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国梁 《老年人》2008,(9):32-33
某日,我忽然接到益阳市政府一位退休干部的电话。他自我介绍说他叫魏斌,在《老年人》杂志上看到我写军旅作家柳炳仁、书人老萧、杏林妙手李肇夷的文章,很有感触。他很想来长沙,和我聊聊天,交个朋友,为增进了解,他拟寄我两本他的著作。我当然很高兴,这说明我发表在《老年人》杂志上的文章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幽默     
那天,同事到家里聚会,热闹非常。母亲很高兴,不停地给客人端茶送水果。同事很搞笑,说了不少趣事,一屋子笑声。我左右应酬着,不停地说:“晕。”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哲学     
中午,一位作家打电话约我下午5时到他下榻的宾馆见面,并告诉了房号。我将房号写在写字台供留言用的纸上。上班时忘了带,临到宾馆,怎么也想不起来,无奈,只好打电话到家里问。接电话的是母亲,家里只有她一人。我要她将写字台上写的房号告诉我。她说她不认识,只认得数字中间是一个圆。原来,房号是"307"。这便是我母亲,一字不识的母亲。母亲其实是很聪明的,她未上一天学,居然认识布票、粮票、人民币,认识花牌上的"孔、乙、己"、"化、三、千"。若论算,往往笔算、珠算胜不过她的心算。据说,小时候,外公请私塾先生教舅舅学珠算,舅舅未学会,在屋外薅草的母亲早已将  相似文献   

4.
《女性天地》2011,(10):51-51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 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  相似文献   

5.
《中外书摘》2010,(8):36-39
父亲走的时候是在1955年5月16日。我10岁,当时我们住在北新桥细管胡同,就是现在的田汉故居。当时他走得急,那个时候他在家里写检查,机关里来人跟他说,你到单位去写吧,单位里安静,家里环境不太好。我爸就答应了,他在家里洗了洗澡,我母亲给他买了酒,他喝了好多,喝完酒就走了,走了就再没回来。  相似文献   

6.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  相似文献   

7.
一位作家,出了一本畅销书,得了一大笔稿费,出门便直奔超市玩具部,用光了所有的钱,买了一大堆玩具,雇了一辆车拖回家,堆得满屋满床。他的三个孩子放学回家,高兴得不亦乐乎,玩得不亦乐乎。妻子则有些不高兴了:玩具当然应该买,但怎么能花这么一大笔钱呢?作家双手一摊,笑眯眯地回答说:“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他们玩得如此起劲,如此认真,如此投入,我真的觉得人生很幸福,真的感觉到‘人生就是一大玩’。”何为玩?人生为何是一大玩?细细推究一下,颇有点意思。玩者,不当真也。小孩子玩家家,装扮成小两口,同拜天地,亲亲热热…  相似文献   

8.
他是丢在人堆里绝对找不着的那一种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的作家之乡--河南某市下面的一个县城,父亲在政府任职,母亲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可以说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从不知什么是吃苦.高考后,我被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了,师范毕业一股是当老师,但家里已有两个老师(母亲和嫂子),我觉得她们挺辛苦,就不想凑这个热闹.可我下一步怎么走呢?也许是父亲在政府任职的原因,我对法律很感兴趣,常捧着那些枯燥的、没有故事情节的法规条文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9.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  相似文献   

10.
父亲     
王恒绩 《现代妇女》2009,(11):36-37
2007年4月19日,我开着单位的采访车路过自己的家乡,就顺便回去看了看在乡下养老的双亲。父亲问我的房贷还得咋样了,我说刚还完,他很高兴,那就好啊,我做梦都见银行逼你。我眉毛一挑,戏谑地说:“那是,谁叫你养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儿子。”父亲嗔怪地看着我:“别自恋了,呵呵。”他一笑,很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彭国梁 《老年人》2009,(9):30-31
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霍红曾经在省动力机械厂工作过。她有一个该厂的老同事,外号吕“博士”,当了一辈子的“文学青年”,很是有趣。霍红说我写了那么多的老年人,不妨也写写这位吕“博士”,因为他很有老人缘。虽然他年过七十了,可他的心态特别年轻。他的大名叫吕良文。最近,他印了一张别出心裁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
让母亲骄傲     
让母亲骄傲文他他图/徐健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为母亲。为了让她骄傲。”─—史铁生(地坛)那一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像所有的乡下孩子一样,我每天大清早便背上了心爱的小书包去上学,放学了便急急忙忙地赶回...  相似文献   

13.
养壶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他说:“茶壶是很奇怪的,只要混过了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  相似文献   

14.
陈彤 《金色年华》2009,(1):58-58
彤姐:你好。我的男友平时很温柔,对我很好,但是一吵起架就六亲不认。我们经常吵架,他是性格比较冲动的人,一生气什么话都敢说,如“这种感情我宁可不要”之类的话。每次我都很伤心,就躲起来一个人哭。我知道吵架是两个人都有责任的,我承认自己也很倔,但我从来不会在气头上说一些绝情的话,他不行,他是什么伤人说什么。冷战几天之后,他又会来道歉,说自已是一时冲动才说那样的话,又是写保证书,又是发誓,我们就和好。这样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相似文献   

15.
杨生文  靳静  孔庆利 《职业》2016,(8):12-13
虽然孝顺,但作为儿子,谢连喜对母亲有愧疚的. "我们姊妹四人轮流在母亲家里住,照顾母亲.母亲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有一次,母亲想他了,给他打电话说'家里没吃的东西了'.母亲不直接说你来吧,我想你了,只是借口说没吃的东西了,心想这样儿子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16.
未央 《女性天地》2005,(5):53-53
高三下学期开学刚半个月,儿子的状态就出现了问题。他没有把问题告诉我们,而是一个人默默地在心里扛着。不过他细心的母亲还是发现了,对我说儿子可能心里不高兴,问他话不答应,问出了什么事,他也不说。  相似文献   

17.
偶翻杂书,看到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 他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他的父母打电话时说:“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他的父母说:“当然可以。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儿子继续说:“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相似文献   

18.
瘸腿的父亲     
他慷慨激昂地说着,最后以“穷人的孩子,只要肯努力拼搏,同样会取得好的成绩!“作结束。那时候家里很窘迫,父亲是瘸子,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柔弱的肩上。我拼命学习,终于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一时,喜讯在我们村子里沸腾了。我看到父亲写满沧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他笑呵呵地拍着我的双肩说:“伢子,一家人的希望,全寄托在你身上了。“  相似文献   

19.
陈励 《炎黄世界》2009,(6):60-60
父亲因祸去世,母亲随之瘫痪,短短一个月内,世间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在了年仅4岁的儿子身上。儿子看着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母亲,说:“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饿着。”于是,儿子开始学着煮饭。面条做不了,就煮粥吃。锅台高,够不着,他便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时不时被沸出的米汤烫伤小胳膊。常常,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  相似文献   

20.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