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以网络化治理理论为视角,明晰政府职能转变与其他社会主体发展的关系、培育非营利组织、构建政府间网络以及公私合作网络是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上涨,公私合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崭新的制度,公私合作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必然存在某些不足,如何客观、系统地认识和评价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模式,并以评价为突破口,及时有效发现与纠正运行误区、强化合作管理、提高合作绩效,这是关系公私合作实践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文章选取广东的珠三角 F 镇为研究对象,在访谈、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与费用-效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乡镇公共交通公私合作评价模型,对近年来 F 镇的公共交通公私合作运行前后进行比较与评价,进而发现乡镇公共交通公私合作模式在实际运作中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以此为强化公私合作管理、提高合作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构建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机制,而系统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治理理论为其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协同治理机制应从主体构成、动力机制、合作机制以及支撑机制等方面构建,其实现是各主体要素间相互互动,文化、组织、制度等规则相互建构与内化的完整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当下国际讨论之热点,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纵深发展的态势下,讨论何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面临何种挑战以及推进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本研究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内涵,从竞争论、合作论、契约论三种层面进行解读;就其面临现实挑战,基于政府、社会组织、民众三种观察视角进行分析;就其发展路径,给出完善法律法规、构建监督体系、培育社会组织三维指向;对于其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从行政化控制到战略性合作、从碎片化发展到网络化治理的现代化转向思路,以期围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形成集体对话,为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路向。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运作为例,基于资源、网络及其组织之间连结程度,探讨各参与主体在公共服务递送过程中,所扮演不同的治理角色,所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及其所形成的合作治理模式。这种合作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参与主体的不同资源优势,并作为网络中的结点,相互建构一种合作、互补、合伙与契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与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是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普遍共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行政化供给、市场化供给和社会化供给三大类七种模式,各种模式的特色和应用领域各不相同。实践表明,政府本身的认识和能力已成为制约公共服务供给成效的关键因素。由于各地农村的差异,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面临以下困境:服务目标上,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目标;供给主体上,政府缺位、市场参与动力不足和社会组织不成熟;供给方式上,难以有效开展公私合作;供给机制上,难以协调公共性与逐利性。为摆脱困境,政府主导下公私合作是必然趋势,政府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规范自行行为、完善市场建设,处理好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监管关系,注重引导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网络化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以多元合作治理的形式实现社会共治。[1]笔者结合西安市社会管理现状与问题,提出西安社会管理网络化治理模式。该模式以"赋权参与、以人为本、合作共治"为治理理念;以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为治理主体;以信任、协调、整合和互动机制为治理机制;以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弱势群体,完善社会运行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社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等为治理职能;以"1+1+4"组织管理结构为组织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整体性治理强调政府部门之间、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同与整合机制的综合运用,实现治理主体协同合作,为公众提供无缝隙公共服务。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及总结,整体性治理运作机制可归纳为协同信任机制和责任监督机制两种类型。就整体性治理的效用而言,它为治理路径优化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为治理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框架,为治理风险规避提供了一种整体性工具。我们需要借鉴与运用整体性治理范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在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方式等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整体性治理:政府治理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后新公共管理时代的一种全新政府治理模式,整体性治理主张依靠政府机构间及政府和公私部门间的协调与整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注重对民众需求的满足与整体回应.在实践中,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建立的协同政府模式以及新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已经逐渐成为西方国家政府治理的普遍诉求.整体性治理的治理逻辑是服务型政府的理想选择,在治理理念、参与主体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于我国政府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兴起涉及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政府财政压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转变等多元动因,因而公私合作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运作模式,有着各自特色。广东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有五种典型实践模式,即"私资公助""公助私营""公私合资""公建私营""合资公营"模式。以往的研究侧重于从大一统的制度分析出发,对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进行概括性的、全局性的理论阐述。文章基于广东实践的考察,对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的多元动因、主要模式作经验分析。