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子”部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众多的思想学术流派。“子”部书是指以先秦各学术流派思想体系为主的所谓“九流十家”组成,即儒家流、墨家流、道家流、名家流、法家流、阴阳家流、纵横家流、农家流、杂家流和小说家。“子”部书,收录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和释道宗教的著作。这一部分内容最为驳杂,除十家以外,还包括军事著作,如《孙子》、《司马法》、《六韬》;农业技术书,如《齐民要术》、《农书》、《农桑衣食撮要》;医学书,如《黄帝素问》、《甲乙经》、《伤寒论》;天文算法书,如《周髀 相似文献
2.
汪潼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日落西山满天霞, 对面山上来了一个俏冤家。 眉儿弯弯眼儿大, 头上插上一朵小茶花。 哪一个山里没有树, 哪一个田里没有瓜, 哪一个男子心里没有伊, 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上她。 相似文献
3.
刘绍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86,(2)
“六书”前四书历来公认是造字法。后两书“转注”和“假借”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则一直聚讼纷纭。 王筠《说文释例》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为纬,用字之本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盖有指事、象形,而后有会意、形声;有是四者为体,而后有转注、假借二者为用”。陈庸庆给洪亮吉的《六书转注略》写序说: 相似文献
4.
谭飞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女汉子”一词的形成是语义、语法、语用综合作用的结果。语义上,“汉子”在近现代常见语例中常指性格坚毅、豪爽、大气的男性,语义凸显的是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义素强化和性别特征义素弱化为“女汉子”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语法上,偏正式合成词“女X”的存在为“女汉子”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X汉子”结构直接为“女汉子”提供了可以类推的格式参照,“女汉子”正是在词形类推的机制下组合而成的偏正格式。语用上,因其词形上直接的性别冲突,具有新异的修辞效果,内容上概括了爽直独立的一类女性,故广受关注,使用频率颇高。 相似文献
5.
陈祥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126-130
南朝“妇人集”是迄今所知最早专门辑集女性文学创作成果的总集,其中附带有小传、叙事、评论等内容。尽管只有零星的资料遗存,但它们曾经的存在和对后世的影响,为研究其编纂情况、南朝及以前女性之文学翻译等,提供了管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可能,因而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它们还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古代图书情报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傅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5):1-7
引述和依据先秦典籍中有关于语体和语书的记载,通过对语的本义、语体的发展和语书体的变化展开讨论,并对先秦时期语体文献的性质、特点、表现形态等略作分析,以期对先秦时曾被广泛引用的“语”这一文体的大致面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柳永《乐章集》用典说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辉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7(1):8-12
苏轼为宋词用典的开创者说由来已久 ,实则乃误。《乐章集》中大量的例证表明 ,柳永才是宋词用典的第一人。柳词用典 ,以事典为主 ,语典次之。其中 ,事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 ,语典则以化用六朝与唐代诗人的诗句为主。一词数典 ,一典数用 ,形成柳词用典艺术的一道风景线。柳词的大量用典 ,是其由俗变雅的一个重要标志 ,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枚“性灵说”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具体分析了“性灵说”形成的基础,袁枚倡导“性灵说”的原因,“性灵说”的主要内容与观点。认为“性灵说”把诗歌创作与个性自由的要求联系起来,强调个体意识,肯定感性欲求作为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对以传统儒学为主体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取代.反映出一种要求解放传统束缚和文学自由的倾向,在清代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扭转诗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张新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128-131
文章探讨了"险"字的义项,重点阐述了三个问题第一,"险"有"不平"之义,其本义是"地势不平,难走",其近引申义是"泛指一般的不平",这可以从"险"的反义词是"平"和"易"中看得出来.第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险"字的引申系列和词义系统.第三,用这个词义系统与<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义项相对照,指出<汉语大字典>的义项(4)"遥远"、义项(8)"疾、迅猛",逸出了"险"字的引申系列和词义系统之外,引例又是孤证,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傅才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在近年来的近代史研究中,以往为人们所忽视的徐继畲及其著作《瀛环志略》(以下简称《志略》)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学人论《志略》,高度赞扬其世界知识的准确性与划时代的启蒙意义。笔者观看《志略》,更服膺那溢于字里行间的“自强”意识。自强,这是徐继畲的呐喊,也是《志略》一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王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
语气词的语气意义较实词而言比较空灵微妙、复杂多变、难以把握,本文就嘛这一非典型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一个梳理,讨论了嘛所表达的常见的语气意义,其一是嘛的表示事情本应如此或理由显而易见,具有【+当然】的语气特征的基本语气;其二是由这一基本语气派生出来的几种常见的派生语气。 相似文献
14.
李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1):17-21
布斯在2004年提出了他的“倾听修辞学”,对修辞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倾听修辞学”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历史与政治背景,它的核心观点在于倾听以求同。它的理论体系对大学修辞教育和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家英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
文言句首“盖”字说略张家英文言散文句首常见“盖”字,《文心雕龙·章句》称为“发端之首唱”,《史通·内篇·浮词》称为“发语之端”。现代常用文史工具书如《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将其用法归纳为副词、连词、发语词三类。本文考察了“... 相似文献
16.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
“省声”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建立的一种说解文字的条例。它是指有的形声字声符部分形体省减,不能起到标示该字正确音读的作用,必须将省减部分补足,还其完貌,才能知道该字读音之所从来。“省声”在《说文》研究中,历来争议颇大,或指为谬误,或臆改说解。时至今日,“省声”的条例及系统尚未完全清楚。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索分析,并祈方家是正。 相似文献
17.
略说“京派”与“京派作家”萧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嘉良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当人们把“京派”作为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研究时,多半是把萧乾归入其中的。但有趣的是,萧乾本人却并不领这个情。笔者曾同萧乾先生作过一次长谈,就“京派作家”等问题向他请教,他不但否认自己同习惯上所说的“京派”有很多联系,甚至认为把“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来研究“本身就不很科学”(详见《京师访萧乾》,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四期。以下所引萧乾言论,未注出处者,均见此文)。这是颇耐寻味的。注意到萧乾如是说“京派”,再细察他创作的主要倾向,这位作家的流派归属问题的确是值得重新讨论的。 相似文献
18.
顾之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Z2)
古音学发展到清代,步入了群星灿烂的极盛时期,名家辈出,硕果累累,不仅为传统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就是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也放射出了绚丽夺目的光彩.昆山顾炎武肇其端,粗分古音为十部,力辟榛芜,启牖功高;婺源江慎修振其绪,进一步分古韵为十三部.步其踵武,擘析加密.其后段玉裁、孔广森、戴东原、王念孙、江有诰、章太炎、黄季刚、王力、董同龢等,相沿迭续,承继有作,补苴罅漏,浸浸加详.至此,先秦古韵之部类分合,遂昭然若揭.其中尤以段玉裁氏,生逢乾嘉盛世,采撷众英之 相似文献
19.
裘荣棠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0 “越来越X”是个十分活跃的格式,它是从“越……越……”发展而来的固定格式。如:“越来越大”,“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看不起他”。从语义上分析,“越来越X”是“表示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越来越大”是表示“大”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越来越看不起他”是表示“看不起他”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越来越X”在句中经常充当谓语,也可充当定语、状语、补语和宾语。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自己”用法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承校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98-100
"自己"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三种作用照应、强调、类指.照应功能是"自己"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可以分为"近距离照应"和"远距离照应"两种情况.起强调作用和类指作用的"自己"也能进行照应,但只能表现为"近距离照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