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所小学,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基础,这是我们身为教育者的责任。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教师究竟做了些什么,有的教师反思过,有的教师从未思考过。难道我们只要尽职尽责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考出好成绩就够  相似文献   

2.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体,事实上孩子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对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即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永萍 《科学咨询》2009,(14):15-15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体,事实上孩子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对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即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数学以严密、理性的知识联系,数学知识就会给人以枯燥的感觉,而过于刻板理性的东西与童年的天真烂漫不符合,于是导致数学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造成某些学生厌学的局面.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作为要教书育人的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更让孩子能在快乐的童年中愉快学习知识昵,我认为我们应该让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去,让数学知识走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愉快的童年快乐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成长中的中学生充满着迷茫和困惑,违反校规校纪、越轨、踩雷、闯红线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学生的缺点和过失,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一大课题。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需要用大爱滋养,教师更应该讲究教育的艺术。面对每个难管棘手的学生,尝试采用下述方略,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让自己的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精神相对比较独立也比较叛逆。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做老师的不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将来该怎样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又怎能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点为中心。学生则处于绝对服从,绝对从属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主人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和教材。长期这样,不仅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这将教学活动公式化、概念化,从而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稍有不慎学与教的两个方面还将走到对立面。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接合的过程。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倡教师应给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性。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一个在知识上、道德上,能够影响到学生并且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只懂得教书的教育者,还应该是一个能与学生沟通、共同探讨交流,共同进步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可怎么爱?怎样表达?怎样让学生感受和信任这份爱?怎样把握“爱”的尺度?说简单却更似高深莫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摸索……孔子说“仁者爱人”,身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仁者”,真正的更好地爱学生?本文就以上问题对“爱”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提出:不要让孩子去适应教育,而是让教育来适应孩子。由此可见,真正卓越的课堂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质量才能升起来。学生动,教师必先动。要教师动,学校领头人--校长必须带头动。  相似文献   

9.
秦泽明 《科学咨询》2008,(10):23-23
我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所小学,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基础,这是我们身为教育者的责任.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教师究竟做了些什么,有的教师反思过,有的教师从未思考过.难道我们只要尽职尽责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考出好成绩就够了吗?事实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我们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职业这都是不够的,教育不仅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教育是什么?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的是从幼儿向小学过渡的儿童,这个幼小衔接的过程很是不容易,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对孩子要和风细雨,对孩子心灵倍加呵护,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在你的雨露下成长起来。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既然错误已经出现了,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以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而不是让学生一味的沉浸在对错误的自责中。教师的宽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感激之情,帮助学生学会反省,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次家长会的召开引出笔者的思考:在学校教育中,如何给孩子(特别是农民工孩子)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让他们从小具有文明的素养、高雅的情趣、平和的心态?近年来,我校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借助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了民乐学习,成立了民乐团。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在民乐学习中,在乐团演奏中,不但提高了民族器乐的演奏技能,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享。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后进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空间,让他们唱着生命之歌,展翅自由翱翔在无际的天空。我们在后进生转化的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平和的心态教育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能有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们,把他们当着自己的孩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艺术家花了不少的心血去构思,不断打磨而成的。教师要把存在不少缺点的学生打磨成一件件可爱的艺术品,是要我们用博大的爱心和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教师更要时刻关注.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他们的求知欲望,给他们一个快乐轻松的空间,让他们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去生活,去学习.一个心中充满爱与美的人,他回报给社会的也必将是真善美.学习不是生命的全部,孩子的快乐成长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目的是衷心希望所有的老师都来关心孩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刘中玉 《决策探索》2010,(12):31-31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工作,这是因为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康的学生。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别比较大的学生,每天承受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班主任的情绪和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是教师、家长的责任,也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也渗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6.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从事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中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  相似文献   

17.
教育应保护孩子的灵与肉,即教育应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要尊重学生的独立生命主体,以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施以自然、理智的引导,不要矫枉过正,过分挖掘学生潜能,不能增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于是,学校改变以往“师为主导、生为陪衬”的物理教学课堂模式,教师要以能为标,穷智尽法,积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环保、生态(自然)、宽松、和谐、平等的环境,以期培育出人格健全、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善教知爱生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我认为一个善施教化的老师首先应该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和用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放弃.与每个学生交朋友,经常与各类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多给后进生一份爱心,一份耐心,一份用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都是对后进生莫大的鼓励,多为后进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他们是可以进步的,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成人,以自己的德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道德修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韩愈在他的名篇《师说》里把老师的职能阐发为传道、授业、解惑。其实,远远不只这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做人。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树立“要做学问先做人”的意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跟学生一起成长,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航标。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应该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