这对于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公共治理的五大前沿理论有共性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并非是对立之存在,而是互补之存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理念层面上,突出服务理念;网络(化)治理理论在治理结构方面,强调网络结构;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治理方式方面,提倡整合或合作的治理方式;数字治理理论在治理工具方面,主张大数据技术或智能化治理;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在治理目标或使命方面,认为创造公共价值将是未来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将治理的理念、结构、方式、工具、使命等层面的优势整合起来,构建西方公共治理理论体系,发挥出整体优势,理论群优势。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既能反观我国当前的治理背景、设计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又能在理念、结构、机制、工具、目标层面启发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的实践和理论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有着深厚的实践和理论背景。全球化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民主理念和技术平台,治理理论和"第三部门"提供了协调、合作的管理模式,后现代理论提供了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公共管理具有开放性、主体多元性、公共性和参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是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范式中分化后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从公共管理的三个主体,即国家、政府和社会的角度出发,社会是国家和政府产生的基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第三部门承担的社会职能的扩大,未来的公共管理将走向社会自治。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行政改革典型代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均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公民参与公共服务创新的战略思路。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创新实践中,也积极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服务创新过程。从中可吸收和借鉴一些共性的、有益的东西,以加速推进中国的公共服务创新进程,即要坚持"以公民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创新战略,创设公民参与公共服务创新的制度环境,增加公民参与公共服务创新的实践锻炼,大力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绩效管理:激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潜能的合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现代公共行政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己成为公共部门改革的迫切要求。文章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基本理念出发,介绍了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存在的瓶颈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再到整体性治理进行了比较分析,寻找公共管理领域的一般性原则与价值。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传统公共行政的理性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导向核心、整体性治理的协同与整合理念都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部门管理职能逐渐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过渡,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公职人员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如角色冲突、权力冲突、利益冲突及法理与情理冲突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部分公共部门行政伦理失范现象主要与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价值追求、行政体制自身不足、多元化价值观念的诱导及监督约束机制的不足等成因相关,要解决公共部门公职人员行政伦理失范难题,需加强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有效处理伦理制度化和制度伦理化及其相互关系;倡导与践行高薪养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教育;加强公职人员自身伦理信念教育,提出自律要求;建立治理主体多元化参与和程序公开的阳光行政体系,在全方位动态监督与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体系来规范和激励公共部门行政人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跨界公共物品的数量激增而且供给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跨界公共物品的分类治理模式目的在于解决此问题。跨界公共物品的分类治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打破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瓶颈,促进地方政府合作的扩展和深入,还可以有效地回应跨界公共需求。按照产生根源将跨界公共物品划分为行政边界性公共物品、跨界再分配性公共物品与跨界规制性公共物品,理清3种类型跨界公共物品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进而比较行政边界性公共物品、跨界再分配性公共物品与跨界规制性公共物品产生的治理目标、治理主体间关系及治理工具。由此总结归纳出跨界公共物品分类治理模式的内在规律,即治理目标为应对区域市场的内在缺陷,治理主体为中央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中心,治理工具为中央绩效考核政策引导下的创新性区域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特征、过程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既是一种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又是一种公共部门管理的新研究范式。它的兴起受到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也是公共部门管理改革以及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具有鲜明特征,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功能环节。作为一种新模式,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经尚未成熟,在实践应用中出现一些难题,但它对于我国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创新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阶段中国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迫切需要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20.
从新公共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由治理主体为网络节点、治理内容和治理工具为网络连结的复杂的社区治理网络。基于这种理论预设,针对社区综合管理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包括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多样化、治理工具的科学化、治理网络的复杂性等,对合肥市望江东路社区和杭州市王马社区的案例展开分析。最后,结合社区治理的复杂网络模型和一手的案例研究访谈材料,提出我国社区综合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建议。根据新公共治理理论提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创新之路,即运用新公共治理思想来维持社区和谐、解决社区内部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对于新公共治理理论体系的构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现实中的社区如何完成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社区更快更好地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等也将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