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所见西域里数集中于《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晋书·四夷传》、《梁书·诸夷传》、《魏书·西域传》和《周书·异域传》。这些里数不仅是判定西域诸国方位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探索当时道路走向的第一手资料,因而历来受到西域史研究者的重视①。兹拟以前人有关成果为基础,对这些里数记录作一全盘的考察。一、《史记·大宛列传》1.“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这一里数见诸张骛首次西使归国后向武帝所作报告,而张春往赴大宛乃自漠北匈奴单于庭附近出发,取道巴尔喀…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与作文》里,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其中有一条:“称尊长,勿呼名。”对我的教育最深。有一次,我去卖店买东西,正好爸爸去买菜。买完东西一算账,钱不够了,我就在卖店门口等爸爸。过了一会儿,我看见爸爸骑自行车过来了,就喊:“爸……爸……”喊了两声,他也没有答  相似文献   

3.
大宛是古代西域诸国之一,是中亚战马的著名产地。日古以来就与中国内地有密切联系。下面仅就大宛北鄙问题谈一点看法。《册府元龟》载:“石国,唐显庆三年,列其地为大宛府”①。唐朝政府在石国设都督府之所以定名为“大宛”,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唐人杜环《经行记》云:石国之“国城一名赭支,一名大宛”②。此赭支即《大唐西域记》所说“周千余里,西临叶河,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称汗血马为大宛马,美称“天马”,它是当时产自西域大宛国的一种名马,因流汗如血,故有此称《。史记·大宛列传》载“:初,天子(汉武帝)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至于  相似文献   

5.
奄蔡国,汉代西域大国,其同名最初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说“控弦者十余万”,是指有军队十余万人。当时乌孙“控弦者数万”,康居“控弦者八九万人”,比较起来,奄蔡确实是大国。由于文献资料对奄蔡记载简略,故学者们研究也较困难,因而这方面的专论甚少。今笔者就所见史料做些粗浅论述,不对之处,请读者批评。  相似文献   

6.
乌孙,汉代西域大国,其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控弦者数万,敢战。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朝会焉。”至极盛时,有胜兵18万,人口63万,等于汉西域城郭诸国若羌、鄯善、莎车、疏勒、于阗、焉耆、龟兹等国人口的2倍。 乌孙不仅人口多,而且据地辽阔,占有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括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一带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7.
“粟特”一名,首见于《后汉书》,称为“栗弋”。 “栗弋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葡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葡萄酒特有名焉”。“粟特”正式见于《北史》: “粟栗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沙邪。属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北史》的“栗特国”,即《后汉书》的栗弋国,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叫“(宀卒)利”,是指一特定地区而言。这是由粟弋音译转化来的,其根据是《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  相似文献   

8.
小月氏考     
大月氏被匈奴所击追而西迁,其中一部分残留在今天的甘肃省西部,寄身于南山羌。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史记》卷123《大宛传》。《汉书》卷96上也有意思相同的文字,唯“本居敦煌、祁连间,至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过大宛西”云云中对月氏与匈奴的关系作了较详的记载,但是关于饮器之说在《大宛传》的开头也能见到)。  相似文献   

9.
《史记·大宛列传》说:“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能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根据这一记载,有关专家对乘象国或滇越这一地名进行了研究,认为乘象国或滇越应是当今云南省德宏州及其附近的大片地带,其结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阿拉伯地区很早就有了解,《史记·大宛传》和《前汉书·西域传》所记的条枝就是阿拉伯。唐宋的中国古籍称阿拉伯为大食国,元史中称为天房或天堂,明史则分为天方、默德那、阿丹互不通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有识之士在“开眼看世界”,观察世界风云变幻时,也注意到了阿拉伯地区,并多有记述。当时,阿拉伯被视为中国周边地区,因此对它的记述与边疆史地研究紧密相联。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不仅提出了“开眼看世界”的主张,并且积极从事世界形势的了解与各国史地的研究,曾译辑有《四洲志》一书,叙述了世界30多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与地理概况,是…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郭璞注云:“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为名。”《淮南子·本经》云:“(犭俞)(犭契)、凿齿,……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注云:“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在《淮南子·地形》中亦载有“凿齿民”之称,并将其与“锞国民”、“三苗民”、“交股民”、“反舌民”等一并置于西南至东南地区,高诱注云:凿齿民“吐  相似文献   

