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相似文献   

2.
一天上午,我的心理工作室走进一位中年女性。她坐下来,首先问我做咨询可不可以使用化名?我说,没问题,只要你自己记住这个化名,每次来都用这个名字就可以了。于是她笑着说,叫我羊羊好了,我属羊,今年39岁了。我收听过您主持的广播节目——两性私语,所以特地从天水赶来找您咨询。羊羊讲述了自己的性苦恼经历:小时候,我是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女孩。小学毕业后离开母亲和姐妹,跟着父亲来到省城读书。十二三岁的女孩子,一下子换了新的环境,看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连一个相熟要好的朋友都没有,我感到非常孤独。女孩子有了月经初潮,母亲不在身边,怎么跟…  相似文献   

3.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我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相似文献   

4.
卫宣利 《当代老年》2006,(11):16-17
她15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个天,她的心却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到此嘎然而止。那个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班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她不明白,难道父亲的离去,对母亲,竟然没留下丝毫痕迹?  相似文献   

5.
她一直觉得,她的不幸福,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为她清楚地记得,是父亲向母亲提出离婚,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人了,虽然后来父亲净身出户,把房子和钱都留给了母亲,但在她幼小的心里便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母亲经常抱着她说,爸爸不要我们了,以后,只有我和你相依为命了.母亲还在她面前数落父亲的不是,这让她更加仇视父亲,以至于父亲跑到学校给她送生活费的时候,她接过钱,连声谢谢也没有说,扭头就走.  相似文献   

6.
前年初夏的一天 ,76岁的老母吃东西感到吞咽困难 ,到省城医院检查 ,被确诊为胃底癌 ,累及食道下段。这不啻于晴天一声惊雷。离休的父亲急得没法。我是长子 ,便召集弟妹商量 ,立即送母亲住院。我们怕母亲承受不了打击 ,对她只说是胃炎。母亲一向精明 ,见我们强装欢颜 ,早已心知肚明 ,反而表现得异常平静。她说 :“莫瞒我 ,我都这把年纪了 ,不怕。”接下来的日子便是服药 ,打针 ,做放疗。为了护理方便 ,我们在医院附近租房住下 ,每天搀扶着老人到医院接受治疗 ,然后又搀扶她回到住处。一日 ,刚出门 ,母亲便推开我的手说 :“不用扶 ,我自己慢…  相似文献   

7.
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她爱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费尽心机才追到手的。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她家,借口是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她,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她;说父亲最后还是为她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  相似文献   

8.
读字典     
文革初期,没有书读,父亲对我说去学一门手艺吧,艺不富人,艺不穷人。那时父亲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供销社工作,月工资才32元,要养活一家六口,也希望我早日学成手艺人,为他分担生活之重,便领我到他工作的村子拜师学做篾。母亲出生于大户人家,她和父亲的认识不同,她说没田不叫富,没书不叫智,要我不能放弃了识字读书,让我带上一本字典。  相似文献   

9.
父母离婚那年我有四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流着泪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走,母亲不停地用脚揣父亲。我平静地看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跑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没有追出去。一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瘦瘦的,头发很长,特别的喜欢穿漂亮衣服,经常打我,特别是打麻将输了钱的时候。在母亲打我的时候父亲经常是用身体挡着将要落在我身上的棍棒,流着泪说,输了就输了,你打孩子干什么?后来父亲开始喝酒了,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一到晚上他就把自己灌得烂醉,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发火的时候都不会骂我,只会流着泪摸着我的头呆呆地看着我。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和村里的一个寡妇结婚了,那不是件光彩的事情,那个寡妇是出了名的"扫把星",还不到三十五岁就嫁了四次,让人害怕的是只要和他结婚的男人不出一年不是生病死就是发生意外死亡,她的第三个男人和她在一起是时间最长的,结婚一年零五天就在开山炸石头的时候被炸死了,听说尸体都没有找到,而父亲就是她的第五个男人。  相似文献   

10.
游宇明 《老年人》2014,(4):38-38
正刘邦做了皇帝后,把自己的出生弄得神秘兮兮的。他造谣说,他的母亲刘媪曾在大泽旁边歇息,梦见和神做爱。当时雷电交加,天色幽晦。他父亲去找他母亲,看到一条蛟龙伏在他母亲身上。不久其母怀孕,生下了他。为了神化自己,刘邦不惜给他的父亲强戴了一顶绿帽子,居然说自己是人龙相交的杂种。南齐武帝萧赜也步刘邦后尘。不过,萧赜没有拿父亲  相似文献   

