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赴柬工程兵大队已圆满完成维和任务,胜利返回。每当回忆起在柬维和的日日夜夜,他们总是忘不了与西哈努克亲王的情缘…… 西哈努克亲王邀请中国工兵赴柬维和 中国工兵赴柬维和是经西哈努克亲王本人要求才促成的。1991年10月23日,关于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和平协议》正式签署。在签署协议的下午,在巴黎国际会议中心幽雅的休息大厅里,西哈努克亲王向参加会议的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2.
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1922—)以其全部成年时代致力于通过谈判将政治联盟转化为建立一个在其统治下和平、独立的柬埔寨。1991年11月,也就是他自法属殖民地时期加冕的50年之后,上帝的宠儿西哈努克成为柬埔寨的主席。长期以来,由于柬埔寨所处的地理位置,它一直是中越两国以及参加越战的东西方激烈争夺的场  相似文献   

3.
元钦 《今日南国》2006,(22):50-51
“我正面对人群中的一位巨人”1956年2月13日至21日,西哈努克亲王应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对他的邀请而首次访华。在短短九天里,毛泽东非常亲切地接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三次长时间的单独谈话。谈话中,毛泽东详细地询问柬埔寨的情况,西哈努克一一回答。接着,他们一起讨论重大的国际问题,两人谈兴颇浓。在谈话间,毛泽东对亲王说:“我是人民的儿子,农民出身的共产主义者,但我为有你这样的亲王做朋友而感到荣幸。”听到这位伟人一席真诚的话,西哈努克甚为感动。谈话中,毛泽东介绍了中国政治大概的情况,阐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真…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对中国和柬埔寨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日内瓦会议上,通过耐心工作,促使柬埔寨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从而奠定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基础;尊重并支持柬埔寨的中立政策,赢得柬埔寨人民的信任;与西哈努克亲王建立深厚友谊,使两国关系友好发展;反对"左"倾外交,拨正了两国关系发展方向;坚决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入侵柬埔寨.中柬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原则和外交风格.  相似文献   

5.
何亮亮 《今日南国》2006,(14):38-39
柬埔寨王国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曾经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外国元首。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数量不多的媒体,首先是报纸,其次是广播,第三是新闻纪录片,最后是电视,最频繁出现的外国元首,就是西哈努克亲王,虽然绝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了解柬埔寨的历史和当时的情势。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这些领导人都和西哈努克有密切的交往。事实上,北京是西哈努克的第二个常居之地,他在平壤也有住所,不过只是偶尔前往小住。  相似文献   

6.
顾育豹 《百姓生活》2011,(10):54-54
1970年3月初,柬埔寨王国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前往莫斯科访问。就在西哈努克访问莫斯科期间,柬埔寨的局势急剧变化。3月16日至17日,首相朗诺命令陆军和卫队逮捕了西哈努克的20余名亲信文官和军官,封锁了金边机场。3月18日,朗诺用坦克包围国民议会,强制议员投票废黜西哈努克,选举郑兴为国家元首,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12,(11):55
2012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西哈努克21岁当国王,82岁才正式退位,其一生政治生涯可谓雷鸣电闪,乌云翻滚。历经磨难却能如此长寿,其健康养生之道值得借鉴。西哈努克与中国的友谊伴随其一生,北京是晚年西哈努克和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柬埔寨国内局势等方面的因素,促成冷战前期西哈努克实施中立外交政策。西哈努克中立外交政策的实施虽然为柬埔寨赢得了短暂的发展机遇,但当时柬埔寨位于东西方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前沿地带,其中立地位缺少国际和内部保障,致使这一政策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9.
一幅当代柬埔寨政治变革的画卷———《西哈努克家族》读后辛益高暖(执笔)(作者:辛益,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开封475001;高暖,北京大学本科生)在当代史著作与当代国际政治著作已难划界的今天,作为世界当代史的学习与研讨者,自然会注意到北京大学国际...  相似文献   

