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另外还有一部《红楼梦》。那么,什么叫《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呢?我今天着重谈的是《红楼梦》里面所表达出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文化霸权最先是由葛兰西提出,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其文化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强势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弱势文化输出其各种文化以达到殖民的目的,结果导致弱势文化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且陷入被强势文化同化的危险。《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描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版本中,他关注的是情节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西方读者对译作的接受力,很少考虑到传播中国文化给西方读者的重要性。以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版本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化霸权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霸权的存在,并且唤起人们保护民族文化、建立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红楼梦》文化文献集成和学理建树的相结合。另一个特色是对《红楼梦》文化范畴的张力与文学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依据对范畴性质的意义的认知,从历史文化语境、文化思维意识和传统文化艺术三个的角度概括文化张力对文学影响的差异。《论稿》中关于《红楼梦》文化范畴对文学的叙事功能的多方面阐释,构成了《论稿》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内容。该书的文化子范畴,涉及到了历史、习俗、意识、艺术、园林、服饰的方方面面。其囊括的文化范畴之广、之全,不仅是目前《红楼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且更重要是作者着眼于文化范畴的多样性,去涵盖《红楼梦》文化的个性。胡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红楼梦》研究第三次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真的人,活灵活现,具有"原生态"意义。破解《红楼梦》中诗词的意义既贵心细尤贵眼明,需要耐心更需悟性。《红楼梦》宴饮活动中的这种文化意蕴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象。正是饮宴活动才凸显了小说人物性格中的"另一面",让人感到更可爱可亲。《红楼梦》的文化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在小说中的巨大作用。没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就没有《红楼梦》的永恒魅力,《红楼梦》就不会经久不衰,屹立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5.
弗朗茨·库恩的《红楼梦》德译本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变译个案。译本的译后记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艺术特征、哲学思想及核心价值。通过这篇译后记,细致考察库恩在向西方读者译介《红楼梦》的过程中突破西方主流价值对中国文化的偏见、颠覆刻板的中国形象、发掘《红楼梦》的现代价值、构建多元文化视角的种种努力,并探究库恩通过译介《红楼梦》而建构的中国形象,对西方现代"自我形象"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外译典籍是中国文化复兴和“文化走出去”的一面旗帜,外译可以使中华典籍不朽生命在异邦文化中得以延伸和继续.《红楼梦》具有丰富充盈的文化包容量,从中几乎可以看到整个中国文化,特别是我们民族的人文意识和人文传统.然而,《红楼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译介和译文研究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诸如译道渐芜、外译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制约着《红楼梦》外译的成效.基于这一现状和问题的思考,《红楼梦》外译“走出去”的真正实现需要新设想予以支持,以期推动《红楼梦》对外译介、传播及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仿词,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仿拟的一种,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在口语语体中颇受欢迎。《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称得上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人物对话用词考究,寓意深远。历年来,学者对于《红楼梦》中语言的研究数不胜数,对其中仿词的研究亦是格外关注。然而,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考察《红楼梦》中的仿词翻译研究的却颇为罕见。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中人物对话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从文化翻译学角度探讨仿词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揭示仿词翻译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等内涵。从园林研究的角度来理解《红楼梦》的文化艺术和审美形态,无疑是很有魅力的学术课题。文章试从《红楼梦》园林文化所彰显的和谐美、个性美、静态美、柔性美等方面,把握《红楼梦》园林文化特质及其审美显现。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众女儿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东方女性"之美的闪光点;同时她们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又深受双重人格的困扰。吕启祥先生的论红文章,特别是《〈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一文,从女性的独立人格与主体意识出发,深刻解析了《红楼梦》中"东方女性气质"的多重文化内涵;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红楼女性如何在审美活动与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命题;阐述了《红楼梦》一书与现代女性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应恢复和确立《红楼梦》在世界女性学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有名有姓有字甚至有的还有号,并且名、字和号意义相互联系。《红楼梦》中有字的人物共14个,其字和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且联系密切;人物的号,在《红楼梦》中包括人物的雅号、绰号和封号,这些号自成群体,文化意义非常深远。对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字号群,杨、霍英译有较大差异,但二者译文中人物字号群的文化含义均未得到应有的体现,这给姓名文化的传递造成了一定损失,也给西方读者理解故事情节造成了一定困扰。中国文学著作中的人物尤其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字和号的翻译需依据文化翻译理论,尽量使其文化含义得以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介绍了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对《红楼梦》中大量能体现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社交指示语进行大致的分类,并从它的两个全译本中挑选了典型的译例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语境动态顺应视角探讨其英译。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具有许多独特艺术特色的诗歌。与一般诗歌的特性有所不同,《红楼梦》中的诗歌兼备形美、意美、音美,堪称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本文主要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探讨,旨在说明进行诗歌翻译时既要对原文信息转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恰当处理,又要使译文具备与原文相同效果的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特色,杨宪益、戴乃迭所译的英文本ADream of Red Mansions堪称《红楼梦》英译的上乘之作。本文从中西思维的差异视角,运用韩礼德的篇章衔接理论,挖掘英汉语篇在衔接上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揭示汉英主语省略差异的深层成因。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角度比较《红楼梦》饮食名称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杨宪益和Hawkes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从文化差异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一些典型的饮食名称如六安茶、老君眉、奶子糖梗米粥、饺子、莲叶羹、茄鲞等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认为,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词汇语义必然打上文化烙印,隐含不同文化内涵,所以语言翻译必须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诸多英译本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合译的版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是一部影响较广的完整译本,尽管该译本在保留原著语言风格特色和关注译文读者阅读习惯及感受方面已做得很出色,但有些部分,尤其是既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善于设伏的笔力,又包含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特色的金陵十二钗判词,译文虽有独到之处,但也反映出翻译的局限性。为此,尝试直接译出原著的影射、暗指之处,以期更好地帮助译文读者对原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 ,关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便源远流长。众多论者从《红楼梦》与中国文学作品的比较 ,《红楼梦》与外国文学作品的比较 ,《红楼梦》作者与中外文学家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总结了文学的流变过程 ,分析了比较中折射出的文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学科体系之重建,是“红学”与现代学术接轨并与国际学界对话的前提条件。如果说“红学”是独立于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之外的“一级学科”,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这门中华固有专学,至少应包括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作者及其家世研究、版本文献研究、文本研究、红学史、红楼文化、翻译与比较研究、海外红学研究八个“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9.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精华,《红楼梦》中的对联更是如此。本文通过与《泰坦尼克号》进行比较,对《红楼梦》中的对联进行跨时空试译。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构成了观点鲜明的红楼诗学;另一方面,《红楼梦》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明清诸家诗论进行批评与改造。总的来说,这种接受或批评是客观而辩证的,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