11.
女人故事会     
母亲怀上我不容易,她是35岁时才怀上我的。父亲后来告诉我,说母亲生下我3天就离开了"月床"下地干活,受了风寒,从此落下了头疼病,一直到她去世都没能断根。坐月子的母亲找一块头巾扎紧在额头上,两边太阳穴再贴两块太阳膏药,像所有农家妇女一样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母亲一字不识,她对每一个识字的小学生都  相似文献   

12.
优雅到老     
最喜欢和母亲去逛街,她对衣服独特的眼光,简直可以与服装设计师相媲美。这让我这个生活在上海繁华里的女儿,常常觉得惭愧。我似乎是个永远落在时尚后面的人,不论怎么努力,都会被别人拿来做反面的例子。只这一点,我就佩服母亲,她不像我,最美丽的时候可以有大把的钱尽情地打扮自己。她50岁之前的时光,都是在父亲的郁郁不得志中度过的。她自己的一份工作,也只够养家,似乎没有更多的闲情和逸致,来让清贫的生活,因此闪亮起来。这是父辈们厌倦也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但是母亲,却偏偏让自己,还有我和父亲,有了一份凡俗生活里,别人无法体验到的优雅和情…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正值花季的女中学生,因为长得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长时间一直生活在困惑之中。后来,颇有心计的她经过一番艰难曲折的追查,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父。为确认生父,她要求和生父做DNA鉴定,并设计拆散了两个家庭,想让生父和母亲结婚。不成想,就在她以为将要"大功告成"之时,事情却出现了意外,女孩机关算尽,最终酿成了一场人生悲剧……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花季女生追查生父现年16岁的刘雪菲,是沈阳市铁西区一所中学的  相似文献   

14.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15.
生死相守     
靠着一句关于做饭的诺言生死相守,这,就是爱情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如今看来,母亲真是小女人,从小,我就天天听母亲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被迷住了,为了追到她,不顾扛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父亲最后还是为了母亲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只喜欢读书写字,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从小,我就常见他们吵架,母亲总是为了芝麻大点的小  相似文献   

16.
小云 《老年人》2013,(10):34-34
从广东回老家湖南参加侄女的婚礼,看到一年未见的母亲似乎苍老了不少,想着独居的母亲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心里就非常难过。回广东前我提出让母亲跟我去广东生活,母亲未有同意,她说":我这般年龄怎么敢出远门,死在外头都没人收尸。"母亲身体不好,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我便宽慰她说:"妈,你心好命大,活到百岁没问题。"不曾想,我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却把母亲惹哭了:"我哪里说得上命好,崽女都不在身边,连个伴都没有,哪天要是发急病死了,谁也不会晓得……"母亲情绪失控,我知道她常年独居,缺少亲情的抚慰,一分孤独占据着她的心灵。说起来母亲一辈子是被我们几个崽女拖累了。父亲去世那年母亲才四十多岁,母亲害怕自己再婚我们做儿女的心无定所,一次次与幸福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7.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18.
不久以前,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丰姿绰约地站在纽约赛奥斯特高中大礼堂的讲台上,回忆自己30多年前在这里上学时的情景。她用六条人生经验勉励在校的高中生们。 赵小兰生于台湾,八岁时,与母亲和妹妹坐了整整一个月海轮,来到美国,追随先到这里安家置业的父亲。她说,刚移居  相似文献   

19.
亚明是我见过的最得体的女人,脸上没有一般女人的种种焦躁和过多的欲望,举手投足都是平静与从容,再简单的衣服穿在她身上也是整洁而得体。亚明说这来源于她的母亲,一个一生都被丈夫呵护得很好的女人——母亲不算漂亮,但却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女人,特别讲究服装面料,喜欢穿旗袍,平日衣服总是熨得平平整整。母亲负责洗衣服,而收衣服和熨衣服是父亲和母亲一起干的活儿,父亲说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母亲熨旗袍,仔仔细细,熨好后在身上比划一  相似文献   

20.
刘女士介绍,她母亲80岁了,已经有10多年的“囤积癖”.现在,两套近50平方米的房子里,各种垃圾堆得连门都打不开.她还说,其实,母亲经济条件不错,是市内一所大学的退休职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两套房子.不过,房子她没有出租,连自己也舍不得住,而是用来堆各种垃圾.10多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一直独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