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帝国主义的本性就是侵略和掠夺。哪里有帝国主义,哪里就有奴役、掠夺和战争。在我们这个时代,要粉碎剥削制度,产除战争根源,就必须消灭帝国主义。在帝国主义历来的滔天罪行之中,美帝国主义尤其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是当前世界人民最窮凶极恶、最腐朽反动而又最阴险奸诈的头号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帝国主义对内剥削、压迫美国人民,对外侵略、奴役美洲、亚洲等地的国家和人民,已经暴露出十分凶恶的面目。经过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2.
帝国主义之间的国际关系,“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欧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争夺的战略重点,欧洲也就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互相厮杀的主要战场。交战国集团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孤立和战胜敌人,因此争取新的盟国,成了大战期间交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史学界一致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同,是帝国主义列强间为了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对于参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强盗战争。只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由于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就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急剧转变……战争的本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国史学界一般也持相同看法,肯定“这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在于它有着性质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决不是偶然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列宁早就指出过,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的军事帝国后,便开始疯狂地对外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素怀侵略中国之野心,他们乘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其主要目标是中国的东北,日本清楚,东北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地下资源,这对于资源贫乏,地域狭小而人口众多的日本来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关帝国主义在全球的霸权统治正受到挑战,但他仍然借助其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试图统摄全球,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列强剥削、掠夺着亚非拉地区,但他们内部又因分赃不均而时常爆发冲突。在美国垄断统治的重压下,国际资本主义规则和美元被赋予了绝对权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加剧了美国的全球垄断。基于此,一些人提出了跨国资产阶级理论,但其实质与“超帝国主义”理论如出一辙,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工人运动、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对帝国主义的全球统治造成了威胁,亚非地区人民的反封建反殖民斗争冲击着帝国主义特权。多极化世界的加速崛起以及围绕新兴经济的国际合作的加强,必然会瓦解美帝国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垄断,从而使其霸权统治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第47页) 一八四○年——一八四二年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战前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民。面对英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奴役,清政府中林则徐等人在广东厉行禁烟,并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焚烧英国进口的鸦片二百三十多万斤(其中有美商鸦片一千多箱)。英帝国主义借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英国除了掠夺二千一百万元“赔款”外.还强占香港作为它侵略中国的基地,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处做通商口岸,等于敞开中国的大门,任凭侵略者自由出入,日后侵略者逐渐在各口岸设置“租  相似文献   

7.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版第82页)今天,主要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这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史的继续。美苏两霸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在各地区和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它们的全球战略中,地中海地区是“咽喉”要害地带。在它们进行经济剥削的新老殖民体系中,地中海地区又是它们掠夺财富、攫取资源的重要场所。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一直抓住地中海牢牢不放,而苏修在加紧争夺欧洲的同时,也加紧向地中海扩张。美苏两霸在地中海的争夺正在加剧。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使列强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德国挑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日赔款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提供了条件。伴随列强在华权益的扩大,教会势力日益壮大,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也蓬勃发展,义和团运动应运而生。列强联合镇压了义和团运动,这次联合行动为日后日英结盟提供了绝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1914年 7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在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的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而远离欧洲战场的中国由最初的中立而走向参战 ,对于这一问题 ,国内文化知识名流对其有些独到的认识并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他们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但大体上 ,主要是从中国置身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角度出发谈其认识的。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各帝国主义国家帮助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接着,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中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主角是日、美、英三国,其中,日美矛盾尤为尖锐。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外侵略扩张的国策中,长期以来把独占中国作为它的大陆扩张政策的主要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欧战,乘机大肆扩张自己的在华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仍不断发展,日本在华投资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英美。至于对华贸易,直到1930年,日本对华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包括香港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勾结和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在亚洲大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活动的一个缩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日、英、俄、德、美等国都趁中国动乱之机展开了紧张的活动,企图维护、扩张本国的既得权益,抵制它国势力的扩张。其中,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最为猖撅。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后的兴盛时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上确立起来。甲午、甲辰两次战争的得利,更使其资本主义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当时,日本一部分狂热的帝国主义分子正在做着“大陆雄飞”、制霸亚洲的迷梦。他们认为中国辛亥革  相似文献   

12.
1914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之间进行的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的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把东方各国被压迫民族拖进战争的火海,这进一步激起东方各族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唤醒他们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斗争。1915年驻新加坡的英辖印度军队第五轻步兵团的武装起义,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场反对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革命斗争。对于这次起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侵占别国领土,亚洲是帝国主义角逐的主要地带,而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朝鲜,便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帝国主义在远东角逐当中,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一系列战争,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今天我们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对于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增强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世界的安定与和平,将会有重要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的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打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即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帝国主义掠夺瓜分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沙俄争夺殖民地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及其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世凯(1859—1916)是中国近代代表封建买办势力的北洋军阀的总头子,是各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共同代理人。袁世凯的崛起,除了依靠清封建统治者的提拔重用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赏识和支持,其中包括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也有矛盾,这种矛盾,既反映了袁世凯早先投靠的英美帝国主义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矛盾,也与日本帝国主义两面三刀的对华政策有关。在对待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上,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袁世凯和日本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而当袁  相似文献   

16.
英国<泰晤士报>对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各国的舆论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些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初的心态与决策过程.最初各国试图阻止德国的这一打破列强在华利益既有格局并有损中国主权的行动;在德国提出强租胶州湾后,各国舆论迅速转向,抛开了同情中国的伪装,开始为本国如何从中谋取好处出谋划策;当俄国率先效法德国,侵占大连湾后,列强间的争夺迅速升温,报刊纷纷提出侵略中国的"补偿"计划,掠夺中国的狂潮随之到来.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地人民普遍觉醒,民族民主革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亚非拉地区蓬勃兴起。中国也爆发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国民革命,其奋斗目标之一,在“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不幸,因帝国主义列强的诱迫分化和蒋、汪集团的相继反共,国民革命遭遇挫折。但它毕竟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造成了沉重打击,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给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影响英、美、日等列强对华政策的国际政治背景和经济因素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东亚国际体系由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向近代殖民条约体系的转型过程中,如果说甲午战争发挥了彻底解构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作用,那么日俄战争则起到了最终完成重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过程的作用。甲午战争后,大清王朝进一步积贫积弱,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清帝国遗产的狂潮,把更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强加于清政府。在争夺在华权益和东亚主导权的过程中俄国成为日本和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了确保在华利益和东亚主导权,英美等欧美列强支持日本对俄开战。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击败强敌沙俄,两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日俄两国在东北亚地区正式划分了势力范围。至此,在东亚地区正式形成了以欧美各国、日本、沙俄为中心,以近代条约规范各国关系的东亚殖民条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1899—1902年发生在南非大陆的英布战争,其性质虽然众说纷纭,不外三种说法:一、认为布尔人是侵略者,英国人是被侵略者。这种说法是不值一驳的,英国参加这次战争的殖民帝国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二、认为英国人是侵略者,布尔人是被侵略者。三、认为英布双方都是侵略者,双方进行的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我同意第二种说法,不同意第三种说法,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日俄两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推行各自的"大陆政策"与"远东政策",经过外交、军事准备之后,在中国神圣领土上进行了一场非正义的"分赃"战争,软弱的清政府宣布"中立",听任"两个强盗"的厮杀、掠夺。得势的日本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这场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