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包雅钧 《东方论坛》2006,(1):117-124
政治过程研究强调用一种动态的方法对政治体系与制度进行观察、分析。它的兴起与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分不开,而促使其走向繁荣的则是政治生活的开放性。自20世纪以来,随着运用动态过程观进行现实政治分析,政治学理论形成了若干影响较大的流派,如公共选择理论、政治沟通理论、政治系统理论、政治决策理论等。另外,最容易唤起人们对政治过程注意的政治活动领域,如利益集团、政党参与政治和选举过程,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构成对政治过程展开分析的主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古典政治哲学是关于政治事物本性的知识,公民与共同体、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政治生活方式等都是古典政治哲学所关注的政治事物.在古希腊罗马政治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哲学的旨趣从古典民主政治时代对共同体正义的探讨转向希腊化时期对个体善的关注.这二者是对优良的政治生活方式问题的两种建构,对这一古典政治哲学根本问题的研究深刻影响着后世政治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治效能感研究的学理基础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效能感是西方政治学研究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它的研究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学理基础,包括古典民主理论、参与民主理论、政治文化理论和态度与行为关系理论.不仅如此,政治效能感对于现实政治世界也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这种解释力可以体现在公共政治生活中,也可以反映在个体的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民族政治发展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正向变迁过程,主要表现为民族政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及民族政治生活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民族政治发展研究既有其深刻而严谨的理论逻辑,也有直接而充分的现实依据。民族政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及民族政治生活的现代化是民族政治发展的研究对象。建构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框架,加强对民族政治发展实践的研究,是推动该项研究深入发展、规范前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政治观是一定阶级的人们对政治本质的基本看法.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现象.人们对政治的看法,也必然有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奴隶主阶级对政治本质的基本看法,是在奴隶社会政治斗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网络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近些年来,学生群体已成为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其对网络的使用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通过调查与研究,找到了中职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并分析了当前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以期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政治科学的科学性一直受到质疑.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的经验政治理论及其系统的研究理念、哲学、方法和路径.经过行为主义革命,政治研究逐渐趋向于一个有序的分析基础:科学主义、形式主义、关联主义、普遍主义和多元主义.然而从"梅里亚姆的科学难题"开始,政治科学家就在反思政治分析的科学性.与自然科学不同,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政治科学不仅要解释政治问题的因果关系,还要对政治问题的意义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8.
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是推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十七大"发展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精神的贯彻落实.目前,我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宪法赋予的权威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层人大选举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建议.但应当明确,改革应当稳中求进,从基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与人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相适应,不能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9.
论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形势变化,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交往娱乐等行为方式,尤其是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习惯。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文章分析了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着重探讨互联网环境下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相似文献   

10.
政治合洪胜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为什么人们要认可并服从一定的政治系统。所以,任何一个政治系统都要追求一定的合法性基础。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过程来看,合法性有实质合法性与形式合法性之分,二者如果保持适度的张力,是维持和稳定一定政治系统的重要合法性基础。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个主流分支,在西方政治生活中长期居重要地位,而哈耶克作为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其合法性理论在形式与实质之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希望在合法性理论日益成为当今我国政治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之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同是政治系统得以持续稳定运行的前提,国家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形式。政治认同的建构与形成是认同主体、认同对象及相关因素的“三位一体”互动过程。政治认同主体的社会存性是其基本特质,作为集多种特性于一身的“社会复合体”,政治认同主体具有一定的利益与意义追求,同时兼具理性和非理性特质。政治认同对象是由内(政治价值理念)、中(政治制度规范、政治组织机构)、外(政治行为)三层次构成的“四位一体”结构。政治认同主体从心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态度)和实践(政治参与)两个维度,体现着其对政治体系的认同状态。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是社会政治发展的总体体现,是政治成果的总和,具有动态性、继承性和进步性的特点.它对于政治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引导政治发展的方向,并能为政治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政治文明的渐进性能保证政治发展的稳定性.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依赖于主体政治文明的确立,并且,制度文明的拓展能为政治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教育主体及教育客体等几个方面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了价值论分析 ,指出 :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教育代表着高校思想教育的发展方向 ,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或者方法的使用 ,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 ,我们应促进这一新模式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以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可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更应将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努力。面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加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不良风气滋生、社会非主流声音宣扬、媒体“碎片化”负面舆论营销诱导等各种新挑战,高等学校尤其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紧紧把握“四新”,剖析时势,探究如何更...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追溯政治观的流变和探讨政治思想的变迁,阐述了政治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秩序的历史,政治思想的变迁史就是重建政治秩序的历史。政治秩序始终是政治思想的主题和逻辑归宿。丰富的政治思想因为政治秩序这个不变的主题和逻辑归宿而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认同是民众对政治体系支持认可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政治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必备资源。政治认同的生成,不仅需要获得认同主体心理层面的认同,还需要使认同主体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实践体验中加深政治认同感,最终达成心理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平衡。基于心理层面的生成路径包括制度塑造型路径和政治社会化型路径,基于实践层面的生成路径是指政治参与型路径。制度塑造型路径、政治社会化型路径、政治参与型路径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同时又相互联系,在政治认同生成过程中共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划分,体现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问题而产生了冲突与合作,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根本体现,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影响性和可控性的特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深刻认识并有效把握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政治利益研究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亟待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政治利益.我们从利益和政治概念的本质内容中梳理出政治利益的明确内涵及其内在结构.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建立了一个政治利益的研究框架,并从政治利益的视角考察政治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六十年来,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中国政治历史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积极与矛盾、理性与狂热、热情与冷漠交织、运动并发展的参与过程。追踪其发展的轨迹,分析其发展的规律,不失为探寻中国社会进步进程中政治民主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的一个角度,同时也为今后青年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