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的味道     
王义伟 《领导文萃》2013,(19):95-97
小区附近有三个水果摊,一位老太太出来买苹果。她在第一个摊没买,在第二个摊买了一斤苹果,在第三个摊,她不但买了两斤苹果,还买了其他水果。之后,她不再光顾前两个水果摊,一直在第三个摊买。为什么?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商业故事,笔者稍加修饰,将情景再现如下:当老太太走近第一个水果摊时,摊主非常热情:"老人家,您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4则     
《领导文萃》2009,(1):126-126
买枣有新枣上市,新鲜、水灵。小刘欲买之,问价,8元一斤。小刘诧异:"这新枣晒成干枣后才卖5元一斤,况且,要多少斤新枣才能晒出一斤干枣?你这价也忒离谱了吧?"卖枣老妇答:"你说是干瘪的老太太值  相似文献   

3.
第一批货币是怎么来到世上的? 货币的出现,大概与国家诞生的时间相近。先民们生产能力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于是想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后来发现交换并不顺利。例如牧民有一只羊,他想用它换回一包盐、两只鸡、十斤面粉、二十斤鱼。他得找到拥有这些各自物品的不同的人,并且他们也都愿意得到羊肉,他才能(把羊杀掉)进行交换,这多麻烦!此外在交换过程还会遇到一方不需要另一方的物品,必须通过第三方、第四方迂回交换的例子。辛苦不说,交换不成功还得扛着自己的物品回家。折腾多了,慢慢就想到了发明货币。  相似文献   

4.
英雄难过美人关。文人难过皇帝关。第一句是俗语,好理解。第二句是我杜撰的,需多说两句。 中国文人,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这是个好传统,也是个坏传统。这个“知己”如果是在野的人物,这还不要紧,如果是在朝的人  相似文献   

5.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当逐渐富起来的人们对这句广告词深信不疑并把每天喝奶培养成一种铁定习惯的时候, "三鹿事件"让国人谈奶色变,一时间让人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阿成  茼子 《管理与财富》2003,(10):18-21
不堪"负重":胖娃子四处打工只为填饱肚皮 1974年10月25日,柳州地区医院的护士将产床上的胖小子一称,吓了一跳:10斤3两.据说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哪个"巨婴"突破这一纪录.童年时的卢建明,象"绩优股票"般一路疯长,8岁时体重已达100斤.  相似文献   

7.
李敬泽 《领导文萃》2008,(17):67-70
“萧长春没了媳妇,三年还没有续上……”这是《艳阳天》的第一句,对我来说,可与这一句相比的,只有“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相似文献   

8.
正"一战"爆发,大哲学家罗素不去参战而去反战,有个老太太很生气地对他说:"别的小伙子都为了保卫文明穿上军装打仗去了,你就不惭愧吗?"罗素回答说:"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我再没听过比这更有范儿的回答了。罗素还说过两句让我深受触动的话,一句是:"我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还有一句话是:"你相信什  相似文献   

9.
正1963年是大寨的"七灾八难"年,特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加上洪灾前的一段干旱,春播时的涝灾,大寨被蹂躏得泥泞不堪,惨不忍睹。但大寨人凭着自力更生的精神,重建家园。大灾之年,大寨粮食亩产704斤,总产量达到了56万斤,不但没要国家一分钱救济,而且还向国家缴了24万斤商品  相似文献   

10.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是国家列为重点扶植和发展的饮料酒之一,但黄酒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黄酒原料及成品黄酒中的农药残留、黄酒中外来添加物带来的安全问题、黄酒中微量的氨基甲酸乙酯等。通过黄酒中有害物质的风险预测,有效保证黄酒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喊两句口号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科技工作者做长期艰苦的研发工作,还需要良好的产学研的联动体制和全社会的重视。请关注——  相似文献   

12.
第一句:"拥有做事的智商只是成功的一半,另外的一半则有赖做人的情商达成。"——李契腾柏格(Clear Peak Communications公司总裁)。职场中,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负面情绪,此时我们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第二句:"中国的古老俗语里隐藏着伟大的智慧——良言一句三冬暖。这  相似文献   

13.
干部间的一团和气容易异化为拉帮结派、附庸依赖、刻意讨好及羊群效应。想要实现干部间一团和气的理性维系,就必须端正"和"之目的,明确"团"之底线,坚持自我之独立性,维系必要之突破勇气。应确保待人态度谦和,待事理性分析;讨论氛围宽松,决策结果慎重;用权恪守原则,事后打成一片;包容不同观点,营造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4.
官场有句顺口溜,叫做"跟对人,办对事,说对话"。这是官场很经典的一句话,可以称得上官场潜规则之一。有人甚至认为.这三个短句的排序还说明,"跟对人"比"办对事"更重要。现实可能有些官员会发现,身边很多老实人,事儿是办对了,可是因为没有“跟对人”,总是仕途不得志,郁郁寡欢,还真应了那句,“跟对人”比“办对事”重要。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跟对人”的官场文化呢?  相似文献   

15.
台风“达维”肆虐海南后,受灾群众一直忙着恢复生产生活。然而,琼海市一些村里给受灾群众发放的是8两“救灾米”,这还不是最低的。据当地一家报纸报道,风灾后,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村民们估计缺粮可能长达8个月,但每人却只发给3两米。为救灾政府拨款几千万元、社会捐助几千万元,还有数千万元的物品,这些钱和物哪儿去了?即便忽略社会捐助的款项和物资不计,仅仅计算海南省政府下拨的2650万元,那么630.5万灾民,平均每人也可以领取到价值1.2元一斤的大米约3.5斤,远远超出8两这个可笑的数字。是捐助资金还没到位吗?不可能!也许部分意愿性的社会捐赠…  相似文献   

16.
刘哲 《领导科学》2020,(3):103-105
领导者过分强调"搞平衡"而维系一团和气,反而容易招致下属抵触与不满,这主要在于"搞平衡"的目的往往是遮掩不公实质,"搞平衡"的手段往往有违公平公正原则,"搞平衡"的影响往往在心不在形。这就需要把握平衡艺术的实质,认识到真正的平衡应立足全局、坚守底线、秉持理性、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良言暖三冬     
四季轮转,冬天又至。寒冬岁月,人们多少都会怀念那逝去的阳光和温暖。 事实上,温暖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体会。很多时统一个细微的理解,一句暖心窝的话,更能让人热血沸腾.暖由心生。正如古人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467.28亿斤、504.1亿斤、590.9亿斤、610亿斤、637.2亿斤……从2003年到2012年,河南夏粮艰难但又执著地一点点垒高"中国粮仓"。2013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达647.04亿斤,实现"十一连增"。"中国粮仓"河南粮食连续喜获丰收,不但养  相似文献   

19.
<正> 今年3月7日,中央电视台播发了一则新闻:泰国驻日大使及使馆工作人员,在日本东京的大街小巷推销世界名产——泰国大米,撒发介绍泰国大米的宣传单,忙得不亦乐乎,成果颇丰。 看完这则新闻,笔者想起了目前我国企业的一句时髦话:不找市长找市场。意思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甩掉生产靠指令,原料靠统配、销售靠计划、事事靠政府的“拐杖”,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开展经营。这无疑是对的。然而,这还不够,还应加上“市长帮助企业找市  相似文献   

20.
通用电器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任职期间,曾大声呼吁":别再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如果说10年前我们还不明白韦尔奇话的含义,那么今天我们重温这句警世之言,多少应该能感到其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