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山 《社区》2010,(21):40-41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终日端坐在办公桌前,很想通过锻炼身体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但苦于没有时间。于是,他们开始充分利用上、下班时问,不挤公交,不骑车,甚至卖掉私家车,为了缓解久坐后的沉重和僵硬感,越来越多被禁锢在办公桌前的上班族,开始以步代车,通过走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逐步形成了“走班族”。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文学时期,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时间观,即真正的时间不是各个时刻依次延伸、表示宽度的数量概念,而是各个时刻互相渗透、表示强度的质量概念。现代主义作家尤其是以伍尔夫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意识流小说家在文学创作中以此为理论依据,打破了传统小说以客观时间为序的结构框架,采用过去、现在和未来彼此颠倒、互相渗透的手法,以一种看似杂乱,实际有其内在规律与连贯性的结构来渲染人物内心无意识活动的变幻莫测。笔者以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戴洛卫夫人》的双层时间结构,并着重阐述了隧道开掘法和蒙太奇技巧在时间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的一项职场调查显示,七成职场人表示工作压力已导致自己有抑郁倾向。"我抑郁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富士康",这些MSN上经常见到的签名其实是职场人工作压力加大的真实写照。在现实的压力下,职场人将更多的时间给了工作。调查显示,近五成职场人表示自己目前压力很大。44.4%的职场人表示还好,压力处于一般状态。完全没有压力感的职场人只占7%,可见,压力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一篇名为《当日本人说羡慕中国人时,他们到底在羡慕什么》的文章在中国网络走红。文章列举了"日本社会太压抑、中国生活轻松欢乐多"以及"中国吃瓜更便宜"等日本人羡慕中国人的理由。这篇文章传播到日本社交网络后,一些受了刺激的日本网友也非常努力地想反驳一下。在著名的右翼网友聚集地,日本2ch论坛上,有人表示,大部分日本人并不知道文章里所说的事实。有人说,除了中国菜,没有羡慕中国的地方了。并且还得是日本人做的中国菜,不能是中国人做的中国菜……  相似文献   

5.
认为"前""后"既表示过去又表示将来,是混淆了"前""后"的时空概念."前""后"的空间或时间义与人们的关注焦点有关,也与其出现的句法环境、与之组合成分的语义特征有关.就时间指向而言,"前"均表示时间较早或顺序在先,"后"表示时间较晚或顺序在后."前""后"所体现的时间认知方式古今并无不同.但是,在汉语史上,"前""后"所体现的"人动时静"认知方式的表达形式有一个由潜隐到显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管理》2013,(10):262-263
上月初,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其认证微博中表示,称自己已经确认患淋巴癌。分析患病原因时他说,自己一直笃信"付出总有回报"的信念,甚至坚持每天努力挤出三小时时间工作,还曾和人比赛谁的"睡眠更少"等。此言一出,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加班、熬夜、没规律……职场中,又有多少人不是这种状态?于是,"过劳死"也就成为出现在人们嘴中较为频繁的一个词语。还记得这些名字吗:李铮、方言、潘洁……  相似文献   

7.
张洪仙 《社区》2015,(10):45-45
成为—名专职的社区工作者,转眼间已有五个年头。在这五年里,我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有关邻里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帮困扶贫等方面的好人好事:但是在这里,我最想讴歌的却是一支由五个人组成的社区疏通队,他们没有华丽的工作服,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没有令人咋舌的工资,甚至没有专用的工作用具,他们是被人们常常忽略的小角色。  相似文献   

8.
时间银行理念雏形诞生于日本,在日本落地生根迄今已有40余年.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公益式养老模式,是日本老年人从被抚养者到抚养者转变的尝试.1973年至今,日本时间银行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人口老龄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环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VLN和NALC两大机构为例,具体分析了日本时间银行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相较时间交换上的等价性层面的利益计算,日本时间银行更重视人际接触和情感价值,服务时间交换的制度设计强调爱与信任关系的构建.我国应积极开发老年健康人力资本,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完善非营利性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引入"经济人"思维同时兜住"道德人"底线,立足我国国情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增 《山西老年》2013,(3):58-58
德国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或者个人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是否感觉幸福。在表示自己生活幸福的人群中,64%的人称自己喜欢和配偶、朋友、家人在一起,50%的人认为阳光和爱人的吻让生活"与众不同";而很多感觉不幸福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电  相似文献   

