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学方法考察包括政治领域的集体决策在内的“非市场决策”,它的两个基本要素——交易理论和经济人假设可以归结为 :自利行为是普遍的 ;个人偏好先于制度并解释制度安排。公共选择理论将利益赋予权力、职位、金钱等狭义内涵并适用于所有社会场景 ,否定利益随制度背景不同而变换。个人偏好是具体制度培育的结果 ,用个人偏好反过来决定制度设计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在矛盾。作为对政治进行微观分析的方法 ,公共选择固然有其可取之处 ,但问题在于 :个人关于他们利益的观念应成为分析的目标取向 ,而不能作为分析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视野中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粟 《东南学术》2005,(2):45-49
本文尝试将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假设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中系统理论相结合,从逻辑上考察微观的平民选择政治参与行为的偏好对宏观政治系统稳定和演化的影响。政治参与中的个人同样具有“经济人”的性质,在纯粹利益动机下,个人在主观上没有主动向政治系统输入(政治)资源的愿望,而是无偿地消费政治系统提供的公共产品;政治系统则通过制度方式约束个体的政治行为的成本远远大于个人消极的选择成本。因此,在制度与个人之间形成了一对不对称的博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题展开分析:(1)政治参与中的个体所具有的“经济人”特征;(2)“经济人”的微观行动与宏观制度间的不对称博弈;(3)政治活动中“经济人”的偏好选择所产生的宏观效应;(4)政治参与和政治系统发展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四化"同步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为给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创造条件,农村转移人口全方位离农势在必行。当前,离农的关键环节在于退农,而退农的焦点领域在于农地退出。从河南省的实地调查情况来看,农村转移人口无论是持有农地的用途,还是退出农地的条件,都是基于保障层面的现实考虑。因此,实现农村转移人口有序退出农地,应坚持以下原则:建立农村转移人口新的生存保障基础,以公共资源置换农地资源,瞄准重点目标人群。其间,转变农村转移人口的农地保障思维、健全农地退出利益补偿机制、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大农村转移人口重点人群退出农地支持力度等相关政策的助推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从经济领域带到了政治领域,政府也持有一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观念,其行为目标具有“经济人”的特性。在这种政府经济人法则的潜在驱动下,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往往忽视公共产品提供的可及性目标,而追求获取公共产品的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追求最大效益的公共产品物质符号价值。于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资不是体现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需要和适应农村实际条件的公共产品实际价值,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了政府“经济人”偏好的公共产品物质符号价值。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价值失配问题,要尽可能地在价值匹配上实现公共产品的多重价值评价标准建构和契合、设计完善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显示机制,从转化维度建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协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理性经济人在我国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制度中的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制度内不同行为主体的制度偏好、行为策略和效用追求,提出了以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增量的总体效率作为判断制度优劣的标准.并认为.以特定时期内优先确认的群体利益为核心对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制度进行制度安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选择途径.最后.文章以上述标准考察了我国现存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制度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并在阐释阻碍和推动制度变革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制度进行制度选择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育行为中的性别选择与公共政策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行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男孩偏好符合这种理性。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们有强烈的动机通过性别选择来实现男孩偏好,而现代医学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别选择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可能引起婚姻拥挤,危害身心健康。为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以降低男孩偏好、禁止性别选择。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现代城市发展趋势相比较,我国的城乡结合部——郊区的发展又是另具一番特色。西方发达国家是富裕阶层由城市向市郊转移,市中心留下的居民多数是穷人、黑人、老人与未婚的人,城市人口的增长低于非城市人口。而我国由于还处于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第一次城市转变”过程中,因而城郊的发展一方面受城市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开始出现一些“准城市化”现象;另一方面又受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仍然保留着与城市文化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野的政府自利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自利性主要是指政府的不合理利益及其实现。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政府自利性有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渊源,可以划分为政府官员自利、政府部门自利和政府整体自利三个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应低效和政府扩张诸方面。公共选择理论从规则变革和引入竞争的角度提出了对政府自利性矫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解决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如何运用会计政策问题做些探索。一、在会计政策的实施原则上,应区别会计政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特定背景下,采取特定任务和目标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在一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大多数企业会做出相同或类似的…  相似文献   

10.
