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语产生于民间,后渐入宫廷,逐步士人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逐步多样化,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特别在政治、外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一种讽谏的重要形式.隐语具有含蓄、娱乐性强、在文体上采用问答式等显著特点,具有多方面的影响,除直接导致了谜语的产生之外,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寓言、汉赋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隐语是随着犯罪和某些秘密社团的产生而滥觞的一种亚文化。同普通语言相比,隐语具有诡异性、歪曲性和封闭性的特征;隐语是使用者的一种超常行为与生存手段,反映其价值观念、文化心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隐语将消亡。  相似文献   

3.
新事隐语     
水云 《老友》2012,(5):56+68-56
广东饶平县所在镇的东南两华里处.有一座文明塔。塔内有一块“谜碑”,上面写着“新事隐语”4个大字。谜面是一首诗,暗射当时一位清官的籍贯与业绩:天高一望空,水际青如许。悬看本无心,贪多贝应去。横目点离州,廓上开新宇。竿头竹已非.水草翻无羽。同船话相告,土草合为侣。健儿久失人,水测堪乔举。你能猜出是些什么字吗?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与谐音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逐渐形成。为了追求经济、快捷及方便的表达要求,网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创新词语。其中谐音修辞是网民尤为喜爱的造词手法。网络语言中的谐音修辞与传统谐音修辞不同,它的形式价值取向和随机性更强,具有不对称性,在运用上也十分灵活。  相似文献   

5.
隐语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文体,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不被主流士人所重视。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在总结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对“隐语”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其优劣。“隐语”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及其对其他文学体式的影响。唐代的诗歌创作中有一类特殊的“隐语诗”,它们或借鉴了“隐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或本身就兼有“诗”与“谜”的双重特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同时,笔记小说中的“隐语”创作也受到“诗体”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呈现出齐整、庄典的美学风格。唐代的隐语诗,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谐隐”传统,又在唐代政治、文化影响下生长出的一类特殊的存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隐语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代表性观点有:传统的修辞观、现代的语义观和认知观。现代的隐语认知观认为隐语的本质乃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概念结构中充满了隐语。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试图对隐语的一般特征,功能等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7.
从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了英汉隐喻的文化特性,认为隐喻具有民族特性。它以思维为本源,以相似和联想为基础,其意义源于思维与认知客体的互动,是一种文化行为。这种行为制约于民族思维方式、传统习俗以及民族历史与典籍,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妙读谐音联     
陆家仕 《山西老年》2014,(11):53-53
谐音联,是利用我国许多汉字的同音特点,在对联中形成一种谐音法。古往今来,这类谐音妙联俯拾皆是,读来饶有趣味。 唐朝有一个叫袁爱新的读书人,考中状元后,厌妻色衰,想纳新欢.写了一上联于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其妻看到,明白意思,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相似文献   

9.
谐音象征与吉祥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谐音象征的方式来隐喻美好祝愿,是中国自古以来广为流行的以祈福求吉为主旨的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很有特色和趣味的民俗活动。这种表示吉利意义的谐音象征现象主要有四种类型:谐音吉祥物、谐音吉祥图案、吉祥数字、谐音祈福仪式。  相似文献   

10.
隐语与黑话、暗语、秘密语(秘语)、行话、禁忌语、委婉语等若干词汇变异现象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该如何区分,目前仍是学界研究的一个死角。抓住各种语言现象的本质特征,是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根本。隐语与黑话、暗语、行话、秘密语(秘语)等术语为异名同实关系,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它们是相同的语言变异现象,从狭义的角度而言,它们是相同的词汇变异现象。使用时不能因术语称谓不同而把它们视为不同的社会方言词汇变异现象。隐语与禁忌、委婉语为异名异实关系,二者是不同的词汇变异现象,使用时不能把前者混同于后者,也不能把后者混同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日语中有很多同形异义词。日语学习者经常受汉语影响,在学习和运用同形异义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词义或误用现象。应该指导学习者有层次性、阶段性地构建关于同形异义词的知识框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结合关于同形异义词的各方面知识,指导学习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了解同形异义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俄语隐语侵入规范语,是同国际上的历史事件,同前苏联国内历史事件有着密切联系的。本文分析了俄语隐语对规范语冲击的主要原因和历史背景,以及俄罗斯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对此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川北隐语作为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分化出了较多的下位类型,并广泛存在于歇后语、行话、山歌、谑语之中。本文针对其富有地域特色的歇后语、行话等隐语的语形、语义及成词理据进行了论说和分析,指出隐语的发展演变,是社会多层次言语社团的建立和完善并在语言使用中直接催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信息理论及语言信息处理模式,论述了过渡词所承载的多层信息内涵,及过渡词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提出了信息获取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数字语修辞与数字语组配的关系,分析了数字语组配运用的基本修辞形式和主要修辞功能,认为数字语组配是在数字语选择基础上的特殊运用。  相似文献   

16.
广州方言中的常用词不少是古语词的承传。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古代汉语中曾经是很常用的词语,在现代共同语里发生了变化,有的只保留在书面语中,有些则走向消亡,当然它们也有可能还存留在方言里。文章考释了至今仍然活跃在粤方言口语词里的部分古汉语词。  相似文献   

17.
运用Linear回归和参数量数分析对31份来源于临床记录的心理咨询过程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事人的词项受击次数是心理咨询过程最活跃因素,咨询时间受当事人词项受击次数的影响,规定咨询时间内要考虑当事人词项受击次数的量数。  相似文献   

18.
新词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被打上了新的烙印,包含了极强的时代内涵.困此着重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新词语现象,探索新词语产生的规律、新词语的特点、新词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流行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语是主客观世界的变化在语言中及时的反映,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被频繁地使用,它随时代而产生,多数随时代的变迁而消亡.  相似文献   

20.
新词的两种造词法考察——兼谈新词的谐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新词的两种造词法仿词法和转义法,可以发现仿词法是一种生成能力很强的造词法,是产生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重要途径;转义法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旧词载新义,二是旧的短语载新义并转化为词;谐趣是新词的重要特点;用仿词法和转义法造出来的新词是“熟悉的陌生词”,它们大多带有诙谐、幽默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