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们,使公众感知和承认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定——婚姻关系的社会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型的传统农村社区,人情是村民之间进行交往、建立关系的主要依据和准则.礼物则是交换的载体.婚礼中礼物交换不仅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功能,还能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裨益人们,使公众感知和承认生命周期中的重大决定--婚姻关系的社会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3.
有关交换方面的研究自莫斯对礼物馈赠的探讨之后,一直为社会文化人类学界所关注.虽然礼物交换在很多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但劳力、资金、物品等方面的互惠交换现象却很少被涉及.论文通过对一个农村的互助体系的田野调查,阐明了互助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互助是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以人情和关系为文化基础的社会交换.它既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工具,也是一种表达感情和履行道德义务的方式.互助不仅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加深了人们的感情,创造、维持和强化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礼物交换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礼物交换表达感激之情、友谊之情,或者意图达到某种目的。通过礼物交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强化,社会的联接得以完成,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不同国家的礼物交换的时间、物品以及原则不同。通过研究礼物交换我们可以发现和理解不同文化规则、社会关系结构。本文拟从西方学者的礼物交换研究、...  相似文献   

5.
礼物交换,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礼物交换普遍地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近年来,在农村的礼物交换中,送礼名目增多,送礼范围扩大,单向送礼现象突出。凡此种种,均与农村家庭的发展周期、关系网络、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相关联,从中可见出乡土社会礼物交换中人们特有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文章考察了黑龙江省嫩江县三个自然村落之间的礼物交换模式,并由此展开相关的理论探讨。当地社会主要由三个族群组成,“站人”“东北人”和“关里人”。首先,其礼物一交换体系的考察应当与不同群体的历史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看到,各个群体的交换模式是与过去三个世纪中其各自的历史及社会结构紧密关联的;其次,一个特定群体的交换模式只有与其他相关群体并置起来,才能显示出各自的独特性和彼此的相关性;最后,一个群体的礼物一交换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双边交换模式,还是三方交换模式,都有可能随着族群历史与关系的变化而转化。  相似文献   

7.
礼物交换是都市人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情感社会学角度研究礼物交换现象对构建和谐情感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100名个案访谈资料发现礼物交换在都市情感生活中具有多样性、情境性、仪式性、感受性四个基本特征.礼物交换的基本功能是抒情和实用.随着社会的变迁,抒情功能的强化幅度大于其实用功能,表现为礼物的符号化趋势加强,礼物运用的仪式主义特征更为突出,礼物的情感功能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8.
人情原是中华文化圈中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与对方进行情感交换的有形或无形资源,是人与人交往相处应遵循的规范或准则,亦即一种看重熟人关系、讲究个人感情、热衷人际往来、隐含期权回报的人际交往理念。人情或人情传统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农业文明生活方式、儒家伦理文化、封建人治模式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中国人情传统有着其特定的历史作用,比如构筑稳固的亲情伦理关系、培育温情脉脉式社会关系、维护传统社会结构的稳定等,然而,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私利侵吞公义、人治取代法治、“外交”削弱内功等。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人情与法律、人情与制度、人情与规矩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情或人情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正向作用,又有效抑制它的消极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系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和文化特质,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国家运作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一书中,杨美慧教授从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城市的礼物交换和人际关系,发现中国的"礼品经济"和关系网络建构了一种与国家权力相抗衡的非正式权力,对关系资本主义、关系与腐败、关系式人情、女性在关系实践中的角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为我们透析关系运作的逻辑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对知识流、礼物交换、关系网络等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展开了基于关系网络的知识转移促进创新的研究,探讨了网络关系建立与维系的根本原因,主要基于礼物交换理论,运用社会网络中的礼物交换现象和机理来解析知识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研究社会关系的主要关注点,礼物交换作为一种交换系统,有助于群体和社区内聚力的形成。与之相对,商品交换则被认为是生发于市场社会的交换形式,易催生个体化和原子化的社会关系。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指出社会学者关于礼物与商品不同社会关系指向的主要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礼物是一种隐性的商品;与之相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礼物与商品指向的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形式。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指出现代社会“重建”礼物关系或许是一个不可实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苗族的村寨居住权和土地所有权是苗族在迁徙和开拓过程中形成的,而这一历史过程需要借助于苗族古歌所演唱的内容和族群记忆。苗族古歌中的土地问题最重要的是各族群或家族对土地居住权的竞争,随着人口的繁衍,苗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土地继承和交换体系。苗族古歌中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家族和姻亲网络基础之上的,土地的继承依靠"父亲-儿子"之间的父系传承,而交换体系是一种作为"礼物"的"姑娘田",随女儿进入婆家,又随姑妈之女的还娘头回归舅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苗族原有的土地交换体系,从而出现土地交换的两重性格局,既有作为礼物的土地交换体系,又存在作为财富的土地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13.
隐藏式赠品促销是指在网络购物市场中,消费者拆开包装时才知道商家有赠品相送的促销形式.尽管这种促销方式已经成为网络市场中常用的促销手段,但其作用却很少被学者们提及.文章使用实验和问卷两种方法验证了主假设,使用问卷法验证了调节作用假设,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 与不送赠品相比,隐藏式赠品促销能够显著提高消费者的网络店铺忠诚度.(2) 赠品有用性、主赠品品牌匹配关系、主赠品享乐/实用属性匹配关系能够调节隐藏式赠品促销与消费者的网络店铺忠诚之间的关系,即当赠品有用性较高、主赠品品牌相异、主赠品享乐/实用属性匹配时,与不送赠品相比,隐藏式赠品促销能够显著提高消费者的网络店铺忠诚度;当赠品有用性较低、主赠品品牌相同、主赠品享乐/实用属性不匹配时,隐藏式赠品促销和不送赠品对消费者的网络店铺忠诚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与婚姻制度有关的各种文化习俗、道德义务、财产继承制度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苗族社会婚姻制度的变迁为线索,分析这一制度与苗族社会的交换体系和财产权的关系时,可以看到苗族的婚姻制度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地浸入了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特点,从而促使了苗族社会的礼物交换体系与...  相似文献   

15.
比特产品进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换回一定量的交换价值,使比特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但在比特产品的某些交换范畴内,出现了回归原始社会的产品交换特征,其交换的目的并不是想获取一般等价物,而是想通过当次交换满足当前的个人情感需求,与商品交换有本质区别,这使得用传统交换形式的概念和商品交换范畴内的价值理论来解释这种行为时出现了局限。为研究这种交换形式的特征和价值交换的情况,首先通过与其他类型的交换形式作对比,定义比特产品的非商品交换形式;其次具体分析这一交换形式在交换行为流程上与商品交换的区别;最后以交换价值为核心,对比特产品非商品交换过程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默顿的科学规范理论来解释黑客"信息要免费"伦理,认为黑客在网络中发布的免费信息,其动机源于科学规范中的公有主义和无私利性.但是这种行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想类型,而是一种礼物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声誉.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加大,外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应当加强外汇管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设置独立的外汇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制定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外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合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抵御不同的外汇风险。  相似文献   

18.
礼物的流动不是盲目的,而是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文化。仪式性场合中的礼物交换占据着礼物馈赠的大部分比例,而婚姻仪式就属于仪式场合的一种。傣族对礼物往来的重要性有极强的意识,礼物馈赠和其他交换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维持、再生产及改造他群与我群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建立起了一套关于礼物的话语的丰富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