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价值观的文化阐释苏兴莎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对我国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通过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及破灭的悲剧故事,菲茨杰拉德对美国梦进行了多层面的剖析:从作品产生的背景来看,该作品表露了20年代...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是现代著名美国小说家弗朗西斯@司哥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毋庸置疑,这部小说代表着菲茨杰拉德的最卓越文学成就.该小说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作者对盖茨比这一人物的杰出塑造和刻划.为了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并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去探究小说主题,本文作者选择了该小说主人公加以探讨,旨在揭示盖茨比那些深深吸引读者并使他鹤立鸡群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3.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从父权制意识形态和性别角度,对小说进行研读。首先探讨了菲茨杰拉德所处时代女性主义的发展情况及他的女性观;然后对文本进行女性主义解读;论证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就的特殊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经典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自出版至今一直备受批评家和读者的关注。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刻画主人公盖茨比的爱情悲剧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处于"爵士时代"的社会现实。事实上,盖茨比不安于家庭,不容于社会的形象,正是一个"他者"的表征,而他的悲剧是他作为"他者"的悲剧。作者以此揭露了"美国梦"的欺骗性,以及美国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相似文献   

5.
现在,无论是日常会话还是在文本中,会话含义理论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著名小说,以准确生动的对话和精准的人物描写闻名于世。对该小说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心理学和消费社会学的角度,鲜少涉及语言学领域。本文试图从会话含义理论出发,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谈话,以期从语言学视角获得对小说的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视角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几个主要人物在对人生梦想追求历程中的漂泊与回归,从而解读了菲茨杰拉德通过小说对美国文化价值观及人性的追问与思考,也加深了读者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数次被搬上银幕后的不如人意,而以纸张为载体的小说却在美国文学圣坛中长盛不衰可以看出,以视觉为载体的美学效果较之于小说的美学艺术是相差甚远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电影虽然可以再现小说的故事情节,却无法再现文本的独特魅力.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小说语言的优美以及菲茨杰拉德独特的以动写静的写法、历史内涵的深刻和伏笔式的创作手法的独特,解释了小说之于电影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思想艺术技巧最成熟的作品。借用解构主义策略,通过文本的细致阅读发现菲茨杰拉德有意无意解构了几组二元对立的概念——过去与现在、纯真与堕落、西部与东部,进而发现他在创作“抨击现代腐朽堕落和缅怀过去美好纯真”这一主题所具有的缺陷,最终获得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受到了印象主义绘画深刻的影响,尤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印象主义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印象主义手法是作家内心情感外化的重要手段。菲茨杰拉德不同时期的作品明显呈现不同的色彩,从而深化了美国梦破灭这个一贯的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谋篇布局技巧,增加了小说的连贯性,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小说意义建构的积极性,进而使小说的整体性和意义重心得以彰显,这正是这部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经典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美国之梦”进行了概述,之后介绍了菲茨杰拉德和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然后结合该小说的具体内容推断出盖茨比的“美国之梦”只是一个诱人的泥潭——“梦想”的尽头即是“梦幻”,进而剖析了“美国之梦”的实质变弄。  相似文献   

1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反映美国20年代社会生活的代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梦的追求和破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笔者在挖掘盖茨比梦想破灭根源的同时,试图分析作品与作家本身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萦绕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许多人为这个梦想努力过、奋斗过 ,同时也失望过、伤心过 ,这些是 2 0世纪初美国作家们追逐的一个主题。菲茨杰拉德在小说《大人物盖茨比》中运用象征的手法 ,对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追求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 ,不但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历史内容 ,也使得小说峰回路转 ,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谋篇布局技巧,增加了小说的连贯性,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小说意义建构的积极性,进而使小说的整体性和意义重心得以彰显,这正是这部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经典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充分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中的色彩具有多重寓意:关涉人物的性格和色彩之间的联系,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有象征作用;色彩潜在的音乐性,色彩和节奏强化小说悲剧氛围;从色彩对立,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和怀旧情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了新历史主义解读。作者认为这篇小说传播了它被创作的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自我奋斗者的话语:美国任何贫穷的男孩,只要他有良好的个人品质,都能够到达经济世界的顶峰。同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包含自我奋斗者话语中的一个核心矛盾:自我奋斗者的话语声称向所有有抱负和有毅力的人打开美国的史册,使其"榜上有名",然而同时却弥漫着"逃逸"历史,超越时间、地点和人类局限等历史现实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人认为是“一部象征性的,甚至是讽谕性的作品,代表了美国社会本身”,它是“我们文学上仅有的几部真正的神话小说之一”.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家以其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刻画了“爵士时代”美国社会的风貌,成功地展示了二十年代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的“美国梦”破灭的历史全程.本文拟就象征手法在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运用及其表现特点作一解析,并由此而对菲氏的整个文学思想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一幅轻浮放浪、玩世不恭的悲剧女性群像。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并得出女性的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等悲剧性格的根源在于物质至上主义的制度及作者的男权主义、厌女症和对新女性出现的恐惧。  相似文献   

1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二元主角"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许多评论家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角是盖茨比 ,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两个 ,一个是盖茨比 ,一个是尼克。因此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篇有“二元主角”的短篇小说。盖茨比代表了精神荒废 ,进而说明了美国梦的贬值与破灭 ;而尼克代表人们对道德成熟和精神成熟的企盼 ,是传统道德的代言人 ,他体现了人们对美国梦残存的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211则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认知映射,探究跨语翻译后政治隐喻认知映射的改变,以及不同认知映射方式所对应的翻译方法,进而阐述政治隐喻英译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政治隐喻跨语翻译后概念域的认知映射关系可分为映射匹配、映射缺失和映射转移三种,映射匹配对应保留喻体的直译法,映射缺失对应舍喻体、留喻义的释译法和舍喻体、舍喻义的省译法,映射转移对应转换喻体的借译法。其中,实现认知映射匹配的直译法占比最为突出,彰显了对外政治翻译中译者的话语自信。隐喻翻译是译者文化认知的“体验”过程,书中的政治隐喻英译呈现出回归源语文化的倾向,尽可能地保留原文隐喻的认知映射,进而再现领导人的话语风格,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