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回曰:“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醒。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相似文献   

2.
为政之要     
关于为政之要在于什么,有三个国君曾向孔子请教过,孔子给了三种不同的回答。齐君为国,奢侈淫逸,赏赐无度。孔子告曰“政在节财”。鲁君为国,任用小人,堵塞言路,孔子告曰“政在谕臣”。楚君为国,地广都狭,民有离心,孔子告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为国之君治政不善有三:有奢侈腐化的,有任用小人的,有离失民心的。所以孔子也指出为政有三:廉洁节俭,管教于部,赢得民心。孔子语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清代名臣孙嘉淦进呈乾隆皇帝的奏疏《三习一弊疏》 ,提示了千古帝王近小人而远君子的一个普遍规律。往昔多少人论述君子小人进退之由 ,往往注目于小人 ,多从剖析小人心术着眼 ,殊不知奸臣小人之滋生 ,之所以得逞 ,其根源在于皇帝养成的“耳习”、“目习”、“心习”这三种坏习惯 ,使之终于蔽于“三习”而被小人包围 ,做出祸国秧民的糊涂事情。《三习一弊疏》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从皇帝身上探得根源 ,这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预除三习 ,永杜一弊”这是一个历史难题 ,及至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些当权者也难免蹈“三习一弊”之覆辙而铸成大错 ,所以《三习一弊疏》的价值是永久的。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小弁》为弃妇诗”补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雅·小弁》的作者是谁?它的一些关键性的诗句该怎么理解?历来争议颇多。据《孟子》所载,远在战国中期,高子和孟子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高子说:“《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则认为:“《小弁》,亲之过大者也。”又说:“《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到了汉代,毛诗学派和三家诗学派对此诗的理解也不相同。《毛诗序》说:“《小弁》,刺幽王也。太子之傅作焉。”三家诗则谓此诗为周宣王大臣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谓尹吉甫惑于后妻,伯奇无辜被逐,因怨叹而作此诗。到了宋代,朱熹对《毛诗序》的说法有所怀疑:“《序》  相似文献   

5.
资料索引     
君子之交淡如水林回曰:"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相似文献   

6.
(一)非十二子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卢云,此数语又见《大略》篇,彼作“多言无法”。此“少”字似讹。  相似文献   

7.
《采薇》第五章:“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毛传:“腓,辟也。”郑玄笺:“腓,当作芘。言戎车者,将率之所依乘,戍役之所芘倚也。”“芘”敦煌写本s2514卷、s2049卷并作“庇”,音义并同。 “小人所腓”,郑玄笺句意甚确。但他认为“腓”字有错,则非是,“腓、辟”本有蔽义。古“辟、僻”通用,“僻、蔽”叠韵,义并相通。惟其偏僻,乃能隐蔽,故“僻”有隐蔽之义。《汉书·萧何传》:“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师古曰:“辟读曰僻。僻,隐也。”“小人所腓”,即小人藉以隐蔽,谓征途以避风雨,战场以避矢石。 经文“腓”字通“匪”。《说文》:“匪,隐也。”与“辟、僻”义正相同。 孔氏正义引王肃曰:辟,“所以避患也”。陈启源谓传“辟”为“避不敢乘”。都解“辟”为回避,失之。朱熹引程子曰:“腓,随动也。如足之腓,足动则随而动也。”望文生义,其失更甚。  相似文献   

8.
从范仲淹的交游看朋党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党之争并非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更不是“庆历新政”的必然产物和不良后果。朋党,是守旧派强加给改革派的罪名。本文通过考察范仲淹与吕夷简、梅尧臣等人的关系,试图证明:历史现象是复杂的,人物评论也决非可以简单地类分为君子、小人而黑白判然。作为宋儒中开风气之先的领袖人物的范仲淹,“行已有耻”,其交游之道是:唯德是依,见贤必亲;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而不计个人恩怨,这也是他高风亮节人格扭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召南”不是国家,而是根据召公系诗,召公指历代召公的统称,不是一个人。召公有燕国和采地召封地,又曾和周公分陕而治,“召南”由燕风和贤臣身份的作品构成。西周以来,根据礼制,大夫也可以拥有礼乐。只是孔子删诗时没有保留,所以《诗经》中没有大夫这一种类诗。“周南”和此相类。十五国风不是曾猜测的根据区域决定,而是按照礼乐性质划分的,风雅颂也是如此。召公是周代著名的诗人,留下作品在十首左右。召公是燕赵文化的奠基人和缔造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嘉靖时期的山东吏治与巡抚洪芳洲的吏治举措余同元吏治败坏导致民不聊生是每个封建王朝的痼疾。嘉靖朝的政治腐败是从皇帝开始的。明世宗名义上号称“中兴”之主,实则是一个偏执自信、亲佞远贤的昏君。忠臣杨爵上疏劝他不要相信方术、不要重用小人,并让他开言路、收人心...  相似文献   

