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消费社会中的身体是具有象征功能的符号,是人们建构自身认知的媒介与创造消费奇迹的载体,但同时也是这个丰盛社会的祭品,在规则和时尚的训导下享受狂欢。身体一方面可以成为消费社会中重塑自我的救赎品,另一方面也因为身体作为符号、媒介和祭品的特性存在,使其离还原本真、脱离异化的目标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2.
消费社会是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表现,后现代社会理论因对消费社会的批判而风靡学界。虽然当代中国社会主要表现出生产社会的特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端倪。西方消费社会的种种弊端在我国亦开始显现,表现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利及文化的媚俗等。在这种背景下,从后现代理论视角对消费社会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与消费社会的日常广告景观进行对比阐释,通过对消费社会的身体景观的文化反思,启示美丽,诠释后现代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社会,人们以身体形象而非以精神品格为自我的身份认同形式,产生“自恋”人格。身体化的自我受个性化、差异性逻辑的支配,但这种个性差异只是符号性的差异化,因此导致自我的趋同化以及自我真实差异性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更多的是分析问题的两个视角,而并不预示着相互更替的时代的出现,两者可以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消费社会的出现是后现代性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因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都深深契合和体现在消费社会之中。文章致力于梳理消费社会中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以论证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视觉文化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化消费中,身体的商品化与各艺术门类的商业化相伴随,成为一个习见的文化现象。"乌鸦"等文学现象中所暗含的"半自传+情欲文本"结构,表征了一种文学商业化运作的常见模式,即文学也以"香车+美女"型的组合方式完成了作家身体的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择取消费文化中的“身体消费”现象来考察中国消费文化的传媒表现,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及意识形态的转换过程。对身体的消费其实显露着“肉体至上”的视觉暴力、男性文化支配下的性别权力关系和“西上中下”的西方消费文化霸权。在此过程中,传媒的意义,首先在于传媒自身即从身体消费文化中确立了男性话语载体的身份;其次,大众传媒推行的身体美学标准,使身体消费合法化、大众化、世俗化;需要警惕的是,资本参与制造“美好生活”的符号假象和幻想在有利于社会控制的同时也可能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8.
消费社会的来临,在商业机制的鼓动之下,女性身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和解放"。表面看来,这是女性"自由的选择",女性身体的"自由和解放";其实质上是深受"美丽暴政"的凌辱,女性身体成了消费对象,女性的身体内涵发生嬗变,受强制程度比以往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9.
著名法国思想家让-博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从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角度对当代世界加以透视,获得了新的问题意识,他基本关注层面是:现代性问题与文化危机,消费社会形态转型和媒介传播的结构,消费主义与日常生态,商品拜物教中的精神生态危机,大众传媒与世俗化问题,这些前沿学术问题的研究,对当代世界性的消费社会文化困境的揭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社会的文化危机使得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消费主义来作为意义缺失的补充,于是消费活动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身体是考察自我认同状况的重要窗口,通过分析围绕身体进行的消费现象,可以揭示出消费主义影响人们自我认同的机制。同时也可以发现,消费主义终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它不能承担起构筑生活世界的任务,因此消费主义的过度盛行反倒会给社会个体的自我认同带来更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艺术在消费社会中的表现形态,艺术在消费社会中的功能:宗教性的精神功能、审美泛化功能、创造性功能、政治文化扩张功能。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远。  相似文献   

13.
波德里亚对技术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和富有特征的批判。其批判性的成果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来展开,即现代技术本身的性质、技术社会与消费主义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技术的本质在大众媒体中的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批判性分析在一定的意义上汲取了马克思学说的灵感,并承继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传统,但其基本性质乃是后现代主义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虽然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和切中肯綮的,但却包含着明显的理论局限性他的批判从根本上来说缺乏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基础,从而使这一批判最终归于疏阔散宕。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中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影像作为一种强烈反观人类自身生存意识的叙事形式脱颖而出,其介于环境生态与精神生态之间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目前生态文化和消费文化形成一种博弈关系,技术的进步也让生态影像更加逼真易于接受,生态影像亦呈现出消费的被动性,这些都是消费社会背景下生态影像叙事的发展现状。同时生态影像在消费社会中有其独特的传播形态、存在状态以及叙事方式,生态影像成为宣传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生态影像叙事策略亦成为研究重点。对目前生态影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生态影像叙事策略主要包括话题叙事的叙事策略和风格叙事的叙事策略两种类型,它们在生态影像叙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数据库通过对消费者的建构与监视实现了对消费者的成功控制,促生了以需求为中心的敏捷生产方式。数据库通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监视与控制而成为消费社会的控制体系——"超级全景监狱",为消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统治形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活同质化与多元化并存的社会,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感官享受取代了理性反思,一般物质消费被象征性消费所取代,这种消费价值观的根本特征是对人的基本需要和使用价值的背离,时尚为其提供了消费的价值尺度。时尚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是以对使用价值的贬低为前提的。广告是制造时尚的机器,是制造挥霍性消费的机器,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消费符号。这种消费价值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背离,也是对人类根本生存利益的背离,进而成为当代消费社会人类面对的深刻危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消费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人的需要由内在生成转变为外部制造,自然的真实需要被市场的虚假需要所取代;人的社会角色实现了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变,消费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消费信贷日益盛行,预支未来和负债消费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从消费社会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角度分析当下的经济危机,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危机,消费手段的过度创新只是外在表象,资本本性带来的生产过剩才是其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