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家庭政策”这个词出现在我们的文献中是在2 0世纪 70年代的时候。到 90年代 ,俄罗斯的政客和学者们对家庭问题的关注增多 ,这方面的著作也不断涌现。 1 993年 ,俄罗斯联邦国家家庭政策的构想得以通过。 1 996年 ,俄罗斯总统签署了“关于国家家庭政策基本方向”的命令。在俄罗斯 ,现代家庭政策是在长期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措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并且正向着从整体上支持家庭制度的国家综合性行为的方向发展。在何为影响家庭政策发展的因素这一问题上有两种观点 :一种强调家庭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因素 ,另一种则强调社会政治进程的参与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1):103-107
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家庭长期照护是多数失能老年人主要的照护模式。但是,家庭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照护时间、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以及被照护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等都直接影响到照护质量。文章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一位女性家庭长期照护者个案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从长期照护的动因、照护的状态、照护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反思老年人家庭照护的基础、如何解决家庭长期照护负担问题、如何应对家庭之外的支持力量缺乏的问题。提出道德教化固然重要,还需要建设稳固完善的社会化长期照护支持制度。制度设计需要考虑从经济上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补偿;社区提供普及性的医疗、照护方面的知识培训或支持,解决家庭照护者现实中遇到照护技术困难;关注照护者身体身体和心理状态;加强针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志愿者服务;政府支持兴办收住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鼓励培育家庭服务市场,运用社会购买的方式,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陈静 《社会福利》2008,(12):54-55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阶段,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努力谋求由集中供养向家庭模式养育的转变,由院内儿童供养中心向社会弱势儿童群体的庇护中心转变,由供养服务机构向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培训指导机构转变,建立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寄养家庭培训中心等辐射社区的服务机构,力求社会福利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黄友林同志提出的家庭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根据不足。恩格斯说过,“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个体家庭就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了。私人的家庭经济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2页)这是指的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的情况。另外,氏族制度下的家庭也不是经济组织形式。那时,夫和妻属于两个不同的氏族,家庭一半包括在氏族内,一包半括在妻子的氏族内,经济生产不由家庭来承担,而由氏族来承担。至于人口生产关系是表示家庭的一种职  相似文献   

5.
医疗社会工作(medical social work)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协助病人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配合医生进行疾病防治和伤残康复等服务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6.
郭强 《社会》2002,(7):46-47
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因素很多 ,但总结起来 ,这些因素不外乎有两种 :一是家庭外的因素比如灾害本身的因素、社会救助与恢复方面的因素 ;二是家庭内的因素比如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不同生命周期等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社会因素。在灾级一定的条件下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重要因素。但社会因素只是在灾害直接对家庭冲击情况下影响最终冲击程度的一个因素(CausesPredisposantes),而灾害本身是始因(Casuseinitial)。社会学家认为 ,导致灾害的原因和造成灾害后果的原因有所…  相似文献   

7.
张帆  吴愈晓 《社会》2005,40(3):212-240
通过分析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初中学生样本数据,本研究考察了影响当前中国家庭三代共同居住的决定因素、三代居住安排与青少年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其中间机制。首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母亲在职或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可能与祖辈同住。其次,代际居住安排会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学业表现,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三代共同居住(与祖辈同住)家庭的学生的学业表现要优于两代核心家庭的学生。第三,与祖辈同住的效应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结构的调节,来自较低阶层或非双亲家庭的学生从与祖辈同住中获益更多。最后,与祖辈同住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加强亲子间的家庭社会资本这一机制作用于学生的学业表现。本文表明,在现代社会,家庭亲属网络仍然对个体的地位获得或社会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二元结构无限劳动供给模式“二元结构”概念起源于殖民时期,如19世纪牙买加的历史书中有“两个牙买加”的说法,指一个牙买加却有两种不同的文化,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欧洲白人的牙买加,一是非洲黑人的牙买加。后来,荷兰学者波克(J·Boeke)根据荷属东印度的情况,提出社会二元结构的概念,认为那里存在着两种经济组织——西方经济组织和当地经济组织——的不同文化。发展经济学兴起以后,二元结构概念很快被结合在经济发展理论之中,建立起几种二元结构模式。它们虽细节不同…  相似文献   