12.
《李昭寿投降胜保禀》(载于《近代史资料》1961年第1期)有“现在因将奋兵随队者支吾北回,身明日即拔营南下”云云,《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改“奋兵”为“奮兵”,这是不对的。按,“(大面)”音义有四。其一音ha,地名用字,北京市有(大面)(大巴)屯(Habatun)。其二音po,《广韵》:匹各切,音粕,“(革页)”俗字,面大貌;其三音pan,《集韵》:普伴切,音坢,面大曰(大面),均会意字。禀文里的“(大面)”,则读tai,汤改切,为假借字。其异体,形声  相似文献   

13.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语词分册》认为出自《史记·商君传》,并引“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为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合订本)及197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则认为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并引“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道不拾  相似文献   

14.
打箭炉,即今康定。明初即有此称,有清一代,一直沿用,改称康定,则是清末的事。 打箭炉一名的由来,《辞源》释:“相传诸葛亮用兵西南遣将郭达造箭于此。”此说源于清代的史籍。《御制炉定桥碑记》说:“打箭炉未详所始。蜀人传诸葛武乡侯亮铸军器于此,故名。”《西藏图考》也说:“打箭炉,俗传诸葛武侯南征遣将军郭达造箭于此。”《卫藏通志》的说法更详:“打箭炉,相传汉诸葛武侯南征,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之地”。(引文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蜀人传”、“俗传”、“相传”,用词的不同,反映了这一  相似文献   

15.
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史·本纪》云:“至元十五年(1278年)罗殿国阿榨,西南番主韦昌元降元,诏各为其地安抚使、佩虎符。“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荆湖占城八番刘继昌谕降龙昌宁、龙延万等赴阙………各授本处安抚使,立宣慰司,招抚西南诸番等处酋长”。《新元使·本纪十一》云:“至元二十年(1283年)八番酋龙昌宁、龙延万等入朝,置八番宣慰司招抚西南诸蛮。”《元史·本纪十二》云:“至元二十年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里有一段话: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段话的现代汉语译文是:  相似文献   

17.
奄蔡和阿兰     
《后汉书·西域传》云:“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三国志魏书》引《魏略·西戎传》云:“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由于中国古代史料中将汉魏时期的奄蔡与阿兰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却又缺少更多的较详细的说明,所以导致了现代学者在奄蔡问题上聚讼纷纭,这主要体现在:对奄蔡与阿兰的相互关系、奄蔡的地理位置及其族属等问题叙说简略、含糊不清或者难圆其说。本文即依据中西史料,试图尽可能清楚地论述有关奄蔡的这些问题,不揣谫陋,对学术界前辈的某些观点提出商榷,以就正于专家们。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后期,天王洪秀全曾极为认真地进行了“改政”活动。本文拟对这些改政活动作简略探讨,以就教于同志们。一、天王改政的内容和时间《李秀成自述》中说:“去年天王改政,要閤[朝]内外,大小军营将相,民间亦然,凡出示以及印内,具[俱]要刻天父天兄天王字样安入,不遵者五马分尸。”“兵称御林兵,……何人敢称自兵者,五马分尸。”“又改各王之号”。根据李秀成的说法,天王改政活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改国号,一是称御林兵,一是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中曾指出:“孟子在当时以‘好辩’而受非难时人,据现存的七篇书看来,他真有点名不虚传。”魏晋时期鲁胜也曾评论说:“孟子非墨家,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晋书·隐逸传》鲁胜《墨辩注序》) 孟子确实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辩论家。孟子自命为孔子的继承者,“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俗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孟子·尽心下》),可见孟子是以孔子继承者而自居的。儒家是不尚辩论的,那么,作为儒家继承者的孟子似乎也不会注重辩论;然而事实却恰恰相  相似文献   

20.
《宋史·张叔夜传》载:“张叔夜……以徽猷待制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宫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虏获。于是募死士得干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其中“副贼”究竟指何人,现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说法是何心在《水浒研究》一书中提出的:“而李进义的身价仅次于宋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