10.
李梁 《今日南国》2008,(14):63-64
柬埔寨尽管在战乱之后百废待兴,但在“和平崛起”的浪潮下,带着不同的梦想,一批批中国商人走出海外,在这里留下了创业的足迹。空气炽热,阳光透明,在拥挤混杂中,摩托车穿过金边郊区尘土飞扬的街道,一排排巨大的厂房出现在眼前。不起眼的大门上写着不显眼的汉字:加华工业园。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旋律,中、美、俄、欧盟(主要是法国和德国)和日本五大力量的关系调整与合作成为主流。一个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正在形成。然而,亚洲的柬埔寨、阿富汗,非洲的刚果等国的动荡和冲突,中东、波黑脆弱的和平,海湾地区上空的战云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等却依然存在,它的负面影响在当今的世界变得迅速而广泛,正困扰、危及着我们的星球。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曾享有东方“和平绿洲”美称、曾被东南亚诸国羡慕的柬埔寨,一直战乱不断,政权更迭,和平繁荣的景象不复存在,人均国民收入不足300美元,全国1000万人口…  相似文献   

12.
邵建平 《国际论坛》2013,(6):15-20,77
作为南海争端的"局外人",柬埔寨在2012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从中国—东盟关系大局出发,坚决抵制了菲律宾、越南用南海问题绑架东盟的战略企图。从2012年的表现来看,柬埔寨在南海争端上奉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不希望南海问题东盟化和国际化、希望争端各方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柬埔寨对南海争端的态度与其自身的外交传统、中柬双边友好关系、越南曾对柬埔寨造成"受害者"的历史记忆等因素有关。探讨柬埔寨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对于解决南海争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曾是友好邻邦、但也有许多积怨.“二战”后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相互封闭。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在70年代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并对两国和亚太地区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日本朝野的右翼分子却在不断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设置障碍.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现象在其对外关系中日益凸现,给中日友好关系和东亚地区和平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战后柬埔寨主要的政治角色之一,红色高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冷战以后,红色高棉的力量不断缩小,政治影响减小。那么,红色高棉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呢?一段不平凡的历史1975年4月17日,当红色高棉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占金进时,其惊人的军事胜利震惊了世界。红色高棉一时声名远播,令人刮目。红色高棉(即柬埔寨共产党)成立于1960年9月30日,开姑时称高棉劳动党,1971年9月“三大”时改称柬埔寨共产党一在回95四年2月召开的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印支共产党决定改称越南劳动党,同时建议在柬、老分别建立自己的无产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一个老党,曾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长期执政。近十年来,中国国民党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发展之路,既经历了失去台湾执政权的无奈与痛苦,又在无路可退之际绝地反击重新执政,既努力革新推动党的民主化改造,又面临着党内地方派系的杯葛,既打破僵局开创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又面临着新形势下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压力。总结回顾中国国民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有利于理解台湾政治社会发展的现实,为我们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温特建构主义关于结构与施动者关系的论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政治互动的逻辑.无论在全球层次还是地区层次,结构与施动者的相互建构关系对于建立稳定的世界和地区秩序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东亚,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复兴进程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国际政治逻辑的现实,即发展和壮大的中国已经可以左右东亚地区发展进程,同时中国也被变化着的东亚地区结构现实所深深影响.大国政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而作为大国的中国在东亚的国家身份和利益建构对于维护本地区和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身份概念为依据,对中国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对外援助进行阐释:建国后最初的三十年,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出于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并属于第三世界,以及服务于反殖反霸、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发展来考虑;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对外援助则是出于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来考虑;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主要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来考虑对外援助。在未来的对外援助中,中国应进行战略性的思考,把责任和利益相结合,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资源战略和软权力等角度进行更加细化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依据现实主义理论,在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国际社会的安全困境中,新兴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扩张与战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以现实主义为理论依托的“中国威胁论”一时喧嚣尘上,其实质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其现存的霸权地位。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以及国际合作的盛行。现实主义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大多数国家的崛起也都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也是当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摘要]雅克萨战争,是清政府为了抵御沙皇俄国的侵略进行的一次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体现了清朝政府团结边疆各民族、积极抵御外敌入侵、寸土不让与外敌的边疆防务思想与治国理念。只有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才能真正保证边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也才能为国家抵御外敌入侵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清代统治者在东北边疆采取了政治、军事、民族政策上积极得当的防务战略与措施,逐渐加强了对中俄边界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持了东北边疆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战略选择。东盟与中国地域相连,在历史文化上又有特殊的渊源,是影响中国周边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可以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构筑一个和谐稳定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但东盟组织本身内部的脆弱性、双方经济互补性不足以及东盟对中国缺乏足够的政治信任对双方的战略合作形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中国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加强经济上的合作与协调、政治上的沟通与互信,消除阻碍深化战略合作的阻碍因素,以确保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