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亲情育德是未成年德性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家庭亲情教育客观上存在不少误区。要走出误区,就应根据未成年人成长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遵循移情规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并采用适当的育德方法,构建科学的家庭亲情育德模式,使家庭亲情转化为亲他人之情,扩展为民族之情,从而把家庭育德资源转化为社会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2.
文艺育德论,作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的理论。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育德思想,对毛泽东的文艺育德论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把毛泽东文艺育德论推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本文试通过结合对马恩文艺育德观点和思想的辨识.对邓小平文艺育德论的立论基石作简要分析探讨,以作为理解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艺育德论,作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的理论。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育德思想,对毛泽东的文艺育德论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把毛泽东文艺育德论推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本文试通过结合对马恩文艺育德观点和思想的辨识,对邓小平文艺育德论的立论基石作简要分析探讨,以作为理解邓小平文艺育德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家庭亲情育德是未成年德性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家庭亲情教育客观上存在不少误区。要走出误区,就应根据未成年人成长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遵循移情规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并采用适当的育德方法,构建科学的家庭亲情育德模式,使家庭亲情转化为亲他人之情,扩展为民族之情,从而把家庭育德资源转化为社会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领域,人们充分肯定了德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赞同"德育首位"的提法.作者认为应将"德育首位"作为党的领导人的教育思想来理解,而不应将其作为具体的教育命题.从教育目的的角度看,"德育首位"应表述为"育德首位"."育德首位"的表述既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党的领导人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构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格局的必然要求,医学专业教师作为实施主体,其自身的育人水平直接关系着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这就对医学专业教师的育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对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新要求,得出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理论运用能力、把握与组织教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阐述了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健全评价制度以及自觉提高自身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体育不单是增强体质,它在育德、育智、育美、育心性等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学校体育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联系与渗透作用,阐述了体育对育德的直接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育德问题,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散布在他们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本文通过对马恩原著中文艺育德观点的辨识和梳理,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育德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其主题元素、设计环节和题材背景、线下交互等形成了特殊的大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性价值,具有重要的隐性德育功能。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信息时代和大众传媒时代开展大众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其教育示范与情感体验功能为游戏育德提供了可能。通过开展网络游戏德育实践应积极发掘网络游戏的价值主题,加强网络游戏监管以充分发挥网络游戏的正面德育作用,并通过组建队伍引导网络游戏者参与德育实践,为各方主体参与网络游戏育德搭建平台并提供服务,实现网络游戏育德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唐文治以"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重视以德育人而成为独树一帜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和育德方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德高为范的教育思想;二、以德立校、以德树人;三、文理相通、以文养德.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德育实施中,运用以美育德的桥梁作用,从德育的角度发掘美育的道德教育价值,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德育层次,增强大学德育的实效。在以美育德的实践活动中要防止用德育“包办”美育、一概抹杀理论灌输、无视针对性、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等各种误区。大力拓展德育资源,加强对审美实践各环节的德育指导,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将之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德育与美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的统合,达到德美相长,共同育人。  相似文献   

12.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作为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尽管在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历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积淀了宝贵的经验,但不可否认,当前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诸多问题,我们只有全面澄清这些误区,深入分析和探索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目的.基于“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观,构建以研究生发展为本的《经济计量方法研究》课程建设.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进行了学科历史沿革的梳理基础上,结合林业大学研究生教学的情况,认为作为计量经济学的高级课程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学特点和各高校自身的特点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教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包括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实验环节,注重全面考核等,努力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能肩负国家使命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育德教育刍论陈中英,刘长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历史变革中,高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德育的新路子、新方法,改变目前单一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对高校育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学生育德教育有所裨益。一、...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农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部地区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东部地区同类院校相比,办学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来说,面临着学科整体实力不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研究生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其中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样本,分析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外部政策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美在有关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学制、培养模式、质量管理等方面既存在着共同点,也存在很多不同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实行“资格考试 综合测试 专业复试”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加强专业硕士教育,逐步构建以专业硕士教育为主体的新格局;改革“课程学习 论文写作”的单一培养模式,实行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等多种培养模式并存;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发放,严格把关,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多维立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人性化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本位,强调国家社会的需要。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要在有利于“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服从并服务于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并由此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它要求尊重每一位学生所拥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着眼于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创设适合学生学习,能促进学生发展,启迪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的人性化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亟待独辟蹊径,再探新路。2012年,教育部以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做法,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开拓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在协同创新中实施立体型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为例,全面总结了该校的特色做法、经验和取得的实效,旨在为其他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一些参考性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作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特色的新的培养规格正在向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它的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理念 :1 .关注教育硕士的“教育”学科定位。 2 .关注教育硕士的教育素质培养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 3 .关注教育硕士的硕士层次和职业性、实践性的规格特殊性。 4 .尊重中学管理者与教育硕士的意见和建议 ,但不能以此为准则。在此基础上 ,我们必须重视宏观课程设置和微观的课程标准制定及教材编写 :课程标准必须重视体现研究生层次、突破“学问中心”课程理念、制定可操作性或技能性标准。教材编写必须坚持不同于本科生的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20.
以学为中心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进一步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正在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推动着高校教学不断进步。然而,目前高校“思政课堂”上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普遍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过于强调教学形式单一性等现象。因此,基于自身的特点,“思政课堂”上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需要从实际出发,务实求真,因材施教,多元教学模式相结合,使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得益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实现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