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胜 《决策与信息》2013,(10):121-121
上世纪60年代末,传统安全与国际事务在美国政治重心地位的相对下降,使美国的政治家、执政者以及公众舆论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一些非传统安全领域。环境外交也就因此得到重视,并被列入美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本文就美国环境外交的历史和五个发展阶段加以论述,从而较为深入地揭示出环境外交对这一超级大国的根本意义,由此总结出不同时期美国环境外交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对美国环境外交的未来趋势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安倍政府是想把与自己有相同价值观的国家聚在一起,通过拉援军、扯盟友的方法包围中国。所谓"地球仪外交"不会奏效,最终结果可能是让日本被孤立,使日本被包围,这也是我为日本担心的。所谓外交,是促使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开展合作,这是外交的关键。就连美国也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做  相似文献   

3.
人权外交自进人国际社会,就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既是一些国家双边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也在多边关系中表现为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人权外交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是一个贫弱之国。弱国无外交,但弱国更需要外交。在以实力为后盾、弱肉强食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弱势的一方更需要切实可行的外交国策,以灵活的外交运行机制,出色的外交队伍,为国家民族折冲筹划。在遭遇重大外交突发事件时,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5.
《经营管理者》2009,(10):13-13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表达了新中国摆脱屈辱外交的决心和开展外交工作的基本方略。朝鲜停战以后,国际局势有所缓和,新中国的国际威望逐步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形势是很好的,应该派一些同志去做外交工作,做外交就是做建设工作。”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就是新中国登上国际舞台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鼎杰 《领导文萃》2013,(11):46-50
放风性宣示再度成为首相的安倍晋三,在不同场合对其外交方针作了放风性宣示,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几点在于:1.严厉抨击了民主党政权3年来的外交失误,认为正是这种人为的失误造成了日本外交的混乱。2.坦言"不加强美日同盟,就无法获得强大的外交实力",表示"希望最先访问美国"。3.将尽早寻求改善中日关系,但在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0,(20):9-10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强调“核心利益”的潜台词,就是希望国际社会能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正式崛起。“核心利益”外交是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外交的一次主动出击。外交是原则,但也是艺术。中国“核心利益”外交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是否能有效地向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8.
随着评价理论的不断丰富,其在实践中作用的加强。其中,关于态度和介入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极差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评价理论中的极差展开讨论,结合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钓鱼岛问题答记者问的相关内容,探析外交语言中极差的自然化现象。笔者将答记者问的具体语境分为呼吁,声明和施压等,分别分析极差在其中的功能。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认识到极差在外交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人际交流或随机演讲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9.
宋万国 《领导文萃》2011,(21):83-86
在1972年的外交场合,中国外交官与欧共体的官员不接触,不交谈,连手都不能握。由于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这就使我们驻比使馆的外交官格外警惕和谨慎。  相似文献   

10.
《决策导刊》2004,(6):1-1
近段时间以来,均争取尽快让世贸组织成员承认中国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政府频频开展“外交攻势”:5月初,总理温家宝访欧时敦促欧洲多国,能及早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商务部长薄熙米向澳大利亚、日本提出同样的要求。直接负责经济活动的部门官员如此,其他机构官员亦如此。  相似文献   

11.
李少军  乔良 《领导文萃》2010,(24):127-135
<正>中国现在面临两难:为了国家利益,必须进行"权力政治"的互动,特别是发展和使用军力;为了和平发展,又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不利影响。基于此,中国应开展三类不同的外交,即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国际体系就像"蜘蛛网",每个国家网在其中李少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重返亚太”是美国政府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就高调宣布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为赢得亚太各国民众对美国战略东移的支持,平衡中国等其他亚太大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通过开展魅力外交、网络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式,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公共外交活动。由于美国“重返亚太”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美国在亚太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对我们深刻把握当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南 《领导文萃》2010,(16):109-112
说到1989年“六四”风波,我还记得一件事。当时新任外长钱其琛正出访拉美各国,就由我暂时代理主持部务。6月6日,奉命执行戒严任务的解放军某部经过建国门立交桥的时候,突然遭到从立交桥旁边外交公寓大楼上方的枪击,还造成了伤亡,部队就包围了外交公寓大楼,准备进去搜寻凶手。  相似文献   

14.
雷墨 《领导文萃》2014,(24):109-112
正奥巴马的外交滑铁卢奥巴马2009年上台之初,雄心勃勃地提出要"重启"美俄关系,但乌克兰危机让美俄关系跌入后冷战时代的谷底。从目前情况看,真正能"重启"美俄关系的只会是奥巴马的继任者,如果后者愿意的话。重返亚太是奥巴马政府的主打"外交产品",但各种主客观原因正在使其变成烂尾工程。5月28日在西点军校有关美国外交的演讲中,奥巴马甚至没有提及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奥巴马亚太战略的核心是对华战略,但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给予美国对华外交正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10,(5):79-79
[点评者说]欧盟“总统”和“外长”仿佛幼儿一样接受着英、法、德、意四个大国“长者”的关爱,仅仅是画面就会让人忍俊不禁吧!缺乏国际名望的范龙佩。还有毫无外交经验的阿什顿——欧洲各国勾心斗角的成果,或许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  相似文献   

16.
陈新 《领导广角》2000,(11):25-26
国庆前夕,一列由铁道部特批的专列,在严密的保护下驶进上海。400件价值连城的国务礼品,将向上海市民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展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历程,见证新中国外交辉煌成就,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务礼品展,于国庆前夕在上海大剧院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7.
“9·11”五年多来,美国调整了国家战略。其主轴是反恐,美国的外交也服务于反恐。然而这一反恐外交却逐渐步入了迷途;美国的中东政策剪不断,理还乱;而对赖斯雄心勃勃的“转型外交”能否可行人们有理由表示怀疑。与此相联系,美国主导下的反恐战略仍面临严峻挑战:能否找到根本办法解决朝鲜及伊朗的核问题。也正考验着美国的外交政策;倒是中美关系几年来保持了发展势头,并且可以预料,在布什政府余下的近两年时间里,中美之间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同成 《领导文萃》2008,(19):94-97
外交官患病这是正常的,但有时为了外交的需要,需要装病,这就是所谓的“外交病”。在世界外交史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雅典著名外交家泰米斯托克利的一次精彩表演。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20.
最近,冯昭奎在《再论对日关系新思维》一文中写道:有几位长期从事对日外交工作的老同志对我说,《论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提出的不少政策建议,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我国老一代领导人长期对日方针的“传统思维”。[1]连研究日本及中日关系的专家学者有时都不辨“新”“旧”(或者说“外交革命”还是“外交传统”思维),更不用说凭直觉议论这些问题或上街宣泄的青年人了。要真正把握对日关系的大方向,推动中日邦交健康发展,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就外交论外交,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野,更要有深远的历史感。日本人要研究自己的古代历史,除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