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句组     
句组(即句子的组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联系,在句法上各自独立的句子(单句或复句)构成的,是介于复句和段落之间的语言运用单位.它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句子排列的次序)或关联词语构成的.如:(1)一九三六年七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连的边缘地带.(初中课文语文第一册[以下简称“初语一”其他各册分别简称“初语二、高语一”等]《草地夜餐》)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句组?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指出,“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组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这里包含有这样三层意思: 1、在语法上,句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衔接连贯的句子的组合,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3.
关于句组(或称“语段”、“句群”),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特别是自中学教学语法系统决定增加“语段”[注]的讲授内容以后,对于句组的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文计划就句组的语法分析的两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传统俄语理论十分重视语言结构的严谨.尤其是词间语法形式上的联系。但人们的口语实践往往往很大程度上打破传统语法规范.使用符合情景、言简意赅的结构.达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目的,表现出注重词间意义联系的分析语特点。本文在收集大量口语句子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类,并与同义书面语结构比较.得出俄语口语基本组句手段是复指与缩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句素理论(Tagmemics),亦称"法位学"或"序位语法",是从美国结构主义语法流派中派生而来的一个语法流派,是一种描绘音位和词汇而不考虑其语义层关系的形式语法.本文对句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句素理论从纷繁复杂的语法流派中脱颖而出,丰富并完善了结构主义语法的分析方法,同时又采纳了行为主义的人类行为统一理论,从而说明了语言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位句是正常词序的句子,变位句是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词序的句子.汉语里变位句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变位句都需要什么条件,在语法研究中还是个看法不一的问题.词序在各种语言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词序在汉语里特别重要,它既是组词成句的语法手段,也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因此,掌握常位句和变位句,不仅有语法上的意义,而且有修辞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紧缩句是汉语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句式。论述了什么是紧缩句以及它的类型、多重形式、与连谓句的区别、语法功能等。提出了紧缩句是和单句、复句并列的一种特殊句子。  相似文献   

8.
歧义现象一直是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一部重要的语法著作,有许多歧义句散见于书中各章节,此文即以<语法讲义>中所提到的45个歧义句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语义四个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总结,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及分化的办法,并对书中的几个特殊的歧义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强调成分、焦点标记和被焦点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省略成分三个方面对英汉典型分裂句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在分析英语典型分裂句语法化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汉语典型分裂句与判断句之间的语法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法体系的产生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的 ,当一种语法体系不能适应语法研究发展的需要时 ,必然为另一种语法体系所取代。“小句中枢说”取代“词组本位” ,这是语法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强调句的用法 ,着重讨论了强调句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2.
略论因果句     
对于因果句,每本语法书都有所论述,但又都浅尝辄止,因而,许多问题还很含胡。比如:(一) 语法上谈的因果关系和逻辑上所说的因果联系有何异同?(二)因果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三)因果句究竟应该怎样再分类?(四)原因和结果的表达要注意些什么?这些是应弄清楚的。一先看各家对因果句的说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凡表因果关系的复句,无论语气重在因或重在果,一律以表果的为主句,表因的为从句”。  相似文献   

13.
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关系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个过程之一。根据Halliday的功能语法以及传统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相关观点,对古汉语关系过程小句的类型和功能进行讨论,发现这些语法都难以解释古汉语 “X是X” 式识别类关系过程小句所表达的确切含义。研究表明,在应用任何一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时,都必须注意每种语言自身的特点,而不能盲目套用。  相似文献   

14.
角色参照语法是在格语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结构功能语法。汉语的非常规谓语结构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结构。角色参照语法对汉语的常规谓宾结构有很强的解释力。采用角色参照语法的小句结构对汉语非常规谓宾结构进行解释,并对小句结构中核心谓词的分类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信息冗余按照其呈现的方式可分为复现型信息冗余和蕴涵型信息冗余。根据英语句子语法性对句中信息冗余的制约程度,信息冗余可分为语法性要求的信息冗余,语法性容许的冗余信息和语法性禁止的信息冗余三大类。从信息冗余出现的句法条件和语用功能看,在一个英语句子的任一管辖范畴内,一个虚词的语法意义与另一个虚词或语法范畴的标记式的语法意义之间不容许存在信息冗余。  相似文献   

16.
自从陈承泽在《国文法草创》中提出古汉语中实词的“致动用和意动用”以来,我国出版的比较有影响的古代汉语语法书都接受了陈氏的这一学说。陈氏认为致动和意动是词类的活用,他是在“活用之实例”一章中讲述这个问题的。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吸取了陈氏的意见,也是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放在“词类的活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超句     
超句在语言实践中大量存在,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在《汉语语法问题试说》等拙作中只对超单句和超复句作了解说,未能全面论述。本文计划对超句的含义、类型、辨认等作较详细的阐述,向同志们请教。一超句的含义先看例子: ①可是这完整和独立是“相对地”,因为只有回答人家的问话“那是什么报?”的时候,“那是人民日报”才能叫人完全满足。(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②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呢?”(孙犁:《荷花淀》)  相似文献   

18.
甲文没有被动句式,西周金文中已出现被动句式,汉语被动句式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素无定论。本文首次对今文《尚书》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全面考察和分析研究,不仅填补了今文《尚书》专书语法研究的空白,而且还系统论述了汉语被动句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因,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也提出新的见解。诸如:汉语真正的被动句式不是“春秋以后的事”。最先产生的汉语被动句是语义被动句,然后才出现语法被动句,后来语义被动句和语法被动句并行,语义被动句不断衰减,语法被动句的形态也经过简单—繁化—再简化的发展过程。“于”字句表示被动是汉语语法被动句的最早形式。汉语被动句产生的直接动因可能是基于修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双宾句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句式,长久以来一直受到许多语法学家的重视。对双宾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而且有助于人们解释更多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双宾句分类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近代汉语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句初探     
目的句是汉语里大量存在的语言事实。一般语法书很少涉及。本文想谈谈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广大同志。一目的句有什么特点呢?从形式上看,至少有两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必须有一个独立的结构中心,互不作句子成分;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