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新兴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虽然很多学者认为组织学习在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但了解“如何发生作用”的知识要远远难于“是什么”,并且极少有研究给出实证结果。在转型经济中类似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中国江苏和广东两省的676家新兴企业为被试对象,对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组织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在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组织绩效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提升组织绩效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管理科学文摘》2010,(20):12-15
中国管理智库欢迎你 改革开放初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数以万计的官员、学者和企业家组织多批出国考察团,到北美、欧洲和日本学习先进的管理。当时,学习西方管理已成为时尚的社会潮流。  相似文献   

3.
程良越 《经理人》2022,(11):58-61
<正>稻盛先生的“稻盛哲学”,中国企业家可谓是如数家珍,并总能津津乐道。那么,稻盛先生的“企业家遗产”最为弥足珍贵的是什么?中国企业家到底应该向稻盛和夫先生学习什么?8月30日,稻盛和夫先生去世。作为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界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从创办的一个生产陶瓷产品的小企业——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开始起步,在短短的40年时间里创建了两个“世界500强”,拯救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河田信  陈振烨 《经理人》2008,(11):102-103
21世纪制造业生产要如何转移价值观?中国制造业的价值观能怎样转换?我想跟大家分享—下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我是研究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方式的学者,过去,丰田的学习榜样是美国通用和福特,但今天,丰田却成功超越这些前辈。在中国以及日本和全世界都面临非常严峻的经济环境之下,我相信可以从丰田生产方式中找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方面。日本当代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成本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他坚持“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在实践中采取“变形虫经营”方式。有效的成本管理是稻盛和夫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家的成本意识还比较薄弱,他们减少成本的方法也不够科学。稻盛和夫的成本管理方法非常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万勇 《决策探索》2007,(17):49-51
中国的发展,依靠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发展,依靠高素质的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磨练,另一方面需要理论学习与深造.(摘自任丙祥成功日志)  相似文献   

7.
魏遥  雷良海 《管理学报》2009,6(8):1072-1076,1082
通过企业家的学习行为模型和进化博弈模型来分析产融集团系统演化的内在决定因素和进化博弈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产融集团系统的演化方向不仅与企业家的风险感受及其学习行为能力有关,还与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相关,并受到产融系统初始制度及环境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余行知 《经理人》2011,(6):124-125
对当前国内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来说,学习的重要性已经毋庸赘言。企业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带领企业稳步向前,逐渐超越。但是,  相似文献   

9.
毛晶莹 《管理评论》2002,(2):20-21,19
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国西欧,日本的一些先进企业,就已经在组织内部逐步建立起严格的伦理制度和监管机制,正当中国人拼命引进美国的管理理论,而美国人又开始向日本学习的同时,日本人却说:他们的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是学中国的,而且早就开始学习了!正如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在其所著的《东方人的经营智慧》一书中所说:“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与老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励影响之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提示     
很高兴来参加这次论坛会议,我很喜欢听听企业家的苦衷、企业家的语言。企业家的苦衷和语言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有他们独特的苦衷和语言。这个会既然安排了,我就谈一谈,我谈的也可能和企业家思维还不太一样,但这两种思想碰撞也许就会碰撞出好的东西来。今天我谈什么呢?我想2000年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年,我想提醒在座的诸位企业家要密切关注中国在2000年一些重大的调整,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国家总体的宏观的经济条件下运作的,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国家在2000年一些重大的调整,我这里有这样几个提示供各位参考:第一,2…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的全球学习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已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化竞争,通过全球学习迅速培育和发展核心能力便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首要战略选择,并进而关系到新世纪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据此,本文从国内市场的互动型学习和国外市场的本土化学习这一双层学习视角,构建中国企业的全球学习模式,并进而针对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更新,系统地设计互动型学习与本土化学习的层次、架构和流程。最后运用全球性的战略眼光,从全球学习机制、知识管理、企业家三个方面研究全球学习实施的渠道、手段和核心,提出通过全球知识共享来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2.
正●西方开始向中国学管理出现管理回流现象●非洲政要参观首家中国管理地质博物馆●非物质软知本管理遗产闪亮中国中国管理智库欢迎你改革开放初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数以万计的官员、学者和企业家组织多批出国考察团,到北美、欧洲和日本学习先进的管理。当时,学习西方管理已成为时尚的社会潮流。30年后的今天,国际上许多国家官员、专家和学者纷纷来中国学习管理,出现了管理学习回流现象,这标志着中国已结束过去管理一味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中国开始有了被外国人青睐的中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识人之道在于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区政府工作的时候,有位外商告诉我:决定将一名在日本参加培训的中国小伙子留在日本发展。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培训中表现出色,而且还因为在培训结束后,在30多名盼望回国的中国青年中,只……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中国企业的变化却相对较小,中国企业家的成长相对缓慢,直到今天,我们还设有几个象样的企业家。这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行,不适于做企业家,而是由于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缺少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两题     
即使中国真正的企业家阶层尚未形成,我以我半个世纪的经历与认识仍然崇拜企业家。 企业家是政治家、社会学家,又是“魔术师”。他的灵魂是发展,他的幸福在创造在立业,在为同胞们谋生存、谋福利(当然是更好的)。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么多年来,新加坡是唯一的中国领导人点名学习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似乎还没有过心悦诚服地向一个国家学习了这么多年、至今还方兴未艾的先例。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08,(6)
改革开放打开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企业观察世界先进企业的窗口。中国企业宛如在沙漠中饥渴跋涉的路人,突然遇见了久违的河流,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学习。中国企业家先后向商业领袖松下幸之助学习质量管理与服务意识,向盛田昭夫学习合作胸怀与国际化推进方式,向李健熙学习企业变革,向杰克·韦尔奇学习"数一数二"战略、多元化战略,向比尔·盖茨学习行业洞察力,向李嘉诚学习企业家的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18.
杨佩昌 《领导文萃》2014,(7):120-121
正十多年前我应邀访问斯图加特大学,到德国联邦统计局联邦人口研究所实习,那时候,感觉中国离普通德国人的生活很遥远。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德之间的交流也热络起来。我也经常邀请中国企业家到德国访问。一次带领企业家访问法兰克福附近的一个城市,市长亲自接待。德方参加的还有经济促进中心主任、几个企业家和一所大学的校长。市长首先对该市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做了介绍,然后开始交流。中国企业家们提出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管理学联盟中,西方,特别是美国仍然是盟主。自泰罗开启科学管理以来,管理学的每一场革命几乎都是由西方人发动的(日本将自己视为西方国家)。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绝大多数中国学者和企业家都承认:中国的管理学教育与实践水平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借鉴。人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的梳理构建了一个综合的框架来系统地研究"天生全球化"企业的成长驱动力因素,然后从动态的视角分析了不同驱动因素的演化过程,最后通过4个案例验证了提出的研究命题。研究结果表明:(1)"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创立和不断成长是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和企业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2)随着"天生全球化"企业的不断发展,驱动企业不断成长的主要因素会发生类型上的变化,企业家精神会从初创期的个体外向企业家精神转化为成长期的公司内向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方式会从孕育期的探索性学习转变为初创期的利用性学习,再转变为成长期的探索性学习,企业网络会从初创期的个人非正式网络转变为正式的组织间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