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佃来 《东岳论丛》2019,40(8):158-167
与当今英美主流规范性政治哲学相比,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往往被人们视为并不入流的"另类"。但实际上,作为一位力图调和英美传统和欧陆传统、具有综合意识的政治哲学家,哈贝马斯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贡献。这种贡献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对政治规范的证成,为理解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二是他对普遍主义的阐释,为探索差异政治问题打开了一个重要缺口;三是他对"应当之软弱性"的揭示,为激活政治哲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提供了一种重要思路。借助于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当今主流规范性政治哲学,同时也更富有成效地来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是人们基于对思想政治理论所具有的满足自我和社会的价值而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的一种内在渴求。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制约着人的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合法性形成的过程中,权力除了需要为自身寻找一个具有最高权威的终极依据,还需要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道德基础作为依托。中国自西周以后,政治合法性的焦点从天上回到人间,德成为构建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实质条件,由此铸就了中国传统政治强烈的道德伦理性格。  相似文献   

4.
政治建构主义意在为理性多元论提供具备公共性的规范性回应。来自政治现实主义的批评认为,其“康德式”属性蕴含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使该证成试图通过程序性建构为现实政治实践提供抽象而普遍的道德蓝图,并把规范性理解为现实政治实践对某种道德蓝图的“符合”。但这一批评误解了政治建构主义,政治建构主义并没有把被建构而成的规范性视为纯粹理智演绎的结果,而是始终把规范性安置在现代社会的历史基底上。这种安置暗中援引的“伽达默尔式”诠释学方案能不断挖掘和凸显建构背后的历史性,使正义原则成为一种负载着历史性的动态道德规范。由此,合法性并非囿于符合论,而取决于历史性视域下原则与现实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孙亮 《学术研究》2012,(9):7-12,18
置放在"规范性"与"事实性"二元维度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要么对于资本逻辑为基本建制的资本主义以"非正义"的应然逻辑来实施批判,从而成为一种"规范性政治哲学";要么是基于剩余价值理论所指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铁的规律"的"政治科学"。那么,如何解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存在两种政治理念的解释困境呢?实质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阐释困境"向后看"发端于第二国际,"向前看"可通过嵌入"规范性视角"与"经验性视角"的理论传统回溯发现它们一直是马克思思想的养料。在马克思自身的思想文本中同样可以确认,马克思政治哲学阐释的理论根基是奠定在双重视角之上的,既不能简单地认定其为"规范性的政治哲学",也不能简单地归结其为"实证性"的纯粹"经验科学",而应该是两者的"合题",从而实现政治哲学史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李佃来  马灿林 《东岳论丛》2023,(9):117-124+192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争议点,就是马克思有没有政治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据轴枢地位,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就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阐发价值和规范性问题,而这又取决于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的准确判断与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种只关注事实、没有任何价值取向的实证理论,毋宁说,正像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所阐释的,乃是一种将事实与价值融合为一的总体性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理论特质来看,马克思有政治哲学的基本事实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但其政治哲学不是先验主义的,而是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郑炳心 《齐鲁学刊》2008,1(2):77-80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政治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政治生活作为人自身生存意义的体现,是人类走向和谐的基础。而政治和谐的实现除了显性的社会结构基础和制度层面保障外,隐性的伦理道德基础也是和谐实践过程中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普适性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不等于否定政治文明的普适性,承认政治文明的普适性也不等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相矛盾。马克思主义坚持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承认政治文明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大胆吸收世界各国在政治发展中创造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坚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性与承认人类政治文明的普适性相结合,努力寻求能够与世界接轨的政治要素,不仅要坚定走自己道路的信念,同时又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具有其复杂性、动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和主动性、独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问题存在的"不舒适"感的释然.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宗友  宋喆  尹荷蓉 《兰州学刊》2003,(1):27-28,15
国际政治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大学派存在很大分歧。但丁、杜布瓦等人的思想是理想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渊源 ,霍布斯、马基雅弗利等人的思想是现实主义的理论渊源。对人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人性善 ,现实主义主张人性恶。对战争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现实主义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维持国际和平的手段和方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国际机构、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来实现国际和平 ,现实主义认为均势是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手段。对国家利益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国家利益是可以协调的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不可以协调的。对权力的认识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矛盾的根源 ,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国际政治的精髓。对国际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 ,现实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11.
施米特政治哲学在西方是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这缘于他对政治的独立理解,即敌友划分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解,并以这种极端现实化的政治理解来挑战马克思的理想政治制度.回应来自施米特的挑战和深入阐发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可以看到马克思政治思想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即在现实政治与理想政治之间,寻找和构建更符合人性的社会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牛子牛 《江海学刊》2023,(3):54-61+255
当代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争论,主要聚焦于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建构一种规范性理论的问题。如果这种理论建构是可能的,它就需要表现出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尤其是其现实性关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规范性原则的有效性,都受限于两种现实制约条件:它仅在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才是可设想的;由于这些社会形态的结构性限制,它可能是可实现的,也可能是不可实现的。马克思并不反对一般的规范性理论,而是反对一类特定的规范性原则:它们在使其能够被设想的一切社会形态中,都不可能无矛盾地实现。从这一尺度出发,能够判别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并指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始终要奠基于其“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了"问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具有其复杂性、动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和主动性、独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问题存在的"不舒适"感的释然。  相似文献   

14.
论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在高校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意义重大1.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可以克服随意性,增强规范性,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不偏移机制一经建立,就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约束力。机制突出的特点是通过调节、协调达到各要素的平衡,各要素在系统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系统的整个功能的需要。从  相似文献   

15.
政治道德是政治与道德相结合的产物 ,但是在历史上政治与道德的结合曾出现过两种偏差 :政治的道德和道德的政治。政治与道德结合的逻辑基础 ,是正确认识政治道德和发挥政治道德功能的前提条件。政治与道德相结合的逻辑基础可以从几个层面上去思考 :政治与道德具有同质性 ;政治与道德具有相容性 ;政治与道德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相互服务。重新认识政治道德的逻辑基础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理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论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发展的复杂多变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及全球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也由此促成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地缘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支柱理论之一。对其涵义和作用,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已。本文重新审视国内外学者对其涵义形形色色的解释后,对其涵义给予科学的界定。并在研究地缘政治理论历史嬗变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进行历史的、客观的剖析。世纪之交,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外交家、政治家们提供一个观察国际关系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政治稳定是政治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政治文化是对稳定的政治体系长期不断的认知、评价的结果的积淀。政治文化是构成政治稳定的深层因素,政治稳定的实现依赖于政治文化的性质与类型。建构有利于政治稳定的政治文化,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生活的关系,其现实意义则在于分析和应对全球化时代日益复杂严峻的社会政治问题。当代西方的政治哲学总体上仍然只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较量对决,而且有意舍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或使之边缘化。实际上,作为具有自身历史存在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不仅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及其社会文化的总体性问题,而且对非西方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分析批判意义;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析批判,也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强调的阶级分析方法与立场及其人类解放论,仍然是当下时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阶级性,二者之间缺乏必然相关性.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受具有阶级性的主体选择、操纵和控制的,但它如同货币、计划和市场一样,有其自身的性质、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同时,又以其自身的性质扣属性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同一主体对于不同的载体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同一载体在不同的主体身上也会形成不同的需要.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具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