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时代以来,面对农民增收的应然需要与实然状况之间的张力,基于“政治势能—治理效能—内生动能”的分析框架,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在场、外源嵌入、组织振兴的综合过程。其中,以国家在场凝聚政治势能是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起点,以外部资源要素嵌入乡土社会释放乡村增收治理效能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以组织振兴培育农民增收的内生动能则是农民增收的保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最优行动策略就是通过构建国家政策链、完善乡村产业链、优化村社组织利益链,形成“三链同构”的合力推动。  相似文献   

3.
4.
政治效能感指一定的个体或社会群体对自身影响政治体系的能力和对政治体系就其要求作出回应的心理认知.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课题组在北京、广东、浙江、湖北、重庆等地就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问题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农民工政治效能感比较低的状况并没有随着农民工的代际更替而发生变化,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无论是内在效能感,还是外在效能感,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此,都没有明显提高,两代农民工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农民工政治效能感低这种心理认知在政治生活中也有明显的外在表现,诸如:对政治问题不关心、不感兴趣,对政治参与不主动、不热情,对政府机构缺乏信任,等等.  相似文献   

5.
6.
借助生态学理论分析框架,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视作与外部环境要素不断进行新陈代新的生命有机体,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促进生发新的生长点,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效能的提升.生态分析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包含不同的圈层系统,由此可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重要的宏观生态系统,是新生长点发育的时代依据;课程所处微观生态系统不断进行要素优化和能量互动,提供新生长点的驱动力;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为催生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全新科技介质,多学科交叉涵养和夯实了新生长点的学科养分.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政党权力及政治文化角度探析了结构要素--政策与法律的本质伦理政治和法理政治,以明确政策与法律之间的界限;阐明了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社会文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实现伦理政治向法理政治转变的必然性,以及这种转变对我国实现宪政民主及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从来离不开精英,乡村政治尤其如此,这种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政治文化的选择,政治从来不可能超越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乡村精英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规制乡村精英政治行动的软环境,如何规范乡村政治文化来规制乡村精英促进乡村治理的发展,是目前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文化与治理间的耦合存在以文化为治理对象的“治理文化”及以文化为治理路径的“文化治理”两种范式,两者在治理主体、治理路径上存在一致性,但在治理对象及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S社区重视社区中多元主体的参与协作,并在治理对象及目标上实现了从对社区文化进行保育到对参与个体、组织集体、社区公共问题进行治理的转变,其治理实践经历了由“治理文化”向“文化治理”的逻辑变迁。通过比较发现,“治理文化”路径重点在于文化,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有益但对于社区其他公共领域的介入存在不足;而“文化治理”路径重点在于治理,更为符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伴随现代性政治的重构,民主在当今的普适价值应该以公共性原则为支持.传统代议民主制的各种制度安排发生的最重要的演化和发展,使得多中心治理不仅成为诠释民主的契机,而且具有"话语--知识"建构的效应.多中心治理作为民主的一种综合表述方式,意味着治理型民主和强势民主深度嵌入公共治理之中,"使民主运转起来"成为民主发展的具体型态.民主型态的流变,也具体体现在宪政秩序的变迁与重塑之中,多中心治理的生成引起宪政关系的深刻嬗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向"系统整体设计推动改革"的转变.伴随这一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与调整,政治领导能力不断增强.在继承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的制度优势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因时而转、因势而为,不仅成功推动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造了管党治党的新思想与新路径,而...  相似文献   

13.
当代政治哲学出现了所谓从分配政治向承认政治、平等政治向差异政治的范式转向。如何因应这种变化,社会批判理论内部出现了不同的选择。霍耐特把它理解为当代社会斗争的正确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批判理论进行了重构。南希.弗蕾泽则认为,它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后的理论退却,并提出了以“公平参与”规范为基础的既包括承认要求也包括分配要求的“复合正义论”。关注这场争论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规范基础研究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15.
在中国语境下,国家治理与政治安全的理论与实践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二者在内在本质上统一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主权,并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根本。由此,二者在发展进程上也呈现出国家治理转型与政治安全变迁的紧密互动关系。伴随国家治理由运动式到制度化再到善治型治理模式的转换过程,政治安全也呈现出从以军事政治防御为中心到以政治体系良性运行为中心再到以维护人民安全为中心的变迁轨迹。基于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的全新部署也必将推动新时代政治安全维护的现代化进程,要求不断创新理念和方式来提升政治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此,新时代政治安全的维护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并可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价值、治理主体、治理机制与治理技术等具体层面蕴含的内在要求中探寻出新时代政治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序善治,地方政府始终把环保督察中的整改工作作为强化环境治理的核心任务。探讨环保督察中地方政府由运动式治理向以常规科层制为基础的制度化整改与长效治理的转型及其内在机理,可以基于制度变迁视角提炼出情境、动力、路径三大要素,从而构建一个理论和实践相契合的分析框架。以A市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为观察案例,其环境治理过程是以情境压力为依据,以政治与经济利益为动力,通过制度创新、制度激发、制度转换、制度撤销等方式驱动制度变迁,最终完成对地方科层组织的再造。研究发现,科层结构是解释地方整改机制变迁的关键变量。由常规治理失效引出的运动式治理替代,到常规治理优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事实上潜藏的是从“科层突破”到“科层再造”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微博不仅成为个人表达和展现的平台,也成为公众舆论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政治效能感对于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有所影响,但鲜有实证研究从个体用户层面探讨中国微博用户自身的政治效能感和线下线上社会资本与其公共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329位微博用户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参与程度颇低,而在微博上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则相对较高。内部效能感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传播与动员,以及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话语式参与呈正相关;外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则主要集中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和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相对于桥梁型资本,粘结型资本对于线上和线下公共事件参与的预测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年来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微博不仅成为个人表达和展现的平台,也成为公众舆论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政治效能感对于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有所影响,但鲜有实证研究从个体用户层面探讨中国微博用户自身的政治效能感和线下线上社会资本与其公共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329位微博用户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参与程度颇低,而在微博上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则相对较高。内部效能感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传播与动员,以及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话语式参与呈正相关;外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则主要集中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和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相对于桥梁型资本,粘结型资本对于线上和线下公共事件参与的预测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