11.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它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12.
<正> 自汉代王逸,宋代洪兴祖、朱熹、清代戴震一直到现代各家的注释,都认为“荃不察余之中情兮”的“荃”是用来比喻“楚怀王”的。”王逸《章句》云:“荃,香草也,以喻君也。”如果这样理解,“荃”这个词在《离骚》中的分量跟其他一些草木词相比就不大一样了。对“荃”究竟如何理解,这关系到对《离骚》全文意恉的理解,也关系到对屈原思想和品质的认识。因此,对古注很有辨正的必要。这样理解令我怀疑的有七点: 第一、王逸《章句》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取譬。故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这是《离骚》中“引类取譬”的通例,为什么“荃”单单例外而用来“喻君”呢?按照通例,“荃”应该是“喻臣”。  相似文献   

13.
(一)非十二子: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故,知默,犹知言也。故,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无法,而流湎然,虽辩,小人也。王念孙《读书杂志》:卢云,此数语又见《大略》篇,彼作“多言无法”。此“少”字似讹。今按,卢说非。《大略》篇当依此作“少”为是。“类”亦“法”义。《方言》卷七及卷十三均训“类”为“法”;《广雅·释诂》亦以“法”训“类”,王氏《疏证》引《荀子·儒效篇》“其言有类,其行有礼”云:“类之言律也,律亦法也。”然则本篇  相似文献   

14.
谷风:维予与女 扬之水;维予与女 《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两诗中“维予与女”,字句全同,含义有别。 《扬之水》“与”是连词,诗人明说终鲜兄弟,在一起生活的“维予与女”。下章“终鲜兄弟,维予二人”,二人即予与女。 《谷风》中“与”是动词。马瑞辰注意及此,谓“与,犹爱好之”。马说是,与,亲与也。《管子·霸言》“诸侯之所与也”注:“与,亲也”。《庄子·大宗师》“孰能相与于无相与”,《释文》:“与,犹亲也。”“维予与女”谓只有我亲近女,与下文“女转弃予”正好相对。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在近代被视为歧视女性的铁证。孔子被后人敬为万世师表,从其一以贯之的思想看,“难养”并非指犬马一般的喂养,而更应该是教养。“女子”和“小人”作为与“君子”相区别的对象,在教育的方法上亦应有所不同。春秋时代礼坏乐崩,女主干政、小人为君,孔子此说实为感叹教育女子与小人之不易。  相似文献   

16.
王友谊 《金陵瞭望》2007,(22):56-56
在战国时期.魏国魏文侯问大臣李克选谁为相.李克遂提出了“五视”: “居视其所亲”:看他平常都和谁在一起。近君子,远小人者,可用。“富视其所与”:看他何以支配自己的财富。接济穷人而不贪图享乐者。可用。“达视其所举”:看他处于显赫位置.何以选拔部属。任人唯贤而不唯亲者.可用。“窘视其所不为”:看他处于困境的时候.能否节制自己而不变节。苟且偷生者.不可用。  相似文献   

17.
<正> 现代不少学者长期以来把《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当作纯阶级概念看待。如说:“孔子从其特定立场出发,区分了与历史上奴隶主奴隶两阶级不同的‘君子’‘小人’两大身份等级的阶级关系和地位。”另有人说。“处于剥削地位的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君子’处于被剥削地位的另一群人,孔子称之为‘小人’。”在最近出版的著作中,持这种观点的也不少。如说:“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这是说‘仁’这一道德品质是统治阶级(君子)的道德品质,被统统治阶级(小人)是说不上‘仁’的。他所讲的‘仁’不包括劳动者。”总之无论是  相似文献   

18.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之一,古今传诵,脍炙人口。首句之“黄河远上”,一作“黄沙直上”。何者近真,颇有争论。古代诗文在长期传写过程中出现异文,本常见现象。这类异文,有的可以并存;而有的也可以据前人载记和其他有关资料,结合作品内容考索其以何者为近真,这也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常有的事。此诗虽然一般选本通作“黄河远上”;但其异文对于理解此诗内容十分重要,故就此作一些探讨也是必要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今学人对此多所考辨。其近者,如王汝弼先生即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河”字为“沙”字草书之  相似文献   

19.
[原文]陈忌问垒(一背)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一) 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二) 志也。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卒(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三)  相似文献   

20.
说“小人”     
小人的“小”.既不指年龄,也非指地位,而是说小人思想素质低、道德修养差。小人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至今没有确沦。但早在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注意到了这类人物。在他那篇《论语》中.十多处提到小人,诸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在孔子的笔下.小人的臭名早就远扬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