10.
王玉皎 《社区》2012,(23):60
"时间就是金钱"是全世界人民都公认的真理。20世纪80年代,有人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1980年,46岁的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疾病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创立了"时间银行"。这种模式的理念是劳动不分贵贱,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C  相似文献   

11.
指示性时间是指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来认识和理解的时间。平定方言含"来"的时间性词语和位于小句尾的表"与过去相关时间"的"来"是该方言指示性时间表达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形式而言,有"X来"和"来X"两种,从意义上看,"来"既可表示"过去",也可表示"未来",形成既对称又不对称的局面。文章引进标记关联理论,证明以"时间运动人静止"为建构方式,"X来"表"过去"和"来X"表"未来"为无标记项,进而建立起形式范畴和意义范畴之间的自然关联模式,即:"X来"表"过去"和"来X"表"未来"均为自然配对。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近日发布的2013《女性生活蓝皮书》的调查显示:96.4%的被调查女性感到有工作压力。其中,50.6%的被调查女性表示自己"能承受"工作中的压力,45.8%的表示"勉强能承受"。其中,职场竞争激烈、工作任务指标高,难以完成以及事业和家庭难以平衡占据压力来源前三位。  相似文献   

13.
《成才与就业》2013,(17):34
编者按语:本刊编辑部不时收到来自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来信,有的反映他们工作"杂乱""闲不得",又"不很稳定";有的反映他们得不到专业化的培训;还有的反映他们在检索国内期刊时发现:关于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方面的研究很少;等等。他们感到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专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化发展。就此,本期针对"社区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提出与因果关系及时间的经过有关的创新性分析框架,对中日道歉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日本人主要以惯用道歉语表示道歉,其使用比较模式化;而中国人的道歉行为则不限于某种固定类型的语言表达方式,根据与对方的亲疏程度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若从本论文提出的时间的经过这一点来加以考察,日本人的道歉行为更侧重现在,其次与过去也有很大关系;而中国人的道歉行为与过去、现在都有很大关系,而且与日本人相比更重视未来。  相似文献   

15.
人生的1/3时间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办公桌上的心情指数已融入我们的工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爱办公室,那就从盛情"款待"办公桌做起吧。  相似文献   

16.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办公环境的杂乱或思维上的混乱反而能够迫使人们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清醒地考虑问题,并往往能使人们做出最简洁恰当的判断。科学家共设计了6种不同的情景来测试人们对于杂乱环境的反应,其中包括堆满货物的店铺柜台、凌乱的办公桌和嘈杂的办公环境等。测试结果显示,人们在这些环境中的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做出选择和判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沃格尔曾写过一本书《日本名列第一》,他将日本战后的迅猛发展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神联系在一起,认为正是日本人的"勤敏好学"、"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干劲"、"完成任务、履行职责的严肃态度",使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据说,不仅世界各国的评论家对此欣然认同,连日本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泄漏后,江苏太仓市侨办十分关心旅居日本的华侨华人安危,第一时间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联系15位太仓籍旅日侨胞及他们在中国的亲属,了解他们在日本工作和生活情况,向所有旅日侨胞及家属表示诚挚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感觉睡不够。美国疾控中心一项新调查发现,48%的成年人表示睡眠不足(每晚少于7.5小时),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美国睡眠专家迈克尔·布鲁斯博士列出了一个操作简单且近乎完美的公式:入睡时间+7.5小时=起床时间。布鲁斯表示,一个睡眠周期是90分钟,每晚必须保证5个睡眠周期才能达到7.5小时的睡眠目标。而如何达到这一要求,把握正确上床时间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奎 《社区》2002,(8):11-1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北京、西安、武汉900多位有常住户口的受调查劳动力中,一半以上的人天天加班,而六成多的人并没得到足额报酬。调查中,多达55.3%的人称每天工作8至11小时,甚至7.8%的人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1小时以上。仅就工作时间而言,人们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对于加班原因,除去休息日轮班和业务的突发需要等客观原因外,调查发现,由于就业市场供过于求、人才“高消费”等带来巨大就业压力,使在职者普遍存在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自愿延长工作时间或放弃休息。另外,用工单位漠视员工休息权利,也是造成加班频繁的重要原因。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法定工作时间是科学的结果,长时间单一状态和重复的动作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将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会使人产生厌倦情绪,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规律因经常加班被打破,超强工作节奏及长期透支也将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