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0月新的政经周期,中国改革向何处去?《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从产权、民权、政权三者关系的历史纵深出发,回顾、反思了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并提出下一步应重拾求真务实的改革开放精神,继续坚持双轨战略,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并就党的建设、土地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08,(18):7-8
在过去20年中,中国人变得更加富有,但并没变得更自由——这是一种常规看法。这种观念掩盖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现实:政治改革(尽管是渐进、不连贯的)已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对普通民众更加开放的地方。中国民众越来越能够生活在自己希望生活的地方。一方面,那些想挑战一党制的人声称政府并没对持不同政见者变得更宽容。  相似文献   

3.
政府改革是近些年被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08年中国刚经历了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现代政府体制。本文从这次大部制改革出发,阐述了它的改革过程并对以后的政府改革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改革的特点之一,是政府推动型改革。这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关键,不仅在于政府已经做了什么和能够做些什么,更在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否规范,市场能否通过政府预算制度这一基本手段去决定和约束政府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决策》2013,(1):28-29
入选标准:首创性: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推动力:做具有挑战性的事;责任感:做方向正确的事。许勤:没阻力不叫改革"生态书记"李军陈伟与枣庄转型曹新平:"零障碍"书记杨安文:重典治官陈德荣:搏击金融风暴黄建忠:"公推直选"试水者吴新福与官员财产公开改革书记蒋建明"行思者"邓伟根许勤:没阻力不叫改革【入选评语】许勤是深圳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拥有博士学位,还有香港高等院校学位。学者评论,他将带领深圳实现从"开明政府"到"聪明政府"的转变,使深圳更  相似文献   

6.
黎冲森 《经理人》2012,(12):72-72
金融改革何处去?汉元集团董事局主席黄悦在出席2012(第六届)中国CEO年会期间,接受《经理人》采访时坦言:“我始终没有方向上的感觉。因为体制的问题,金融没办法彻底放开和市场化。在金融领域,有些东西看起来是机会,但其实是陷阱。比如小额贷款,前些年我跃跃欲试,但做了几年后,发现乱象丛生。这种状况一定不会持续很久,金融监管机构一定会腾出手来加强管理。”这恐怕是很多投资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刘纪鹏  刘彪  胡历芳 《管理世界》2020,(1):60-68,234
2020年是实现国企与国资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关键是要解决当前国资改革中的困惑,走出误区并探索创新模式。传统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微观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资改革应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方案设计,这既是构建竞争中性营商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三年行动方案"目标指引下国资改革引向深入的必然选择。总结国资改革30年来的困惑和误区,中国国资改革关键在于把宏观运行机制和微观运行载体实现创新性结合,构建三层次国资管理体系,让国资委作为营利性国资的统一监管者,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企业的直接出资人,将国家战略运用于国有企业中,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朱军 《决策与信息》2006,(12):25-28
从1978年至今的改革进程中,一路上留下了陈锦华深深的足迹:上世纪70年代,在“文革”的废墟上,助推宝钢;80年代一手筹建中石化;在主持国家体改委和国家计委的岁月里,推出了包括股份制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并亲历了通货膨胀、宏观调控与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的全过程。1999年后陈锦华出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他一生亲历中国经济改革的汹涌波涛,如今又在为中国企业发展而思索、奔走。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11):150-151
《中国做对了什么》 近30年,批评中国经济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大概只有张五常敢于首先说出这样的话:“在有那么多不利的困境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那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周其仁教授的《中国做对了什么》就试图回答这个“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决策探索》2013,(23):87-87
政府系统领导干部要成为改革的行家里手。在改革问题上,不要叶公好龙,不要箭在弦上老是不发,不要似是而非。要做改革的当事者,不做改革的旁观者;做改革的“马前卒”,不做改革的“钉子户”;做改革的行动派,不做改革的幻想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实体经济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可以说没受到根本上的冲击,这主要源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衔接还不是十分紧密。但随着中国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内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在日趋严峻的形式下,我们该何去何从?我想就这次经济危机中中国受到最严重影响的房地产业以及支撑它的建筑行业做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开发银行改制为商业银行,我国对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是具有不同性质和作用的金融类别。本文对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经济原理以及中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14,(6):130-131
《中国改革再出发》 改革已达成共识,中国“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但在表面的改革共识后面,是深刻的分歧。未来中国的改革,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等著名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事,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推进、如何克服重重阻碍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成为我们把握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14.
张丽杰 《科学咨询》2010,(15):107-107
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一直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作为一名在讲台上才站了两三年的年轻老师来说也已经感受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学生从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小学和初中走过,再经历被黑色七月笼罩的高中时代,进入大学就好像进入刚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终于可以轻松一下的幸福乐园,对于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等他们还没准备好,  相似文献   

15.
李实 《决策探索》2014,(18):17-18
对于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社会一直很关注。不少人对政府寄予厚望,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举措,以迅速提高自己的工资;如果抱有这种期待,那难免要失望,因为政府既无能力也不应该这样做。但政府确实对解决这个问题负有很大的责任,那么,政府该做什么、又可以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决策导刊》2006,(5):1-1
2006年是又一个改革“攻坚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改革重点更突出,领域更广阔,包括文化体制、政府收支、粮食流通体制、司法体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它们将贯穿“十一五”全过程,并在更深层次影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对各地各级领导提出的挑战是明显的。把握这些改革的重点和关键,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推动,才能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聿文 《领导文萃》2011,(21):27-28
从中国的政治光谱及对改革的态度看,当前社会对改革本身就很难达成基本的一致,改革不能取得基本共识,就很难推动下去。这是中国继续改革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以其所有制改革方略和股份制理论,成为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这位以严谨的态度直面社会。这位以严谨的态度直面社会,以豁达的胸襟笑对人生的学者,被称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为推动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有人认为,厉以宁股份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便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史。在中国的经济学术版图,厉以宁是一座绕不过的山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其经济思维的完整逻辑结构,既是对经济改革目标诸规定性内在联系的反映,又是对经济改革进程探索和研究的结晶,是改革历程及其规律性的逻辑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中概念、范畴的运演,反映了改革的现实和阶段性推进。这一关系可以分解为两个紧紧嵌套的螺旋式圆圈:在逻辑推演上由起点到终点的认识圆圈;在改革运作上由起步到推进至深化的实践圆圈。用历史的方法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20.
王卓 《管理科学文摘》2011,(27):112-112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算起,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的历程。目前中国的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矛盾与问题。本文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差异、事业单位设立下属企业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处理事业单位与企业脱钩过程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