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构是理解《周易》的关键,它不仅体现在卦象、爻辞之中,同时也是其思想意义的生成因素.所以,《周易》结构的研究既是其文学研究的重点,也应是其哲学思想、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对《周易》本体结构研究、历史结构研究、思想结构研究、语言艺术结构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梳理,不难发现,古今学者对《周易》结构的研究有限,相关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入.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周易》便是其中之一。《周易》是卜筮之书。最初,它的确是地地道道的卜筮,然而,经过发展之后,由于发生了质变,于是有了哲学的内容。《周易》把整个自然界作为摹写的底本,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我国文化遗产的积累已经稍为丰富,如战国人所谓“六经”、西汉人所谓“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当时都有一些传本,为士大夫们所诵习。孔子在整理、传授“六经”方面有着一定的贡献,这是古今学者所公认的;不过,由于社会的变乱,尤其是秦火的浩劫,记载残缺,孔子与“六经”的关系究竟如何?在这方面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则古今学者颇有不同的看法,聚讼纷纭,至今莫衷一是。我们今天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指导下,给予孔子以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历史评价,对于这个问题——孔子与“六经”的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主流,是对中华上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周易》文化的发展,代表了秦汉以来中华文化的特征。到社会主义时期,古老的中华优秀文化与西方的先进思想相结合,产生了新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周易》被称作中国文化的源头,《史记》是汉武帝以前中国文化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司马迁与《周易》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他如何评价与运用《周易》呢?本文认为,司马迁接受了《周易》的哲理,以之为基础构建了《史记》的思想指导体系,提出了独特的史学理论,并且对《周易》给予社会生活影响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尽的地记载。1.《周易》的核心是“变”,即以变化的观点把握宇宙间的一切。司马迁继承并发挥了这一观点。孔颖达《周易正义》这样总结《周易》的精髓:“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  相似文献   

6.
<正> 古人头脑里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思维的成分,与现代人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用与我们相同的眼睛看,但是用与我们不同的意识来感知”。中国人原始祖先的心态究竟怎样,已很难确知了,但在古人头脑里遗存下来的那些原始思维的残余,还能从某些文献或民族学材料中看到。《周易》里就保存了原始思维的残迹。一、《周易》与原始思维的遗存《周易》本身并不是原始思维的体系,它原是一部占筮书。它的材料已经过了精心剪裁编排,包含了许多哲理,不是原始形态的占筮术了。不过,《周易》这座“神秘的殿堂”乃是由原始的“砖块”砌成的(郭沫若语),砖块虽经过加工,原坯却不乏“恐龙”的化石。占筮术起源于原始时代,延续的时间却很久远,古代乃至今天都有人乐此不疲地从事这  相似文献   

7.
《周易通读》(齐鲁书社1993年出版发行)是张吉良同志多年研《易》心得的结晶,对《周易》研究作了新的尝试。原中原《周易》研究会会长唐明邦教授赐《序》。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连同作者的《老子研究》和《名家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在致作者信中说...  相似文献   

8.
《庄子》内篇与《周易》本经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庄子》内篇借鉴了《周易》本经六位成章的结构方式 ,每篇由六部分组成 ,遵循六段成篇的原则。《庄子》内篇由七篇组成 ,其篇数、每篇论述内容的确定 ,先后顺序的排列 ,则又是借鉴坤卦七爻而来  相似文献   

9.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殷商甲骨文的故乡,羑里是《周易》的发祥地。特别是1990年10月15~19日在安阳举行的《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易学研究者与自然科学研究者欢聚一堂,对《周易》进行了开创性的研讨,突出地显示了科学易学派的异军崛起,方兴未艾,显示了《周易》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拓宽《周易》的研究领域,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不同的学科,以科学的态度对《周易》进行研究,并探索《周易》在当代的应用价值,消除在《周易》研究中的落后和神秘主义色彩,使《周易》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向纵深发展,交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普及《周易》的有关基本知识,我刊从本期起特辟“《周易》与应用”专栏,欢迎潜心研究《周易》的方家学者,惠寄大作。  相似文献   