论规则     
王询  董巍 《北方论丛》2010,(4):136-139
规则可以简化行动主体的选择过程,增进行动者相互间行动的可预期性,约束和协调相关主体的行动、调整利益关系.按照规则作用的强弱和方向,可区分出四种规则:指令性规则、禁令性规则、诱导性规则、抑制性规则.任何规则的合理性都是有限的,规则通常是"次优的".促进规则实施的机制包括相关行动者的自愿遵守,相关行动者间的相互约束,以及第三方强制.规则本身的属性、相关行动者的特征及其构成,以及外在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规则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预算约束、地方政府偏好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行为选择.预算软性约束放大了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阻碍.改革方向在于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代理人角色、确定合理的激励方式、加强预算监督机制以及提高区域间协调等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任何一种行为都有投入与产出.投入就意味着支付一定的代价或称做成本,产出则可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效益.进行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所应包括的成本和效益的内容不同于私人项目.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渊源是福利经济学,其原则是:选择决策项目时,最好的规则就是选择能最大化社会净收益的项目.在这个前提下,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的途径有:创建科学有效的委托途径,引入新公共管理模式,引入外部制衡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的理论框架,从规范、实证、操作层面上探索了非营利组织的问责问题。非营利组织的问责包括:利益相关者的偏好加总、行动者的交互作用和实施中的委托代理。相应的解决之道包括:明确组织使命、提升组织透明度,扶植弱势群体、提供选择性激励、加强协作合作,引入竞争、提供正负激励、加强内部和自我问责等。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支出及其结构是人们在政府合作行动中解决外部性的必然选择.学术界关于公共支出结构本质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传统的目的论认为公共支出结构在本质上是实现国家或政府职能的政治过程,而对此经济学存在选择论与交易论的严重分歧.长期与动态视角的理论分析表明,作为集体偏好结构映射的公共支出结构实质上是资源配置结构和合作规则结构双重同构的结果,其中前者更能反映其本质,后者则成为其实现方式.因此在理论探索与财政实践中应同时加强配置与规则两个方面的研究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朱磊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33-136
我国将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新的会计准则,这一变化必将涉及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冲突和协调.由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提供的资源不同,因而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利益相关者各方博弈的结果.通过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以及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机制、磋商与沟通机制、信任机制、外部约束机制等途径,能够提高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腐败 ?对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 ,笔者赞同腐败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人利益”的观点 ,但更认为腐败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由于“在市场经济中 ,人们通常把市场进行的收入分配称做第一次分配 ,把政府主持下的收入分配称做第二次分配”1 ,“而在两次收入分配之外 ,还存在着第三次分配——基于道德信念而进行的收入分配”2 ,因此笔者把腐败称为“第四次分配”。第四次分配是公共权力与经济利益交换 (交易 )的结果 ,它是一种经济利益的不正当转移——为实现不正当的目的通过不合法的手段从资本拥有者向权力持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系列政策,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资源型城市单纯或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暴露,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特别是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发展依托缺位,价格剪刀差导致的双重利益损失,过剩经济、买方市场产生的内在约束,全球化、知识化、生态化浪潮的接踵而至,都使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摆在资源型城市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庆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建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原油产量的逐年递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压力日益凸现,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全市上下极为关注的课题。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是发展接替产业,就大庆市来说,如何选择重点产业是一项关乎大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8.
一、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制度同其他物品一样,其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也都存在着种种技术的和社会的约束条件。1.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实施制度的各个组织在相对价格和偏好变化的情况下,为谋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重新谈判,达成更高层次的和约,改变旧的规则,最终建立新的规则的全过程。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所谓“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一种在已有的制…  相似文献   

19.
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刘易斯模式和托达罗模式综合作用分析,我省人口流动模式选择路径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宜单方发展,必须三方推进;二是实施就地转移,促进短距离流动;三是以中小城市为依托,加快全省小城镇建设。这为山西城市化道路选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出决定的权力。[1](P395~396)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是产权的界定,社会持有更多的资源,对利益的保护唤醒了对政治权利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开放之故,展眼世界民主政治的演进历程和现实,制度的学习功效催生着中国民主的效仿。从而,中国技术层面的民主开始从下至上推演,并向纵深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