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女性健身消费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当下后现代文化相呼应的职业女性健身消费,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为:美丽消费渐成主流、时尚健身消费日益凸显、舒适享受型的被动健身受到青睐。其结果是女性在塑造身体美的消费上,自身的身体成了美的消费品,其中主要是因为受消费社会多元的身体消费冲击、社会文化借助媒体的全面渗透和主流审美文化的控制等,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职业女性的健身消费。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与消费社会的日常广告景观进行对比阐释,通过对消费社会的身体景观的文化反思,启示美丽,诠释后现代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文化现象,"山寨文化"是基于模仿的边缘文化,是主流文化的补充形式;"山寨文化"具有明显的消解中心、反叛传统等后现代表征,它的出现迎合了后现代文化下大众物质与精神消费的需求,并与当前向后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语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消费在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从社会学视角看,消费是结合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过程,亦为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的链接点;消费选择表明,消费生活显露了人通过自己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角色与他者结成一定的分工、合作、交换和互动的社会交往关系。消费文化对人们消费选择的调控,可见于后现代享乐主义的种种社会表征,而对消费文化层面的深度阐释提示:后现代享乐主义与人们消费选择彰显内在关联;消费者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实为消费个体进行"意义"建构和趣味区分。  相似文献   

5.
关于消费社会中新贫困阶层的研究是鲍曼的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鲍曼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美学与时尚机制的分析,将注意力聚焦于不能与后现代消费方式保持一致的新穷人群体身上,认为该群体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将面临社会角色与义务双重剥夺的境遇,提出新穷人将成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废弃物并遭遇社会大屠杀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电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本身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文化的产物。以让·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电影导演昆丁·塔里迪诺的经典作品,从其作品的题材、内容、手法、技巧、元素、风格等各个方面,分析消费暴力与暴力美学、消费幻觉与破碎结构、消费标签与杂烩情节、身体消费与人物调和之间的关系,反思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引申出对于当今中国电影行业消费现状和受众消费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身体在叙事中的作用在过去的文论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今天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当女性主义的身体叙事被提出以后,当代华语影像文化与身体叙事便存在逻辑意义的关联,身体叙事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生活的主导叙事符号。华语影像中的身体叙事由最初的传统伦理背叛到现今的民族大义冲突,正显示了女性主义身体叙事在传达转型,而这种转型一方面是正好和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政治相呼应,另一方面是由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逻辑趋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布希亚的理论结合了马克思的"商品"与结构主义中的"符号"的两种概念,以符号学观点研究社会文化现象.布希亚把物诠释为符号,而符号则构成了意义体系.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以生产为基本社会活动,布希亚强调消费体系的主导,并认为消费社会下的意识形态与商品和符号的逻辑一致即商品中的交换价值凌驾于使用价值,符号中的能指凌驾于所指从而成为抽象、化约的代表,而这一特征也是后现代意识形态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时尚的逻辑。时尚通过消费物的抽象符号化,遵循诱惑原则,对人的身体形成一种强势的规训。这种状况最终必将导致客体对于主体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更多的是分析问题的两个视角,而并不预示着相互更替的时代的出现,两者可以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消费社会的出现是后现代性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因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都深深契合和体现在消费社会之中。文章致力于梳理消费社会中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以论证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