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多年的村民自治立法,对于保障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与扩大基层民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缺陷,特别是以《村委会组织法》代行《村民自治法》职能,导致村民自治步入困境。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村民自治立法进行深刻反思,为建立适应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现实需要的完整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王琴 《经营管理者》2013,(20):202-202
屡禁不止的村委会选举贿选现象严重损坏了我国的村民自治,并且给民主政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第二,延缓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第三,影响农村正常的生活秩序;第四;挫伤农民参与选举的热情;第五,威胁其他机构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农村利益主体间的关系表现是农村社会治理现状的真实写照。乡镇政府、村委会、农村合作社和村民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四元主体",但因权责配置失衡、治理参与主体非结构化安排、村民选择性公共参与逻辑、治理机制不健全且碎片化以及规范化治理制度供给不足等,主体间关系呈现出"行政指挥—迎合执行""乏力参与—双面回应""权威下达—消极服从"和"利益汲取—惯性依赖"的异化特点。对此,为了有序和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活动,需要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间的主体权责关系,明确乡镇政府和村民间的主体地位关系,培育村委会和村民间的主体信任关系,界定村委会与农村合作社间的主体运作场域,提升村民的自治与话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能否高效发挥村民自治的职能关乎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稳定繁荣。但是,目前农村存在普遍的村委会职能定位不清、错位等问题,导致村委会自治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农村各乡工作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完善农村的民主决策制度,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将是解决当前村委会职能定位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而农村政治进程则主要取决于农村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参与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年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明显提高,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在村民自治中还存在着对村务管理缺乏热情、依附心理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青年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为他们在农村自治中的政治参与创造有利的农村政治文化环境,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创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后,对保障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党支部与村委会“两张皮”的问题。村委会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的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从近年来村委会直选的情况看,广大农村村民和干部已把村委会的民  相似文献   

8.
村委会实行直选后,如何健全民主 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村民 有序的政治参与?如何突出村级党组 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党支部与村 委会的关系?如何完善村党支部领导 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些问 题在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 面,仍然是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关 键问题。在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 自治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把党支部工 作、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有机地融于一 个制度体系,成为一个新型的有效的 村级民主管理新机制。 一、突出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落 实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基  相似文献   

9.
农民参与是当代农村消费者权利保障不可缺少的内容。农民作为消费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权利保障中是我国村民自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但是,农民有效参与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农民缺乏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农村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的边缘化;缺乏农民参与保障机制等。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事前立法保护、事后维权救济等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参与,健全农民参与农村消费者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板凳会议”上的乡土民主 土地使用、山林纠纷、集体经济项目,这些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大大小小事情,在广东省阳东县都要经过各个村的村民在“板凳会议”议过并拿出意见后,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才最后拍板决定。阳东县农村民主建设的“乡土”形式,有效破解了农村普遍存在的“干部难当、事情难办、经济难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要求,这为探索建立农村民主治理新模式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深入剖析一些先进村由治变乱和落后村由乱变治的基础上,着眼于改革完善村级治理结构,调整理顺村级组织关系,我们提出了“党支部抓大放小,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到位,村民会议(村代会)由虚变实,决策监督作用落实到位,村委会依法管理,职责权力行使到位”的农村民主治理思路,初步构建起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代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村委会依法独立执行管理职权的民主治理新模式。 “党支部抓大放小,领导核心作  相似文献   

12.
袁文杰 《经营管理者》2009,(17):346-346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村委会的直接民主选举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实行民主选举,有利于把村民群众信赖和拥护的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为村民服务的选民选进村委会班子,从而有利于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机制是保证中国长治久安的最有效途径。一、在现阶段,农村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必然选择“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起点和关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自主性增强,农民的自主意识也普遍增强,实行了二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到1998年11月这部法律获得通过,我省各地的村委会已经普遍进行了4次换届选举,到目前为止,全省各行政村基本实行了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村民直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是较能体现村民自治精神的途径和方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已不仅仅满足于享有经济上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而是从政治上关注自身的民主权利,关注切身利益的保障,关注村干部的行为方式,关注村务管理,表现出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  相似文献   

14.
赵温强 《科学咨询》2008,(13):13-14
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的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从近年来村委会直选的情况看,广大农村村民和干部已把村委会的民主选举看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积极参与,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选好自己的当家人.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对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一道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三大创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村民自治是现代社会农村社区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对于在农村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管理体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实行多年了,其效果到底如何呢?国内学者普遍对村民委员会选举这样一种形式抱有较乐观的态度。许多学者认为,村委会的选举代表着中国未来民主的发展方向,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然而正像许多别的事物一样.  相似文献   

16.
村委会抉届选举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民主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管理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已经进行了八届,从选举形式到实质内容、从观念到具体实践,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2012年2月第九届河北省XX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加强村民自治的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好多事情,都是从农村做起。闹革命要“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则放到最后。搞改革“包产到户”打头,然后推到城市里。发展民主,还是从农村到城市,现在村民自治、村委会民主选举已是响动不小,城市呢,自然还是等农民们趟出路来再说。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其重要的一项职能是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但是近几年来,村民委员会屡屡被推上被告席的案件逐步增多。据笔者对某法院1997-1999年所审理的村委会作为被告的100余件案件调查分析,发现这些村委会大多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在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其基本特征是乡镇政府作为国家的基础政府,依法行政,村设立村委会,依法自治,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的工作。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以来,参选人拉票现象开始以各种形式在村庄选举中出现,并且在实际运作中与农村复兴势力——家族相互交织,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农村政治、推动村民民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诸如非法拉票、拉票目的狭隘以及压制少数群体的问题。就其原因而言,主要由于竞选人文化水平偏低、普通选民的趋利性、乡镇的选择性参与以及法制规范的不完善造成。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提高村民素质、完善农村财务制度、加强村选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