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以阿克塞尔·霍耐特为代表的承认理论日益引领当代西方左派激进政治的新发展,对于承认理论溯源式的探索也逐渐展开,特别是有关马克思承认理论的探讨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选择重温和反思马克思的解放政治及其承认叙事,不仅能够让我们认清当代左派激进政治的再激进化实质上是一种“伪激进”,是对马克思解放政治本意的撤离,而且也能够给与我们反省自身和继续解放征程的勇气与力量.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年的历史进程。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于世界历史之中.在研究范围上,"本土"与"世界"两层互为关联的研究视域应该得到均衡体现.基于对价值理念的探索和确立,立足于"本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展开于实然性与应然性价值形态中.进入世界维度,由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泛滥,致使 "资本逻辑"和"价值缺失"困扰全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发挥怎样的时代效应呢?关注"民生",倡导全球民主、公平、正义是其应有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4.
西方工业社会的"后福特主义"发展对当代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导致文化理念转向、理论范式"微化"、生活观念变焦等新变化。受此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叙事方式面临着公共价值要求与个体价值选择的相互悖离、时代主题要求与伦理学研究"微化"倾向的相互错位、话语表达的价值性承诺与"话题作品"的浅薄性戏谑之间裂缝拉大等现实挑战。为了更好地执著于"美好生活、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的叙事主题,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叙事方法必须立足于"地方性"立场和"世界性"立场,通过话语实践进行话语权力的价值建造: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实践;化解话语现实难题,校准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建设方向;塑造话语权,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影响力;增强世界观照,为全球化转型提供可行的价值选择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才作为知识和智力的载体,随着全球范围内的高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及时发现人才、关爱人才,为人才成长尽量创设宽松有利条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必经环节——社会承认,分析其作用机制,探索其完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历经三个阶段,二者具有同步性和一致性。改革开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鲜明的互动关系:改革开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正确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是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围绕探索和回答"四大问题"、以循环和接力的方式、在党的主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承认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问题,应当秉持承认的主体性、主体间关系、承认的共同体的基本视角,分析社会工作群体和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承认内容及形式,给出承认的基本框架.从形式的承认向实质性承认,是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发展方向.对社会工作的承认反映了社会工作群体与政府部门的差异性及合作的承认关系.从“责任共同体”、“功能共同体”的角度看待二者的承认关系,是承认理论运用的一种尝试.故在促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向度上,既要重视在承认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政府的责任,更要强调社会工作群体的自我承认问题,而后者或许在对承认理论的使用上更具有一些新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奠基阶段。本文在对"早期探索"的涵义加以界定后,系统回顾和分析了党在幼年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及遵义会议四个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一系列曲折又艰难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后叶,西方学者对黑格尔承认哲学的重新发现和全新诠释,不仅颠覆了黑格尔作为主体性哲学集大成者的传统形象,而且发掘出黑格尔内蕴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激进色彩.一般来说,黑格尔承认哲学的提出主要缘于对启蒙所倡导的主体性立场的反思,黑格尔主张从个体的“我”走向交互承认的“我们”,这是他对启蒙现代性规划开出的一剂“主体间性”药方.黑格尔推崇在思想深处爆发革命,而不是引向现实的实践,因而无论语调如何激进,他的理论基点就决定了其承认哲学本质上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汪正龙 《浙江社会科学》2023,(1):140-148+161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框架中提出并展开的。到了20世纪,随着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失败和东方不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苏联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不约而同转向文化、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但前者多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美学、艺术相关的问题入手,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批判;后者则多从政治学与哲学入手,或着眼于苏联政治意识形态重建,或着眼于中国现实的民族民主革命,其理论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重新阐释与创造的色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如何与本土语境相结合的实践问题。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11.
承认与冲突——霍耐特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耐特的理论倡导对人性和情感,特别是对人的尊严与人格完整的尊重和承认,以承认为取向,来重新阐释社会冲突的本质和发生机理,提出主体被蔑视的经验,即主体间的承认受到伤害是引发社会冲突的道德动机.这就为现阶段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型塑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当代中国政界、学界乃至社会各界乐道的关键词,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为了理性地把握这个主题,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从宏观视野和重点聚焦两方面切入,抓住和谐的七个重要方面略陈管见,想必不无学理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叙事技巧和程序的革新与实验是中国现代主义小说最大的艺术成就。小说中“心理—情绪”型叙事结构的采用 ,展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颤抖 ,打碎了叙事整体感以及因果逻辑链条 ,动摇了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性格”结构一统天下的地位。“限知型内视角”、“呈现式”叙事口吻以及“跳角”的使用 ,从根本上瓦解了中国小说编排叙事视角的传统 ,使文本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特点。叙事时间刻度的模糊和时间转换语的消除 ,不但为文本带来强烈的象征效果 ,而且使文本本身成为一个大的意象 ,产生多元化的意义 ,迫使读者必须与文本进行横向“对话”,调动了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灵性化叙事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成为人类的重要目标,灵性化叙事成了世界众多作家的自觉选择.灵性化叙事赋予万物以生命意识,泛神论思想是其叙事的基础.本论文论述了灵性化叙事概念、审美表现、创作状态及灵性化叙事的文学意义与叙事方法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资源。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奠定了文本基础、做好了组织准备、夯实了群众基础、指明了推进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忽视纪念活动这一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7.
柏文涌 《兰州学刊》2008,(10):43-4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更为我们科学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包括了新民主革命时期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既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同时又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条件下力求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 《理论界》2007,2(7):13-15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处理了认识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与中国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辩证关系,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以及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正确坚持和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而发展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指导着我国新的改革开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