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爽 《社区》2002,(10):23-23
自从英国人达尔文天才般地发现了“适者生存”的科学定理之后,100多年后,有中国人无名氏鬼才般地发现了“是者生存”的幽默定理。达尔文先生的“适者生存”讲的是自然界物竞天择的原理,中国这位幽默鬼才发现的是办公室兵法第一章——“是者生存”。这个兵法还有一个版本:“定律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总有一些“过目不忘”的天才.这种本领在神经科学上被称为瞬时记忆(或叫工作记忆),以快著称,速度以秒记.但因为它实在太快了,所以之前一直没有办法准确捕捉到负责此功能的脑细胞,不过这一问题不久前被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解决了.他们利用激光,实现了对大脑神经细胞精确到“秒”的控制,证实了瞬时记忆的幕后“操纵者”是大脑内侧的前额叶——位于额头后面的一片大脑区域.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伴侣》2009,(4):2-2
据《生命时报》报道:左右手同样灵活、能够左右开弓的人常被人视为天才。但据路透社最新报道,这样的“天才”要想有个孩子,可能会比那些“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凡人”更困难些。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勤于用脑,孜孜以学,不仅可增长知识,还可延缓衰老,健体健心。在美国,成千上万的老年人重新走进课堂。美国教育协会对60岁以上的老年学生们进行了调查,认为“老年人受教育就像锻炼一样,学习是一种退休后开始的锻炼项目,它能改善健康状况”。老年人在学习活动中,各种信息不断刺激大脑,使大脑保持灵敏,这符合生物“用进废退”的自然规律。美国专家对3000多名长寿者的调查表明,勤于动脑的好学者可延缓衰老,而懒惰可使人加速衰老。研究发现,老年人旧的大脑细胞神经根,在新的刺激下能萌发出新的神经。专家们还发现,勤于思考的老人,脑血管经…  相似文献   

5.
<正> 沈从文先生在《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中说:“一个好事人,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偶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个地方又名凤凰厅,到民国后便改成了县治,名凤凰县”.“我就生长在这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现在说起沈从文的故乡,一般人都只  相似文献   

6.
宋鸿兵 《中华魂》2008,(1):60-61
长久以来,世界各地的媒体都把索罗斯刻画成天马行空的"独行侠"或"特立独行"的金融天才。仅凭索罗斯一人的"金融黑客天才"就能单挑英格兰银行,力撼德国马克,横扫亚洲金融市场?恐怕只有大脑简单的人才会相信这样的传奇。索罗斯与罗斯柴尔德圈子的秘密关系,使得他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秘密的金融集团的马前卒。  相似文献   

7.
年初热播的《最强大脑》节目让观众大呼过瘾.“真的假的?”这是观众在收看《最强大脑》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在国外,也有很多“最强大脑”让人叹为观止,真希望科学能解答这些大脑如此聪明的奥秘. 金·皮克最知名《雨人》原型 金·皮克是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一个自闭症患者,然而他却被人称作“专家”,因为他拥有超常记忆能力.奥斯卡奖获奖影片《雨人》中的主角原型就来自于他. 当皮克1951年出生时,医生发现在他的头颅右侧有一个水泡,此后对他脑部的扫描发现许多异常,这导致他行为协调困难.  相似文献   

8.
罗西 《今日南国》2009,(12):45-45
喜欢这样的一句口头禅:我是天才!流行的起源是漫画《灌篮高手》。男主角樱木花道“我是天才。舍我其谁”的自信,让人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就这样。一个动漫英雄的口头禅成了全世界青少年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澡盆里,水轻轻地托起了阿基米德,这突然给了科学家灵感——浮力定律据说就是这么发现的。而这位古希腊科学家更被后人视为“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个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等人都曾以他为楷模。  相似文献   

10.
小说《日内瓦的费希尔“博士”》讲述了百万富翁费希尔“博士”经常举办豪华的、别出新裁的宴会,赴宴者全是城里的阔佬名人。每次宴会,他都先把来宾恣意戏弄、羞辱一通,然后赠给每人一份厚礼。 小说在第一章第一句就呈现给读者一个矛盾:“我”爱费希尔“博士”的女儿胜过爱世上任何一个女人,而恨费希尔“博士”超过世上任何一个人。“我”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与费希尔“博土”相差甚远,简直是两个极端,可“我”并非因愤世嫉俗感叹世上贫富不均而生恨,乃是因为费希尔“博士”的骄傲,对世人的蔑视和他的残忍。 通篇贯穿小说的主线是费希尔“博士”以上三个特征,它以“我”与费希尔”博士”三次会面前后的情节以及安娜—路易丝,费希尔“博士”唯一的女儿,费希尔“博士”周围的“癞蛤蟆”对费希尔“博士”截然不同的评价向读者一步步地揭开了费希尔“博士”的真面目。“我”与安娜—路易丝相爱而结婚这一线索为“我”与费希尔“博士”的第一次会面怍了铺垫。安娜—路易丝是个年轻、漂亮、聪颖的姑娘,还不到21岁,而“我”是一个断了一只手的50多岁的鳏夫,安娜—路易丝和“我”这一违反常理的爱情使读者看到了费希尔“博士”是怎样的一个父亲,也许她在寻找一个比费希尔“博土”有感情的父亲……当“我  相似文献   

