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前代的话本及话本体小说相比,明清世情小说在艺术上有了质的变化发展,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作品中主体精神的日益强化。这种主体精神在小说创作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小说序跋中作者对创作心理的夫子自道;作品中自传因素的出现;小说主人公的理想追求。由于主体精神的增强,明清世情小说在内容方面,社会批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表达对人生反思的倾向;在艺术追求方面,不少作者求新求变的意识相当明确。世情小说主体精神增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基本的是创作方式的变化,即由世代累积型向文人独创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在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五四"作家从外国小说里看到了有别于传统的审美品格和崭新的艺术形式,形成了新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基于表现内心真实情感的内在要求,"五四"作家大胆探索,创作了一大批突破传统的抒情小说。库普林小说对"五四"时期中国抒情小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章学传统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和小说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形式技巧和文体风格方面,也体现在个性气质和思想观念方面。正是在文章学传统的启发下,汪曾祺提出了"汉字思维"、以"节奏"代"结构"、"气氛即人物"等许多极传统又极现代的观念和主张,并且通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一种"气本论"的小说观念,一种"以文章为小说"的创作思维方式和习惯。以"气"为本,使汪曾祺获得了接受"意识流"的基础;"以文章为小说",在促其完成小说文体创新的同时,也给他的创作思维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束缚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醋葫芦>是明末清初的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劝善类世情小说,其中有占两回文字之多的游冥情节.这些游冥情节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的冥界信仰.在小说功能上,游冥情节作为小说情节链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主人公死而复生的冥府游历过程也成为主人公性格转变及解决矛盾的契机,帮助完成作品的大团圆结局.<醋葫芦>地狱受罚的的"疗妒"手段在明清妒妇题材小说中很有代表性,超现实的"疗妒"手段表明多数男性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家庭现象的无奈.  相似文献   

5.
明清戏剧小说与插图的互动传播模式是当时一种经典的传播模式,不过很多研究者都只认为插图对戏剧小说具有一种对文本的传播功能。这种传播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其实在明清戏剧小说繁荣的时期,插图在戏剧小说实现传统与现代同构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类似的同构,并且更好地完善了自身的审美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实现了明清戏剧小说与插图互动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赵黎明 《青海社会科学》2008,(5):127-131,15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但也充满浓厚的"民粹"意味,白话文运动表现得比较典型:五四人认为民众语言最明白、活泼、精细,"知识阶级"语言最含混、死板、粗疏;大众文学最高明清新,"贵族文学"最愚蠢腐臭;语言文字改革上,民众是革新者,知识阶级是保守党;在价值判断上,只有民众的方言才是最有价值的语言。文学上,强调民间文艺是最真切、最精细、最自由的文艺形式,把民间文艺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国语建设和新文学建设的出路在于到民间去,向民间文艺学习去。周作人当时对这些认识给予了及时的提醒。这种倾向对以后历次语文运动影响深远:大众语运动、民族形式讨论、延安整风等都从语言入手不断强化知识分子与民众的疏离感,强调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五四推崇"民粹"的片面做法对后来的语文运动和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消极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7.
在"魏晋滑稽,盛相驱扇"的风气下,谐隐文学呈繁荣之势,隐语在汉代由神秘的谶言转化为谜语成为一种娱乐以后,逐渐进入了小说的创作。"姓名嘲"、"实物戏"、"字戏"等嘲戏的盛行丰富了谐谑小说的创作内容,"以隐为谐"提高了谐谑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段,机智精巧的隐语艺术对中国整个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鷟是唐代小说初兴期较有影响的一位小说作家,他留下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游仙窟>和<朝野佥载>.本文通过对他的这两篇小说的分析关照,认为其创作的总体审美特征一是题材情节上的求"奇",一是艺术表现上的求"美".这种对于"奇"与"美"的主动追求,是唐人小说审美特征在唐人小说创作初期初露端倪的明确表征.因此,对张鷟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为研究唐人小说审美倾向在初兴期的形成和表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丁帆是当代乡土小说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领军人物。围绕乡土小说的学理与创作问题,他先后发表了上百篇高质量的文章,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成为这一批评领域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汹涌澎湃的"打工潮"影响下,乡土小说创作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乡土"的主体由"乡村"迁徙到了"都市"。面对题材、主题的大规模转移,他又敏锐地从史学高度提出了"乡土描写的转型"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从宏观上看,为"五四"以来的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勾勒出一道分界线: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乡土小说主要体现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合一,之后的乡土小说则着重表达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从微观上看,扩大了乡土小说的版图与表现疆域,在传统乡土小说人物画廊之外增添了一批游动在都市中的"新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虚实观的尚实一脉在强调小说认识价值、教育价值的前提下,对依循史实与虚构叙事关系的认识有所转变,对虚构的看法变得灵活通脱;而尚虚一脉发掘了小说虚写的艺术魅力。两脉既有分流发展的一面,也有交错融汇的一面,实现了对生活真实、艺术虚构和艺术真实三者关系的辩证把握,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上述新变,是明清之际小说创作推动催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了小说创作,形成了良好互动。明清小说虚实观的演进态势表明,可以从尚实与尚虚两面去认识明清小说虚实观,但不能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方法将它们的持有者清晰地划分两个或更多的阵营。  相似文献   

11.
