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新 疆的地 理位置特 殊,抗战 时期在 中苏 关系 上发 挥 了极 为重 要 的作 用。新 疆 是中 苏 相互援助的 陆路中 转站;新疆 是共产 国际与中 国共产 党联系的 交通 要道; 苏联 支持 新疆 的“三区 革命”实 际上 是支援了 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和雅尔塔协定签订等历史事实出发,阐述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中苏关系述略徐世和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众所周知,前苏联援助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同时也损害了中国的国家、民族利益。对于这种援助和损害的关系,以前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有几种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评价。在50年代,基...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一个侧面--孙科与中苏文化协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期间,孙科以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局为重,始终把握团结友邦的立场,以中苏文化协会会长和<中苏文化>杂志主编的身份全面而及时地介绍了苏联各领域的状况和中苏外交动态,通过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展览、放映影片、讲演、纪念会等,为促进两国友好邦交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中苏文化协会和<中苏文化>杂志成了国共两党开展合作的阵地和沟通社会各界的渠道,并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自己政策的园地.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抗战时期新疆深居腹地 ,远离抗战中心 ,但作为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抗日救亡运动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新疆学院的发展 ,达到了民主革命时期的最高峰。在中共党人的不懈努力下 ,广大师生立足课堂 ,深入社会 ,为抗日大后方的巩固和发展 ,为新疆的解放贡献了力量 ,但随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 ,新疆学院的发展又由盛而衰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领导人对国际政治和形势的认识及分析有了重大的转变,邓小平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对此后的中苏关系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邓小平对中苏关系有许多直接的分析和论述,为中苏关系的正常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实行亲苏亲共政策,为中共参与治理新疆提供了契机。以毛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共党员在新疆的探索实践,不仅对抗战建新有重要意义,还有益于建国后的新疆治理,为中共日后将战略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是建国前中共第一次大规模介入多民族边疆地区治理的早期实践,开中共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之先河,具有超乎新疆辐射全国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新疆培养和训练了一大批特种兵骨干,中共和国民党在此培训了许多飞行员和机械师,装配了一批战斗机,奔赴抗日前线,成为我军的现代化军事技术骨干和国民党空军骨干,为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利益冲突与中苏关系的破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中苏关系破裂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本文主要论述中苏两国的国家利益由一般的差别和矛盾发展到严重冲突的过程,并分析这一冲突对双方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演变过程:从友好合作到敌对冲突,再到关系正常化。对于这一演变的原因,传统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建构主义是新近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强调国家之间在"认知———实践"上的差异,认为国家的身分认同界定了国家的利益,从而对国家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而身分认同又是国家之间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通过互动的实践建构出来的。通过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苏关系的演变与双方身分认同从"朋友"到"敌人"再到"伙伴"的转变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的恶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意识形态分歧是导致中苏关系恶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对这一分歧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据此总结必要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相继封锁了我国沿海和西南的滇湎公路。新疆即成为国际援华抗战物资的唯一通道。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保证其畅通无阻,同盛世才建立了“抗战建新”的统一战线,并应盛世才之邀请进疆,执行党的统战纲领和盛世才的“六大政策”,卓有成效地发展生产,稳定新疆,保障了国际援华交通线的畅通,为抗战建新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2 0世纪 5 0年代至 6 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 ,不仅影响中国的政治 ,也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联模式弊病的暴露促使中国领导人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但不久探索便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 ;苏联单方面中止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促进了中国的自力更生 ,但对自力更生的片面理解 ,却又助长了“闭关自守”的倾向 ;由中苏关系恶化引发的“反修防修”斗争则使 6 0年代的中国经济政策急剧“左”倾 ,使中国经济再次陷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5.
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建国30年来在国际交往中的经验,采取更完善、更灵活的外交政策,使我国的对外关系进入建国以来最活跃、最成熟的时期。与此同时,苏联鉴于在国际上日益孤立和国内经济停滞的窘迫处境,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全球扩张战略,开展“多边缓和外交”。中苏两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为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1949年6月,刘少奇率团成功访问苏联,揭开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新的一页,为中苏两国结盟作了必要准备,为新中国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争取到了有力外援。战后国际形势和中国革命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刘少奇的个人禀赋以及他在访问过程中外交技巧的恰当应用,是此次访苏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开始纪念十月革命,至20世纪60年代才中止,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中共借助十月革命纪念,提出协调中苏关系的主张,高度评价苏联对于国际社会的贡献,鸣谢苏联对于中国的援助和支持,搭建中苏友好往来的平台,促进了中苏关系的协调,由此彰显了中共纪念活动的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18.
十年以前,正置国家"八五"规划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之时,孙其明先生刚从外地调入同济大学不久,便热诚地邀请我与另外一位教师共同进行有关"中苏关系"的专题研究和项目申报.获得立项批准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系主任和文法学院院长等行政职务,其教学工作和行政事务的繁忙以及他事必躬亲的状态,一直令我们忧虑项目的完成.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新疆成立了各类戏剧演出团体和组织,大多数剧团都演出话剧和各民族的歌舞剧。这些演出团体与演出组织对抗战大后方新疆群众性救亡戏剧活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新疆抗战戏剧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50—60年代中苏关系演变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50 6 0年代的中苏关系包含了大国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不同文明国家间的关系、新兴民族国家与传统欧洲大国的关系等广泛的研究内容 ,以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领导人等诸多因素 ,因此一直被世界各国学者视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案例。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中苏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问题进行梳理 ,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