11.
天才与天才教育之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才是指那些凭借自己非凡的能力和创造力而做出了非凡业绩的人。天才需要“天生”的因素 ,说明教育的前提是可教育性 ,教育结果也因教育对象资质的差异而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 ,天才需要一个成长过程 ,所谓的神童教育必然是拔苗助长式的摧残和折磨儿童的教育 ,更广泛地说 ,成功学并不一定就带来成功 ,名师并不出高徒。天才离不开适度的人生艰难和心灵痛苦。天才与时势、群众或当时的历史是互动的 ,天才创造着历史 ,历史也成就了天才。总之 ,天才和英雄人物的产生 ,有许多非理性的而不能够控制的因素起着作用 ,若按照某种机械的、既定的模式是培育不出天才的 ,教育一旦变成僵死的教条 ,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一个社会和一个社会的教育中 ,尽可能提供一种自由发展的氛围 ,使人的才能得到多样性的萌生、促进和发展 ,才可能产生天才和多样性的天才。  相似文献   

12.
清敏 《人力资本》2008,(5):36-36
小许,上海交大化学仪器销售方向的一名博士,前些日子在交大的BBS上大倒“苦水”: “年前我发现有一家业内知名的外资公司在招聘,给出的薪金不错,就投了简历,在和HR初次见面后,就叫我直接进入最终的三面。公司对我各方面都很满意,我想到了这个地步应该没问题了,回绝了其他发来offer的公司,安心等着他家的录用通知”。 但小许万万没想到,这家业内知名的外资公司打来电话对他说“不”,讶异之下,小许问原因:对方回答:“你外形太帅、人太优秀了”…… “按理说能力太差才找不到工作,可是谁会因为太帅太优秀而被用人单位拒绝呀?怎么我就遇了这样的怪事。真是郁闷……”  相似文献   

13.
《北方人》2007,(1)
天才不足三百年才出现一个两个的,天才是每个人存在的,关键是是否发现自己身上的天才。遗憾的是很多很多的人至死没有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天才,所以,伟大的人物总是少,众生才芸芸。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要提说她的孩子——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  相似文献   

14.
谁都可以喜欢这样的一个口头禅:我是天才! 这句话的流行起源于漫画《灌篮高手》。男主角樱木花道“我是天才,舍我其谁”的自信,让人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就这样,一个动漫英雄的口头禅成了全世界青少年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中,作家主体性最集中、最神秘的体现莫过于灵感。在中国诗坛泰斗艾青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中,那些灿若星辰的诗篇,无不闪烁着令人眩目的灵感的光辉。 “灵感”这个悠如飘云的精灵,形诸于文字最早是在古希腊时代,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末,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曾说过:“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其后的柏拉图接受了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并且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对“灵感”的另一种解释为“天才”说,即把灵感看成是超乎常人的天才所特有的秉赋。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就曾说过:“诗人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才和灵感。”  相似文献   

16.
朱波  刘巧  珍陈瑜 《社区》2012,(19):54-5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桂社区,是2003年建起的武大教工宿合区,980户居民中有700多位高校教师、高工,其中博士就有200多人,被称为“博士社区”。社区书记吴凤仙进修获得中级心理咨询师证,利用自己所学,在这个“博士社区”中已为60多位有心结的居民解开“烦心锁”。  相似文献   

17.
一个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独特的创造和天才的发现,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不同于“这个”或“那个”,而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品格。D·H·劳伦斯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为了赋予自己的小说以更多、更新、更有重大道德意义的内容,他在小说形式的改革方面,勇于探索创新,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众所周知,劳伦斯对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一个大脑,但只有少数天资聪颖的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说的天才,并让人们了解到大脑的神奇之处。那么,人类大脑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极限状态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些杰出大脑不同于常人?  相似文献   

19.
写作观察活动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开始,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觉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作用,所以说,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觉。从这个意义上讲,观察包含着感受,因为任何外在刺激要引起人的神经反应,必须与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发生“同化”作用。正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一个刺激要引起某一特定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须有反应刺激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从刺激开始,而从对刺激的感受性开始,感受性自然是依存于作出反应的能力的。”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0—61页)这个反应刺激的能力,即是主体的“图式”与“同化”互相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写作观察中的知觉定势问题。而引起作者神经反应的刺激物,其外在形态如何在大脑中得到反应呢?写作观察中的“形象”捕捉,将作出回答。知觉定势与形象捕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主体的经验层次和情绪变化,后者侧重于客体的形象和本质特征;然而,两者又接受大脑两半球相应皮质区域的控制。其归属是一致的,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人在看待科学家时都抱着一种既敬畏又轻蔑的态度。不久前,传媒报道了爱因斯坦的带有传奇色彩大脑的详情,把他的大脑作为科学天才的象征。与此同时,一项民意测验发现,就有关转基因农作物的信息而言,人们甚至更愿意相信食品业,而不是科学家。诺曼·莱维特认为,对科学的无知已导致科学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但我们担心科学正在造成的影响:从全球气候变暖到可能有害的转基因食物,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