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走向.大学生对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缺乏深刻认识,甚至缺失民族自豪感,造成民族精神流失,导致大学生对文化的不自信.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育教学模...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展示物理学的科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离开学校时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所以,要达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必须施行美育。本文分析了物理学所蕴藏的丰富的科学美内涵,并初步探讨了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施行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应试教育、美学理论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两分”认知习惯等方面分析了美育在中国教育中不受重视的原因 ,并从美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角度论述了美育对教育的意义。文章认为 ,当教育被美之精神统领时 ,美育将一跃成为“大美育” ,这是我国美育必须达到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4.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2003,1(5):192-195
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 ,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 ,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美育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知识、审美技能、审美情趣和审美精神四者当是当代美育之基本内涵 ,四者应均衡发展。当代美育应走出只重门类艺术知识和技能教育 ,忽视审美情味和审美精神培养的误区。同时 ,面临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美育又不能只限于学校 ,美育的对象与范围不能只限于青少年学生。当由传统的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走向社会 ,面向全民 ,使美育成为当代社会公众素质教育之一部分 ,当服务于大众健康文化生活与精神幸福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审美教育作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其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及"美育",这里所提及的美育,并非只是美术教育,而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并举提高"审美追求",以"美"为出发点,通过"美"完善人的精神品味,对培养艺术素养、引导人生感悟、加强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宪 《江海学刊》2023,(1):237-245
美育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和教育工程,在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历程中,美育扮演了不可小觑的重要角色。美育虽然有其久远历史和启蒙运动的现代建构,但美育的当代性已成为重新反思美育的现实语境。美育不是表面性美化修饰,也不是浅层的艺术欣赏,而是通过审美精神的塑造引导人向美而生。如果说向美而生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那么,美育必须从审美素养的提升,走向更高的人文教养的涵育。面对当下现实社会的诸多困境和难题,着力探索美育特有的审美赋能作用已变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林靖 《兰州学刊》2008,(Z1):222-223
音乐教育在美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调动人的情感,启动人的创造力,通过音乐美的陶冶,逐步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当前,要摈弃导致实践的盲目从而影响音乐美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认识误区,在儿童音乐美育中应力求让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美、从教学中孕育美、从活动中体验美、从实践中表现美,不断提升审美素养,为完善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田强  徐君 《阴山学刊》2006,20(4):83-84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从创新教育的美育价值角度看,在高师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工具,并具有推动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误区,要使学校美育真正有效地开展,就要正确认识美育的"审美育人"特殊性,处理好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改变以德育作为美育唯一或主要目的的认识或做法;充分发挥艺术课程作为学校美育主渠道的作用;在正确把握美育的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美育的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校美育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从非中求美转向美中立美,二是从无中有知转向知中出知,三是从由朴及文转向多中难择。这使得如何在泛审美的环境中实施美育,成为新的迫切课题。当代大学生对中外文化符号的感知呈现高度的趋同性和理性化趋势,由此可见出他们中存在的双重文化人格和流体人格。这就要求美育课题在精神性审美与物质性审美的对话中,去探索新的介乎无功利性审美与功利性审美之间的协调可能性,并且在个人化的物质性愿景与非个人化的集体性精神愿景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的学校美育课程应是一组课群,而不是一门课程.这些课群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小学至大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又包括学校第二课堂;它既包括活动类课程、赏析类课程,又包括理论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它的内容既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类型的人类艺术经典作品,涉及到青少年的艺术能力培养,又涉及到美学、美育、艺术史、艺术批评、审美文化等基本知识.小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感性教育(敏锐感知,激发情感与想象);中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趣味教育(在审美赏析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大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人格教育(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3.
实践转向对审美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因为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实践转向将使审美教育由意识形态教育转向审美实践教育,转向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审美教育的学校实践,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还将由感美美育和立美美育的实践分析转向创美美育的实践分析,不仅培养和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意识,而且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美和艺术的技能、技艺、技巧,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将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自由创造性过程中培养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廖敏晴 《南方论刊》2022,(11):95-96+99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趣的重要内容,将美育和学科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语文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发挥着其它学科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课本的美育潜力,陶冶学生的语言审美情操,学会运用语文表达自己“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乡村美育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具有激发乡村文化内生活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价值意义。乡村社会转型带来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秩序的改变,导致我国乡村美育面临美育主体性危机、美育价值弱化、美育实践碎片化以及现代性冲击等现实困境。为此,从文化治理的角度,乡村美育实践应从培育乡村文化主体成长、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引领、注重乡村美育场域打造、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以及重塑乡村文化治理格局等方面入手,实现以美治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愿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追溯,认为美育代宗教是人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从原始宗教,人为宗教,哲学、科学发展,教育的发展中论证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过程及必然趋势,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美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爱美是人的天性。处于身心发育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尤为强烈。应该通过美育,帮助他们实现对美的追求。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一般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赵梅 《兰州学刊》2000,(4):60-61
美育作为大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其地位和功效日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进一步关注。如何坚持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方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好高等学校美育教学工作,培养大批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从事和研究高校美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一、对传统美育教学内涵与特征的再认识人类社会一经产生,审美则同步自然而生。追求美是人性的本能之一。历时两千余年的美学研究始终未能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诸如“美是和谐”、“美是整一”、“美是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美在形式”、“美超功利”等学说,也…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要有“以美育人”的精神追求。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应厘清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绿色发展的生态逻辑“、以文化人”的文化逻辑。美育与乡村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乡村之美”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美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指向。聚焦“民生”大力营造美育引领文旅融合的社会环境,运用系统思维着力构建和完善美育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依托创新引领激发美育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进一步丰富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和现实进路,为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教育中,除对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具有独特作用外,还对德育、智育、美育起着促进作用。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体育的自身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