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鄂东南阳新县传统聚落的实地调查 ,从营造思想、传统思想文化和伦理观、风水术与自然观的影响等方面 ,对传统民居及聚落形态的变革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堡寨聚落作为我国古代聚落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针对“传统堡寨聚落”这一重要课题,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陕西地区作为分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一地区堡寨设防聚落的整体环境与发生机制展开背景分析。进而借助地图、方志等文献资料,通对实物遗存、地名称谓等相关信息的统计,从总体上考察本地区堡寨聚落的分布规律与各类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实地调研为依托,选取典型堡寨聚落实例加以陈示,从而充实深化对这一特殊聚落形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鄂东南阳新县传统聚落的实时调查,从营造思想,传统思想文化和伦理观,风水术与自然观的影响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及聚落形态的变革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前,传统聚落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建立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保护与更新的有机结合显得非常重要。在调查辽宁长城沿线聚落的基础上,针对小河口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现状,从文化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对聚落沿革、形成机制、景观价值和建筑特色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保护更新实践,提出传统聚落保护更新的共生理念和以整体协调、聚集与分散相结合为原则对聚落资源进行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乡村聚落景观由于所处的自然生态、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等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选址理念、空间布局方法和景观空间形态。本文运用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理论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文化结构理论对湘西德夯苗寨聚落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层"逐层探源溯流,对苗寨聚落景观设计"表层结构"中蕴藏的文化内涵(集体记忆认同)进行深度挖掘与阐释,指出德夯苗寨聚落景观设计的文化特质即是创造了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人神共居的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筑了有利于子孙后代生存繁衍的聚落景观文化空间,处处体现着和谐的乡土景观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市场体制的健全,大批的农民涌进城市,他们在城市边缘或城区形成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聚落,本文以深圳市集装箱聚落为例分析了外来人口形成的特殊聚落形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以探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所形成的特殊聚落的生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是伴随着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产生的数据形态,本质上是数据生产、传输和应用的社会化。"大数据"不在于数据量的多少,而是一种"以数据为大"的方法论,对传统统计工作的理念、方法以及价值将产生重大的冲击,对当前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数据价值等形成了挑战。政府统计应当借助于"大数据"所带来的有利条件,从优化统计机构设置、推进统计业务数据化,提高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完善统计数据发布等方面加快推进政府统计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传统聚落是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承载着民族的生存智慧和文化特色,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湘西南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有众多典型的传统聚落,选取绥宁县4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聚落建筑空间网络结构展开研究,并揭示其特征价值下的深层次文化内涵。结果表明聚落空间形态受到自然人文双重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奠定其整体空间格局,但内部空间节点传承着苗侗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部分空间节点设计体现出防御性价值。进一步基于文脉传承视角下,提出聚落空间保护和文化振兴策略。研究成果在丰富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研究理论、传统聚落空间网络保护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对乡村振兴规划、民族文化传承具有启示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注城镇空间形态的文化分析方式-叙事结构,即城镇空间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的规则体系及逻辑框架结构。在近代民族城镇空间形态的研究中,我们既要关注关于民族—国家命运的宏大叙事,也不能忽视城镇空间内部隐藏着另一种文化机制:民众文化在空间中的表达。民族地区的民众观念、文化通过日常生活在聚落生活空间中表现出来。在甘孜县老城区的传统街区空间形态中,这两种空间叙事结构都具有一定典型性,以此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国家-民族命运以及民众观念这两种文化机制在聚落空间的日常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土聚落是中国传统的"社区",可分为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组织系统、精神观念系统三部分,其组织管理制度立足于聚落的空间环境,而通过礼制、宗教、哲学、美学表达出的文化精神同样离不开聚落的空间环境.这种以环境空间为核心的一体化的形态,对当今的生活方式和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策论证中的共识构建:实践逻辑与方法论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归拉斯维尔"民主的政策科学"的趋势之下,政策研究新近崛起的理论、方法和途径都以重视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为基本特征。政策论证过程中的共识构建是公民参与中的一个方法论难题。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实践逻辑在政策论证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专家在促成共识构建方面的辅助作用,并阐释具体的实现共识的方法论工具,以探索公民参与中的共识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案例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需要定量判识.在指标选取与层次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探讨了其评价方法.以陕西传统聚落景观为例,计算其自然环境评价指数,社会经济环境评价指数,建成环境评价指数,得出关中聚落景观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等结果,并探讨问题诊断与解决.最后讨论了传统聚落景观对社区建设的启示,评价方法的创新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研究案例尚需深入等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研究文化景观的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历史文化村镇概念渊源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简要回顾并总结该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进展,认为已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聚落形成变迁研究、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和传统民居专题研究3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文化、社会、建筑视角的三大研究模块,而在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历史文化村镇的定量评价与保护规划、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  相似文献   

14.
传统建筑文化是一种宝贵资源,其内涵的探索与传承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责任。皖南传统聚落空间的营建策略具有极大的人文价值和宜居价值。合肥民航家园小区整体布局形态遵循着有序的生态空间布局形式,借鉴皖南建筑传统聚落整体空间的朴素生态观,居住小区内的功能空间布局各具特色,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文章以合肥民航家园居住小区的空间形态规划为例,对皖南传统聚落空间营建策略的当代借鉴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对当代居住规划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文章解析了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过程,运用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研究其外部空间环境的形成机制,以此探讨并分析黎阳in巷现代商业街区空间环境的设计过程,提出现代人居环境设计在传承传统聚落空间特征过程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侗族聚落空间形态演变趋势的分析,研究侗族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生态因素及生态影响。研究表明:侗族总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结构的多样性使得民居建筑在数量、形态和功能需求上产生变化;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变化使得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改变,由此导致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而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对民居的生态系统影响则表现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危险和对民居社会生态系统中"款"组织形态这一核心因子的破坏。二者之间有着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明代军事管理体制演化进程的分析,以及对明代辽东长城军事聚落与沿海军事聚落在防御对象、地理条件、建置沿革、规划布局、功能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揭示了明代辽东沿海军事聚落的形态特征,证明了明代辽东沿海军事聚落是一个立体化而高效率的防御空间;其体系化的规划布局和功能设计,使这一系统具备了层次化的纵深防御和独特的信息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研究,笔者针对酋邦理论和"博物馆清单"式的文明观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将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相结合而提出文明与国家起源途径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和"邦国—王国—帝国"说。这一理论体系虽已在考古学界和上古史学界产生一些影响,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本文即本着深化和完善的目的而对它做出进一步阐述和概括。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回顾聚落考古方法的历史基础上,重点就聚落考古实践中聚落考古单位的界定、共时性间题的把握等进行了讨论.强调从地层学和类型学入手,重视"活动面"的清理,并针对具体的学术目标灵活把握聚落考古研究中的"共时性"问题,是聚落考古研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对中国基层社会的考察受到三种社区研究传统的影响。功能主义的社区研究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中心,"满铁调查"传统强调的是对村落性质的考察与分析,而海外人类学的研究则试图从村落中透视"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国家。进入1980年代中后期之后,三种研究传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甚至在研究立场、范式、方法上出现某种融合,形成一种"以村落为中心的方法论"。不过,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地悬置了国家的自主性,对于还原或揭示中国基层社会的本来面目以及内在的发展规则可能构成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