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性别、性别观念对性别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的形成是由生理因素决定还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的,成为性别角色研究中一直争议的焦点问题,但国内对此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5所大学的55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Bem性别角色量表和自编的性别观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性别角色受生理性别和性别观念类型共同影响,支持了生物社会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 ,养育与反哺是中国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该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入手 ,对老年人家庭照顾资源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 ,探索了家庭照顾与性别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和性别角色的冲突,深刻反映出人们头脑中不平等的性别意识。传统性别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两性人格特征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是男女两性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性别社会差异表现形态的角度,对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两性在社会角色、社会性别意识上的冲突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性别语言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在分析性别语言差异对男女话语权势的影响下,致使两性在认识到性别语言差异对话语权势的影响后培养出跨性别交际的敏感性,以避免在交际中引起性别语言的误解,从而推动两性交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对性别语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了性别语体.男女两性的语言差异与男女自身存在的生物差异特征有关,也与男女两性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语言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性别教育不仅包括性别意识教育、性别平等教育,还包括性别角色教育.当前,女大学生性别教育存在着忽视甚至否定性别角色教育,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尤其是与传统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的问题.同时,女大学生性别教育还存在着教材和师资等方面不足的问题.推进女大学生性别教育,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准确把握性别平等的深刻内涵,并汲取传统性别角色教育的精华,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结合起来,把性别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男女群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群体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大学生男女群体间的差异问题上。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笔者识别出七种主要的差异类型,它们分别是:学业成绩差异、学习风气差异、体育活动差异、电脑使用差异、人际关系差异、就业压力差异和心理性格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探索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构造出关系模型,此模型为教育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性别文化差异从儿童时期就逐渐形成,这种差异在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形成交际中性别文化差异的原因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英语教学中注意分析性别文化差异,对深化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在语言交流中,男女之间在某些领域实际上讲着两种不同的语言项目变体,即形成性别语言;性别差异是造成同一语言的不同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图片法、提问法、投射测验法、自然观察法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进行专门的研究探讨 ,其结果为 :(1 )幼儿性别确认的发展具有年龄差异性。 (2 )幼儿期性别坚定性的发展水平不高。 (3)幼儿性别稳定性的发展随年龄增长水平逐步提高。 (4)幼儿在性别确认、性别坚定性和性别稳定性的发展中性别差异并不显著。 (5)男孩偏爱与男性认同 ,女孩偏爱与女性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语言中男性多用断定、命令等表现形式,多采用主张或说服、劝导等语气。而女性在会话中体现出善良、贤惠、温和的性格,反映出男性和女性在日本社会及家庭当中的地位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与先秦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是在确保父系(夫系)家族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女性在服制内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普遍采取“压降”的办法加以限制,甚至剥夺,这必然导致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不平等。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差异,正是先秦统治者将“亲亲”、“尊尊”、“长长”以及“男女有别”等一套宗法制精神“外化”于丧礼服饰中的表现。其目的在于维系和巩固父权家长制的统治和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以下几个基本理论问题:(1)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及把握该问题的四个基本观点;(2)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三维结构系统以及各维度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社会刺激与主体内部条件的交互作用以及制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主客观因素;(4)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男、女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利用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与生活状况调查农村住户数据,对农民工职业和其性别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对农民工而言,城市劳动力市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职业分割,职业内性别歧视性因素仍是导致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们关于词语的性别差异概念是以“语义性别原型”的形式储存在头脑 (原型心理词典 )里的。人们依据对不同性别的语义原型的掌握 ,来指称或描述不同性别 ,构成了词语语义的性别原型的差异和对立。“男性模式”又称为“强势模式” ,在传统意义上 ,男性常意味着权力、责任、气概、事业、名誉、道德和地位等 ;“女性模式”又称为弱势模式” ,以是否具有纯洁、忠贞、贤淑、庄重、奉献等品德为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性别教育是一种平等教育,要求老师要正视差异、接受多元、尊重存在差异的个体,要摒弃男权文化下传统性别教育的条条框框,从平等教育、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性教育等方面实践性别教育。通过建构性别友善的校园环境,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及情感问题,开创一个认可差异、肯定差异、接纳多元、尊重多元的校园环境,让青少年不受性别因素的不良影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心理契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探究大学生群体间心理契约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实施学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性别语言在词汇、句式、修辞等语言结构上存在7种主要差异,从广义的人际交际角度,结合多种语料分析,对比了这些差异在内向交流、人际交际(包括现实交流、网络空间人际交际、手机短信交际)和大众传播这三种不同交际形式中的出现频率,并得出主要结论:汉语使用中存在性别差异;模糊结构和强势词汇的差异几乎存在于所有交际形式;现实交流中性别语言表现最突出,大众传播中性别语言表现最模糊。  相似文献   

19.
[摘要]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与“流行性”而广为传播,也正由于其传播途径的这种全社会品格,其文本的性别性更容易被遮蔽或被忽视。事实上,在当代艺术体裁中,流行歌曲的性别特征表达最为明显,也最为特殊。本文集中讨论不同流行歌曲性别文本对歌词意象的选择和使用差异,揭开其隐含的复杂的性别意识对性别文化建构的深刻影响,以及这些品格在当代文化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0.
壮族传统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采集与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类型或阶段,其中的男女地位或性别结构各不相同,从而使壮族性别文化个性十足。深入探析传统壮族经济的性别关系,可为壮族地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