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群”是谚语中相互间有一定关联的一批谚语的集合。它和分散的谚语比起来,更客观、更全面、更系统。本文以蒙古族谚语为例,在陶汇章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谚语群”的分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英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辞海》对谚语做了这样的解释:“谚语,……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人们对谚语有很高的评价。人云:“谚语是语言中的盐”,“一束智慧的花”。这决非谬言。谚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一本小型百科全书。但不可否认,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谚语会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在男女没有实现完全平等的社会里(如旧中国),男尊女卑的观念、歧视妇女的文化现象也通过谚语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汉语中的“三个女人一台戏”,英语中的“Manywomen,manywords.amnygeese,manyturds”,就是汉英谚语中歧视妇女的无数谚语…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两句传统的谚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知人知面不知心”,意思是仅从外貌和长相是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但是,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解读面孔》的心理学译作却颠覆了人们这一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4.
“二古”双璧雅俗共赏———《中国古代格言》《中国古代谚语》总序景克宁《中国古代格言》和《中国古代谚语》,合称“二古”。两书各近百万字,词目各近万条,相对成书,联袂出版。“二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堪称中国语言文化的双璧,一雅一俗,双璧合成,组成...  相似文献   

5.
“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句谚语在汉语语境下广为流传,在汉日谚语对译时通常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它与「長いものに巻かれろ」对应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仅仅在某一意义领域相同,而在故事原型和具体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中日不同民族文化的反映。这两句谚语体现的截然不同的“时务观”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固定语句,反映了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经验教训,通俗而含义深刻。兰州方言中蕴藏着丰富的谚语。其中一部分已见之于普通话,如“羊毛出在羊身上”,“纸里包不住火”、“称砣虽小压千斤”、“隔行如隔山”等等。但还有许多尚未见之于普通话或与普通话中的不大一样。本文所说的“兰州方言中的谚语”(以下简称“兰州谚语”)是指后者而言的。下面我们对之略作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7.
谚语是民众的创作 ,是其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谚语的内容具有经验性、哲理性、蕴情性、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形式具有口语性、异变性、精炼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它既有使用的工具价值 ,又有创作手法的借鉴作用和赅博、乡俗、浅近、雄辩、“极言”与“歧异”的美学价值。为了保存和发挥谚语的文化作用 ,应采集与编纂有中国特色的谚语  相似文献   

8.
中国谚学若干问题谭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众的创作 ,是其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谚语的内容具有经验性、哲理性、蕴情性、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形式具有口语性、异变性、精炼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它既有使用的工具价值 ,又有创作手法的借鉴作用和赅博、乡俗、浅近、雄辩、“极言”和“歧异”的美学价值。为了保存和发挥谚语的文化作用 ,应采集与编纂有中国特色的谚语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曾说:“银行家是晴天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此话后来被收入《英国谚语》,可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几乎所有的银行家都嫌贫爱富,只乐意借钱给富人,热衷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不符合他们的商业规律。孟加拉却有个另类银行家,反其道而行之,专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他叫尤努斯。  相似文献   

10.
对娜晓的性格,李子说有句“名言”可以一言以蔽之,据说那是句拉丁谚语。谚语是这样说的:上帝创造女人就是为了让她们讲话、哭泣和缝纫。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这是一条法国的谚语。  相似文献   

12.
论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多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发人深省,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经验之谈,智慧的伟大结晶。谚语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表现力,运用十分普遍,它充实了词汇的宝库,成为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今天,对谚语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什么是谚语?《说文解字》称:“谚,传言也”;《左传》云:“谚,俗言也”;《文心雕龙》说:“谚,直语也”。众说纷云,它们各自指出了谚语的一些特点,但都比较含混,不够全面和科学。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说,谚语有以下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13.
要想编好一本汉语谚语词典,在同条的搜集、注释的撰写、例证的寻找等方面,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如:究竟什么是谚语?为什么在谚语词典如林的时候,还要编写一本汉语谚语词典?如何处理思想性消极的谚语?怎样确定新产生的谚语和已经“死亡”的谚语?本文即拟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怕官,不怕管,检验真理靠实践。”这就是谚语。它简炼尖锐,富有哲理;押韵顺口,形象生动;语言通俗,耐人寻味。谚语是反映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艺术结晶,渗透着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中国谚语,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形式。谚语紧密地联系着人民生活。“别看都是庄稼话,撒在地里能开花”、“水滴积多  相似文献   

15.
熟语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语一词,在我国语言学界出现后,其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归纳起来,目前大致有如下三种意见: 一、认为熟语是指“碰钉子”一类的语言形式,又叫“习用语”或“惯用语”。①二、认为熟语是指“谚语、格言、歇后语”,不包括成语、熟语、和成语是两个并列的范畴。②三、认为熟语是一个“种”的概念,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是“属”的概念,熟语和成语等是“种”与“属”的关系。③现就这三种意见作一简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格萨尔”),是具有时代意义和振古铄今的一部宏文巨著。史诗赢得如此声誉和效果,这固然是由于它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所决定的,但也与史诗妙用富有形象的生动的谚语是分不开的,如果,把“格萨尔”比作天空的话,那么,谚语就是天上的星星。因此,研究一下“格萨尔”谚语与藏族谚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罗虹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的生动精炼的语言。它既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又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而对谚语的理解和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进行比较,以探讨其翻译的手法。一、英、汉谚语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土家族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谚语.这些谚语集中反映了土家族地区人民在长期社会和生产实践中对周围社会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少谚语还闪烁着质朴的哲学光辉.现特综述如下一、鬼神观土家族是“有神论者”,因为信神,便有“人无神灵,寸步难行.”“低头三尺有神灵”,“为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谚语和它相近的俗语、格言、成语、歌谣、歇后语、惯用语、宣传语、行话、宗教语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作者认为,谚语和它的这些近邻是难以一刀两断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同属“熟语”这一大家族的兄弟。但是,这些近邻之间的“中间现象”,都极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俗语三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语是流行于群众中的通俗习用语,在古代也称为俗谚、俗言、恒言、常语、俚语、鄙俚词等。俗语与谚语本无严格的界限。《国语·越语》:“谚,俗语也。”《汉书·五行志》颜注:“谚,俗所传言也。”从发展看,一般来讲,谚语多以复句形式出现,句子比较整齐,一条谚语说明一个事理,如“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一天不练丢一半,两天不练站着看,三天不练门外汉”;而俗语则多是单句,还有的是短语以至于词,句式、字数不一,有说明事理的,如“心急锅不开”、“远水难救近火”、“寡妇门前是非多”,也有仅指某种情状或为名称的,如“尾巴翘上天”、“打肿脸充胖子”、“老实疙瘩”、“婆婆嘴”、”光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