蒋承勇 《学术研究》2022,(4):154-161+178
欧洲的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精神、科学理性促成了追求“写实”“求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19世纪也因此被称为“小说的世纪”。虽然此时也有非现实主义的小说,但现实主义小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现代科学在“科学的世纪”的西方文学中结出的重要果实。科学技术革新了报刊印刷与图书出版等大众传媒的模式,改变了作家的文学视野、审美趣味与创作方式,也改变了大众的阅读方式,从而促进了新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与成熟。现实主义小说家直面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使小说成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以描写下层民众生活为主的叙述性文学样式,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喜爱与关注,这表征了一种具有现代审美特质的文学大众化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欧美文化冲突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詹姆斯擅长写"国际题材"小说,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受19世纪欧美文化冲突的影响.文章以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切入点,论述在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背景下,古老欧洲大陆与新世界美国从文化相遇到文化碰撞的种种表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这种跨文化互动中,亨利·詹姆斯通过小说创作试图找寻欧美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系列"小说是孙犁的前期创作,是其对战争年代的"诗性"呈现和对人间性情的"真实"阐述。"白洋淀系列"小说所呈现的是这样一种创作风格:"革命现实"与"诗人气质"共同影响下的"自我"言说,作品中"实景"隐匿与"性情"凸显的创作技巧。孙犁在创作中的"政治氛围"与"作家审美"对其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史铁生早期的抒情小说在文化乌托邦建构、灵性维度的确立和诗化语言等方面表现出了与"京派小说"之间密切的艺术关联.这种艺术关联的存在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京派小说的创作理念就"安魂~移情"而言的确更易发挥文学的治疗功能;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艺术发展线索上去说明史铁生小说中宗教情结的缘起.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自我小说”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中“自我”的差异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对郁达夫“自我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写作手法的分析,阐释了其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中自我涉及的空间和自我的情绪抒发上的差异,并从创作主体和个人地位境遇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玉超  刘明坤 《兰州学刊》2011,(12):156-160
明清小说的作者和作品数量众多,绝大多数的小说作者都与科举存在联系。从地域的角度来讲,具有地域差异的明清科举,对众多的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并成为影响作者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各类科举身份的小说作者数量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小说创作类型的总体选择上存在不同,其中涉及的科举内容,也表现出赞同、讽刺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存录数十篇笔记小说,这些作品或记奇人趣事或记鬼神灵怪之事,呈现出追求真、趣、奇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的形成与刘廷玑对小说本质与小说艺术的独特理解不无关系。刘廷玑的小说艺术之"奇"论、小说史论、教化之功用观及对章回体小说的评述,均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对当时及后来的小说创作与小说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小说是一种倍受压抑的文体。"小道观"自始至终制约着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发展。到了近代,梁启超特别重视小说的功用价值,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小说的观念才得到根本更新。然而"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这一著名命题,亦有偏颇之处,那就是对小说的地位的矫枉过正。因此文章认为这种思想是梁启超矫枉过正的根源。他利用舆论之威力,把小说置于文学的颠峰,自此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意义得到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9.
唐人小说往往以诗行文,甚至融入诗歌的手法,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的创作倾向--"小说诗化倾向".其原因固然是前代小说创作积累使然,然时代风气也不无影响,且小说的作者大都是当时诗人,而"行卷"、"温卷"的盛行又更加推动了这一倾向的发展.唐人小说的诗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氏朝鲜建国伊始,奉行对外"事大以礼"、对内"抚下以仁"的方针,抑佛崇儒,尊儒学为国学。作为新兴文体,小说在朝鲜时代发展起来,不能不受到意识形态的复杂影响。尽管主流意识对小说以否定为主,甚至一度加以打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实学的兴起,关于小说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意识形态与小说意识的交互作用,促使朝鲜时代的小说创作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