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风暴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而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那么,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该怎么求职?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开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毕业生的增多,待就业率呈上升趋势。在就业歧视和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等客观事实的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成为就业求职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详细阐述了大学生求职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类型:大专生、普通高校/民办高校毕业生、长线专业毕业生、无经验毕业生、女大学生、贫困生、非本地毕业生等。  相似文献   

3.
自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模式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转变以来,大学生择业和就业问题是各个高校和学生都不可回避的现实。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准备不充分、求职技巧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大量需求信息浪费,严重地影响并阻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本文仅从就业指导服务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徐敏 《今日南国》2009,(3):12-12
求职期望根据环境形势而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给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大学生首次求职时愿降低薪酬标准或“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北京地区12所高校毕业生的实证调研数据,从时间的视角分析大学生求职时间与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的关系、不同层级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时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大学生积极求职行为开始越早,越有可能获得满意就业;(2)高校层级越高,积极求职时间越提前,越强化了此群体的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星予 《社区》2009,(16):14-15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2OO9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大学生高达1000万人,其中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610万。原本“三峰叠加”的就业局面.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使得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进社区、下基层。2009年3月.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在《全力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中指出,实施“大学生充实社区服务”项目,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其实.大学生进社区.不仅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对大学生本人和社区都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7.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继2013年“最难就业季”之后,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加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整个社会广泛思索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30万,2011年为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约30万,加上历届没找到工作的约150万,2011年的求职人数将创下历史新高。因此,许多专家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及通胀预期下,2011年就业形势更严峻。但是,笔者认为: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应该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难"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综合素质与能力偏低,择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对职业的了解,普遍存在择业困惑;就业压力过大,择业心理失衡;求职能力偏低,择业成功率不高。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择业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就业竞争力;科学定位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克服就业心态偏差,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增强求职能力,提高择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正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由于在“大众化教育”下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全面了解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的意向和心态,使我们有的放矢的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特组织此次问卷调查,为高校正确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在椟中求善价”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但找“饭碗”还得审时废势。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找“饭碗”?不妨对国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我国新增劳动力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毕业生总数为2001年的3倍多。据教育部统计,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年34万人,2002年37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人。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与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联合主办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截至2006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二○○六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百分之四十九点八一,不想马上就业的占百分之十五,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七点二五,那就是110多万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毕业后放缓求职进程,处于暂时未就业(已升学或出国深造除外)状态的“慢就业”现象,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部分演变成为不就业。调查发现造成“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不成熟、就业教育主体的协同能力不足、就业教育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形成连续系统的教育模式是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个人形象识别系统(PIS)是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理论嫁接于大学生就业准备的过程中,并由此来找到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切合点,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文章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求职准备中引入PIS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准备引入PIS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200万,2004年将上升到280万,2005年预计可达338万。毕业生人数猛增,但社会需求有限,使“天之骄子”们的就业成了问题,这两年本科生的“一次就业率”比往年都要低。面对就业压力,众多大学生选择了给自身再次镀金——考取各类计算机IT认证。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使得本已压力巨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山东省驻济高校2009届毕业生求职状况的调研表明,除部分毕业生自:身素质有所欠缺或对工作预期过高外,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就业环境变化是导致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首先要致力于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同时实施教育改革与创新,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以人才储备方式避开就业高峰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成才与就业》2023,(5):F0003-F0003
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网友对于就业季的形容,从“最难”升级成了“最‘卷’”。那么,在最“卷”就业季,毕业生应如何求职?在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指导下出版的《成才与就业·学生发展研究》专刊中,来自7所学校的教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里,摘录其中4位教师稿件中的重点与亮点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下滑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紧迫。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就业工作存在就业队伍缺乏全员联动,就业指导欠缺精准到位,就业实践缺乏全方位贯穿,就业观念缺乏全过程引导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求职能力匮乏。大学生就业是民生工程,高校要树立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两全”就业工作理念,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树立“就业第一”的观念,精准化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转变就业观念,健全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就业工作新格局,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9.
<正> “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人们就业和各行业寻求人才的重要途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产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一九九七年全面启动高校招生与就业改革,推选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自主择业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育起有别于一般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指导和推荐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和时限内双向选择。通过近两年的对应届毕业生求职趋向问卷调查,使我们进一步坚信市场机制应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基础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3届毕业生经历的“史上最雉就业季”余热还未消退,2014届毕业生又歼始为“金九银十”的求职季奔波忙碌。“十一”小长假刚过,各大企业的校园宣讲会纷至踏来,小型专业性的招聘会、大型综合双选会也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