9.
昔日家事缠身,操心劳碌,使你苦不堪言;如今有人代劳,方便周到,让你轻松快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家庭服务业犹如雨后春笋,在都市俏然兴起。由于各种周到的服务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因而很快被都市里的寻常百姓所认同和接受。专业送餐公司——家庭宴席从天降送餐,并非人们从过去电影里看到的那种用竹笼装上几碟小菜或几种点心,派跑堂的送给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而是许多大都市的宾馆为方便大众而开设的服务项目,只要你给宾馆附设的送餐公司去一个电话,把宴席的标准、居住的门牌号码及送餐时间说清楚,公司就会按照你的要求,将酒席如期送到你的家里,使宾朋有一种宴席从天而降之感。1995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以及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国有企业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由企业和单位所担负的福利、生活服务将逐步向社会转移,由社会或社区承担,广大居民群众更加关注和支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为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现代化、家务劳动社会化、消费结构多元化的趋势加快,人们将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对家政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唐鸿铃  齐芳 《社会工作》2012,(11):77-79
作为"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传统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对社会工作支持有新的利益诉求。社会工作可以从制度、社区、企业、家庭等层面针对该群体从不同角度提供最直接、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制度建设中经济与文化的整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思考朱乐尧周淑景国有企业改革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个文化问题,涉及国民心态、价值观念的更新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基础的强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否则,收获的就难免不...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居家老人通过自理、家庭照顾和社区(社会)帮助养老;一种是老人去专门机构通过相对专业的服务养老。两种情况简称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前者面向90%以上的绝大部分老人,后者面向小部分的特殊老人。  相似文献   

14.
李宝芳 《社科纵横》2012,(6):128-129,139
维多利亚时期,中产阶级极为重视家庭,认为家庭作为私人领域,应该与公共领域严格分开,妇女是“家庭天使”,职责是让家庭变得舒适甜蜜。这种家庭观念的出现既是这一阶级自身的经济状况、社会处境的反映,也是当时宗教力量、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影响的结果。这种家庭观是当时维多利亚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后世也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芳  关秋洁 《社会工作》2023,(3):13-25+101
基于家庭压力脉动理论,本研究从外在社会经济发展探索家庭压力的变迁,从内在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导致家庭压力的风险因素。从外在脉动来看,相比2008年,2021年家庭各项压力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总体压力程度也在降低,但家庭压力聚焦于经济问题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有较多家庭面临着中度与高度的压力。从内在脉动来看,家庭内成员数量越多,家庭压力风险越大;家庭角色分配中,以工作为中心和以家庭为中心都会导致家庭压力增高;扩展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数量和家庭外较多线上社会网络的数量并不能缓解家庭压力。倡导积极的家庭支持政策,提供针对中高压力家庭的有效服务,赋权家庭主动管理压力,加强家庭外社会网络质量的建设是未来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受"去机构化"运动和精神健康"消费者运动"之影响,精障人士的照料责任越来越多地从机构转移到家庭,家庭进一步成为精障人士日常生活、康复融合之路上的核心支持.针对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需求评估发现,这些照料者的需求突出表现在自身的疾病管理、喘息服务、经济补贴、精障成员的未来养护、政策指导与咨询服务、家长互助与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而其中,精障人士的未来养护是照料者的最大忧思.本项目从服务使用者的需求出发,结合自我照料理论、积极心理学和影像发声法的理论与实务,设计了成年精障人士家庭照料者的社会工作综合干预项目.在传统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基础上,注重回应社会工作的社会本质及具象目标,着力促进家庭照料者、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决策者、社区他者等利益相关者对残障议题的平等对话,进而促进社会工作的反思性实践.基于对项目过程与结果的具象呈现,本项目的实践亦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整合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家庭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的。家庭的性质、特点、作用等等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反过来,家庭又从各方面影响社会。研究家庭规模以及与此相关的家庭结构,对于揭示家庭变化的规律性,制定生育政策,帮助人们选择合理的家庭形式,都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农村人口占80%的我国,研究我国农村家庭规模与结构发展的问题,更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章程  董才生 《学术交流》2015,(4):160-164
社会关系构成了残疾人自身人际层面与组织层面的社会支持,这些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及其相关人员、社区和社会组织等。通过社会支持的结构主义、互构主义和主观评估三种研究取向,对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支持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构建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应立足于专业化的家庭危机干预、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保障和规范化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正当中国社会忙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时,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社会不可能再按部就班地发展工业经济,而是必须正视工业化和知识化的双重任务。因此,中国社会必将是浓缩着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种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家庭作为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细胞,其结构与功能的变迁不可避免地打上转型社会的烙印,呈现转型家庭的复合特征。在农业社会,与其说是家庭结构决定家庭功能,不如说家庭功能制约家庭结构的发展。因为,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东亚大陆这块优越而又封闭的辽阔土地上,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了君主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含有一定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相结合而成的“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塑造了注重人伦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德性文化”。因此,在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土壤中,相应地培植起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一系列基本精神。家族主义精神家庭制度是中国社会的根基,是“国家”的基础。在宗法社会的家庭制度、乡村制度下,生发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中一种特有的根本精神——家族主义精神。(一)家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