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喻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51-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再认识需要在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采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以及客体进行再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的建设,更好地指导实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晓英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义贤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6-10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也是一定的社会系统、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具有引领性、唯一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从主导价值体系、共同价值理想、核心价值精神、基本价值标准这四个方面分析,延安时期我们党已经具有核心价值体系,伟大的延安精神就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了延安精神又发展了延安精神,它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建设过程包括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和概括,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大众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积淀了自身的价值观念,居于中心位置,具有统摄其他价值观念的就是核心价值观。其特征表现为:唯一性、统领性和高度的概括抽象性。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象化在“五位一体”的建设上,具体展开就会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济建设表现为共同富裕、政治建设上表现为民主政治,文化建设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建设上表现为公平正义,生态建设上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逐步展开和延伸就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次级体系和三级体系。 相似文献
6.
敖带芽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5(3):41-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各种社会形态的显著特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树立社会主义的新形象,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既根植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时又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它不仅具有实践性根源和实践性内涵,而且具有实践性指向。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于实践、系于实践、归于实践,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8.
李传兵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6-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刘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5-19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者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地位评价、概念内涵、结构关系、理论与实践基础,以及建设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通过对2007年国内专家学者一系列文章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理解、落实和推进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在于把握其思想方法,关键在于取得社会认同并对理论创新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以来,学术界就其基本内容与结构、理论渊源、研究视域、建设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及时对该命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朋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14-18
沂蒙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同一,内涵一致。弘扬沂蒙精神,对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晓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3):142-147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然而,大众传媒、消费文化、互联网络、社会思潮等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一是要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论战中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要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三是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和引导,建立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四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陈赵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88-93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提高“引领”水平,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巨大引擎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力、共同理想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鼓舞力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感化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在遵循唯物辩证性原则的基础上,需要从全局中找准引领的着力点,注重人文关怀、社会规范引领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以切实提高引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视角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关注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他们视角转换的特定背景和原因,总结党在这个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既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5.
赵凤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83-8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将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它应当也完全具备引领社会思潮的统摄和导向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党中央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寓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原则之中,目标取向是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6.
段若鹏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1-4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必须要做到联系“意识形态”理解“核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比较“核心利益”理解“核心价值”,两个核心一起抓,才是真正抓核心,才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要突出“爱国主义”理解“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的核心,重中之重,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机地内在地联结在一起的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必须正确剖析当代中国各种主要社会思潮的本质内容和价值取向,提高现实针对性;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8.
陈赵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8-123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提高引领水平,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巨大引擎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力、共同理想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鼓舞力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感化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在遵循唯物辩证原则的基础上,需要从全局中找准引领的着力点,注重人文关怀、社会规范引领以及引导群众自我教育和自觉践履,以切实提高引领的实效性。力图弥补当前学术界、理论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问题上的研究缺陷,成为本文研究的动力,并以此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导价值引导和控制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前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形成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相统一的理念、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系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理念、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相协调的理念以及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理念,以期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牢牢把握这个核心,才能推动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进一步弘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可以看到,井冈山精神历史地体现了其主要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浸染在井冈山精神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井冈山精神中得到了孕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