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说题”教学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的思维过程、采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运用数学语言说出来。课堂中,通过开展说审题、说思路、说拓展、说反思等活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生不清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就等于没有真正理解命题的确切含义.掌握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仅为几何题的计算及证明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代数等课中的一些概念、法则及性质.现就如何使初一学生掌握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谈谈如下几点意见.1关于命题1.1命题的概念命题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它是由“题没”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1)“高度概括”型如: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如果A,那么B”型如: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不是以做题来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造机会,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当今世界数学教学新的发展趋势,数学开放题作为载体,既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未知的热情,本文就“开放题”与“开放式教学”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曾经请学生做过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成一队参加实践活动,从前面数起小强排在第9个,从后面数起小强也排在第9个,问一共有几个同学?结果答案居然有18个、81个、9个、16个、17个等多种.笔者问了其中的几位同学,回答18的学生认为:一共是多少应用加法算,9+9=18.一位回答81的学生说:“学过了乘法应用题,以为是9乘9.学生们拘泥于条件,套用教师课上教授的模式,缺乏对问题的体验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怎能得到发展,他们又怎会利用数学为社会创造价值呢?教师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亲身感受,体验数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去年我对学校一个班近50人的同学作了调查,结果令我们语文教师深感不安,其中乐于写作文的仅有7人,其余的有的干脆写上“不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7.
实践活动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转型,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自主活泼地学.实践活动能使教师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丰富多变,灵活自在地引导课堂,让生活变成大课堂.实践活动激活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兴趣,数学知识在交流实践中自觉地构建起来.实践活动灵活多变地使用在教学中,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小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小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要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就要创设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精心设计有关的问题和过程,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以造成认知冲突。这就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生成应从学生的感知出发,让他们通过感性材料去理解、认知。才能够真正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情境生成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有了合适的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真正考查学生能力的题型,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题型在普通高考中得到推广,然而大学期末考试很少采用,这很不正常。运用材料解析题,不仅可以真正考查大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督促他们平时多去接触、搜集典型材料,促使他们密切联系实际。本文通过对编辑出版专业大一期末考试的一道材料解析题的剖析,探讨了运用材料解析题考核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与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要想在学校和社会中成功,必须充分把握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是因为学习自始至终都在学生自己掌握之中,如果学生不愿配合,教师根本无法代替其学习.实践证明,教师上课拼命讲,课后拼命让学生做作业,这种企图以外部注入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奏效的.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我要用心去读懂他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愉快地成长.履行着“用心去爱,用爱去教”的誓言。可是.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昧浓,为师方知为师难。用爱去教.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4.
王岚 《新天地》2011,(12):443-444
要想让“教”与“学”这两根琴弦弹奏出更加和谐的音符,就必须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学习的本质就在于“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感知客观事物,记忆学习材料,而且要通过思维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善于应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理解教材内容,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质就是教师通过创新自己的“教”使全体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实现有创新的“学”。这样才有希望使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好起来。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学生在Excel中求解程序设计题时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以及对程序设计的学习仍然感到有许多困难。Excel具有强大而又灵活的运算和数据处理功能,在Excel中求解一些程序设计题,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好的帮助。通过在Excel求解一些典型的程序设计题,做一些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程序设计中如何与Excel有机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旧思想.积极投身到教改的洪流中去,活用教材,采用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迎接未来的挑战。下面谈几点笔者教学《巧测体积》这节课后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7.
数学开放题 ,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 [1 ]指出 :对于数学开放题来说 ,获得多种解答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获得解答的过程 由于开放题比较全面的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目的 ,因此在对开放题教学作出评价时 ,也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 这里既包括对学生个体解答开放题的评价(即答题的评分标准 ) ,也包括在课堂上进行开放题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文着重就如何对学生解答开放题进行评价 ,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数学开放题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给数学开放题作出不同的分类 我们采…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改编试题,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有效课堂探索道路上的一种尝试。这种"一题多变"的课堂编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开放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实现推陈出新的创新,并最终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探索成功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应处理好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双基”平台上的“开放性”,一旦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提高了数学的开放性.一方面,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以快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素质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教师和学生都应有一定的“德”作为做人的基础。教师应充分了解数学教学现有的现状,大胆改革、转变观念,抛弃过时的成才观和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设置恰当的、合理的学习情境,建立有如微机学习的多样化的学习系统,让学生有较多的选择学习方式的余地,让学生更有主动性、创造性,应把数学发生、发展、完善的全过程暴露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积极、平等的学习过程.全面很高学生素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