10.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今天能看到的经典中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利用出土文献中 与《周易》有关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当时《周易》的面貌,对《周易》经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婚俗,这个由两性之间的自然关系进化而来的社会现象,在《周易》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无论是掠夺婚,还是买卖婚姻与妹增婚,它都作了生动的描述。不过,这类原始记录恰恰是数千年间《易烊研究者的拦路虎。有鉴于此,我们试图跳出前人的案臼,理出一条新的研究思路:用现代婚恋中的诸现象来解读《周易》,让活的传统与死的文字互证,以期既为今天的生活式样找到远古的源头,又为远古的晦涩记录找到…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不仅有精彩的武功描写 ,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庸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 ,这种影响表现在武功描写、人物设计和理想追求三个方面。正是由于金庸将《周易》学说融入到他武侠世界的武功、生活和理想之中 ,融入到对历史和现实、人性和人生、社会与文化、英雄与人格等的思考之中 ,因此 ,他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11世纪中叶,中国易学史上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范仲淹、欧阳修、李觏等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勇敢地破除汉唐以来解经注经、章名训诂之学的传统,他们疑经改经,主张重新解释易经,提倡自由解经,强调发挥易经的经义、义理,所谓“经以明道,文能通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恰恰发生在庆历前后,改革派以《周易》作为变法革新的精神武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交相辉映,对宋代的易学以及后来经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探《周易》与突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突变论。普利高津建立的耗散结构理论,使系统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哈肯的协同学又提出;不仅开放系统通过协同,可以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即使是封闭系统、热平衡状态,有时也可以出现有序状态。这种观点比普利高津前进了一步。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完成定量研究又是依靠突变论方法的。突变论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又一系统论。众所周知,现代系统论的建立,决不是什么时髦一时的产物,早期中国人的辩证整体论、古代和近代欧洲人的系统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系统思想,为现代系统论的建立作了准备。“六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人辩证整体论的鼻祖。无怪耗散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周易》的卦名用字相异这一现象进行考释,说明帛书《易》成书时日较早,当不晚于战国,且其卦爻辞用字各有特点,多异体而假借(通假),战国时各国文字多异,繁杂不一,所以编撰于此时的文献,在用字上也不可能求同而划一了。  相似文献   

16.
《周易》,又称《易经》,其实叫《易》,因它是周代的著作,所以称为《周易》,又因后人奉之为经典,所以又叫《易经》。夏代有同类书,名叫《连山》,取其形象如同山中出纳云气、接地连天而得名;商代也有同类书,名叫《归藏》,以乾坤为首章,谓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至周文王姬昌时,把他演着的书取名叫《易》。《易》是含有修、治和形象变化的意思,就是借八卦的形象,阐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准则,在形态万千、变化不尽的复杂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周易》爻辞诗歌的整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与文学的联系已为人们注目已久了.宋人陈骙即谓:"《易》文似诗."《文史通义》的作者章学诚富有创见地论证了《易》之取象与《诗》之比兴的逻辑共性."五四"以来的学者们在追溯中国文学起源时愈来愈饶有兴致地谈及优美的《周易》爻辞.但是,直至目前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研究基本上还是对一些古朴简单的歌谣的分析,因此只能给人以零散片断的认识,而缺乏整体系统的把握.本文拟从整体上分析《周易》爻辞的构造,以探讨《易》爻辞与诗歌的普遍联系.  相似文献   

18.
《周易》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术学著作。然今本《周易》绝不是商周时期的作品,而是秦汉时代才出现的,因为商周时期的《易》中不是由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而是由一、五、六、七、八、九这六位奇偶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 商周之前,早在原始社会淞泽文化中已出现数字卦。由一、二、三、X、∧这六位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如骨器上刻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名僧空海(弘法大师)(774-835),一生勤于著述。王利器先生在《文镜秘府论校注·附录二·弘法大师所著书目》中,仅“举其大概”,所列空海的著作就达96种之多。《文镜秘府论》是一部论诗的专著,它是空海的重要著作之一。王利器先生曾这样评论此书:大师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固已旷绝古今,而其业绩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铭记不衰的,那就要数《文镜秘府论》了。《半江暇笔》写道:“唐人诗论,久无专书,其数见于载籍,亦仅仅如晨星;独我大同中,释空海游学于唐,获崔融《新唐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髓脑》、…  相似文献   

20.
《周易》研究的进展──评《周易通读》王新伟《周易》为中国文化之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早已举世公认。自然宇宙、社会人生之哲理,无不涵盖于其中,故“易”为古代之经曲,居《六经》之首,为历代学者必读之。无论治世、做人,无不从中得到启发。故自古以来对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