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2.
《汉书·西域传》记载之道里,中外研究者颇多,但惜乎结论各异,至今仍无一种研究可视为定说。有的对《汉书·西域传》所载道里进行全面地修订,如徐松等;有的依违于《汉书》、《后汉书》之间,莫可一是,如德人赫尔曼(Herrmann)等;而如松田寿男博士等,虽也反复强调不可轻言否定  相似文献   

3.
新疆大学中语系教授热扎克·买提尼亚孜(维吾尔族)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域翻译史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西域翻译史》一书,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西域翻译史》(以下简称《翻译史》)课题组,有新疆大学马德元、张玮、马维汉、陈世明、艾合买提·叶海亚等多民族专家组成。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课题组,《翻译史》是一项填补空白的新成果。 《翻译史》全书包括绪论和古代西域民族接触及语言状况、东汉至隋朝西域翻译活动、唐宋时期西域的翻译活动、元明时期西域的翻译活动、清代西域的翻译活动以及察合台语文学…  相似文献   

4.
清代西北舆地学与元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十八世纪末叶起,亦即嘉道以后,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国内政治形势、学术导向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而肇始、发展、壮大,即西北舆地之学。它原是嘉道期间,研究新疆地理的一个学派,后来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到西藏、青海和蒙古,最后与蒙元史研究合流,蒙元史成为这一研究的主流,为清代后期一大学术潮流。我国西北舆地之研究,先秦著作已有涉及,《山海经·西山经》、《尚书·禹贡·雍州》、《周礼·职方》已有记叙。正史外国传、四夷传中,又有进一步的记载。魏晋六朝以及隋唐期间,中国高僧为求佛经原本,不断有渡天僧侣,西去天竺取经,有些并写有纪行的地理著作,这些纪行著作虽大部分亡佚不传,至今尚存晋法显《佛国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敦煌写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残)等。  相似文献   

5.
6.
<正> 中国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与交通,历代盛称两汉的张骞与班超的开拓之功。《后汉书·西域传论》云:“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候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其说可为代表。《后汉书》的《西域传》就是范晔根据班超之子班勇的《西域记》写成的,其内容显然较《汉书》更有发展,范晔说:  相似文献   

7.
盛熙明,元代西域龟兹人,曾为元顺帝妥欢贴木儿时奎章阁书史,是自东汉摄摩腾以来众多著名西域书法家中精通梵、蒙、汉、龟兹等六种书法的唯一的书法理论家。盛熙明的身世详情,无考,但他的生卒年代系元代无疑。因为他撰著的《书法考》八卷,据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盛熙明传》所记述,是在元至正甲申进上的。至正甲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官方正史中第一个为高句丽作传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它是我们研究高句丽前期历史不可替代的文献。《后汉书·高句骊传》(以下骊简作丽)基本上是在《三国志·高句丽传》基础上,结合《后汉书》记史范围,稍加增减而写成的。 将《后汉书·高句丽传》与《三国志·高句丽传》进行认真对比研究后,笔者发现《后汉书·高句丽传》增减之处多有不当。笔者认为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这对于高句丽史的研究工作肯定是有益的。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仅以此文求正于专家。一、后汉时高句丽都于何处 《三国志·…  相似文献   

9.
北胥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古称西域,地处西北边陲,自古即是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从司马迁在他的名著《史记》中写下《大宛列传》之后,历代正史都有《西域》的专传,记载新疆境内及其周围的历史事件、地理沿革及风土人情。但因新疆远离中原,相隔千山万水,尤其是百里流沙,千里  相似文献   

10.
羌人西迁与和阗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史·西域传》有一段特别引人注目的话:“自高昌以西,诺国人皆高鼻深目,唯此[于阗]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周书》及《通典》也有同样的记载。)要解释这种现象,就得追溯和阗起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何庆 《西域研究》2006,(3):115-117
霍旭初、祁小山编著的《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已经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画册选择新疆近60处佛教遗址,收录了500余张照片,并用汉、英、日三种文字对照刊印,纵观《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以下简称《画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运用宏观的视角揭示出了古代新疆佛教艺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佛教是古代新疆居民信仰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佛教艺术又是古代新疆拥有的最繁盛、最灿烂的造型艺术之一。对于西域佛教及其艺术的产生、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作者在本书前言里做了概括叙述,认为:“丝绸之路影响了地中海文明、…  相似文献   

12.
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葡萄是从西域引种内地的。时间过去多认为是汉通西域之后。《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司马迁认为葡萄是汉使从大宛带来的,必在汉通西域之后。但具体时间,《史记》没有言明。《汉书》所载更为清楚。《西域传·大宛》:“(大宛)俗耆酒,马耆目蓿。……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蓿离馆  相似文献   

13.
读僧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对了解古代中西交通和中外人民友好交往很有参考价值。古代中西交通中的吐蕃路吐蕃人即今藏族同胞,其主要居地,即今西藏。“吐蕃”应该读为“吐播”,西方各国称藏族为Tibet,中国古代文籍中亦作“图伯特”,大概是原来的译音。《新唐书·吐蕃传》说:“吐蕃本西羌属”。《旧唐书·吐蕃传》微异,说“吐蕃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每与氐并提,称为氐羌。氐羌和匈奴都是古代中国境内强大的少数民族,氐可能就是Tibet的缩音。  相似文献   

14.
《卷一·高帝纪上》至晋陵,与贼前锋将程捍、孙昙等战,一日破贼十二垒。(第4页,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下同。)按:“程捍”,《宋书·孔觊传》作“程捍宗”,《南史·孔琳之传附孔觊传》则作“程宗”。《通鉴》卷一三一从《南史》,亦作“程宗”。...  相似文献   

15.
1980年,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大学穆哈热姆·艾尔根教授,继前人第四次刊布了一本流传于我国古代西域和中亚其它地区名为《阔尔库特祖爷书》(以下简称《书》)的文学巨著。他还为这本书写了前言,并作了注释。不期而然,在我国哈萨克族民间,很久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名叫《阔尔库特之歌》(以下简称《歌》)的英雄史诗。1982年它也被形之于笔墨,在我们新疆哈萨克文学丛刊《遗产》的同年第1期上披露了。《歌》与《书》在篇幅上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但其内容的基本精神却如出一辙。因之,读  相似文献   

16.
或曰《大唐西域记》中的媲摩城即汗弥城,窃以为恐有疑问。或曰即坎城,窃以为极有可能。《大唐西域记》于阗国条:”王城东三百馀里……至媲摩城。”《新唐书地理志》:“又于阗东三百里有坎城镇,”据玄状行进路线和里程,媲摩城或即为坎城镇。《新唐书·西域传》:“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河之东有汗弥,居达德力  相似文献   

17.
乌孙考     
乌孙研究是西域古代史上的重要课题。余太山在《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上,撰文《乌孙考》,对在乌孙史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乌孙的故地,应从《汉书·张骞传》关于“在祁连、敦煌间”的记载。实际上《史记》和《汉书》所载乌孙的故地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前者略而后者详。张骞所谓“祁连、敦煌间”应  相似文献   

18.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传递出北魏对西域的疆域认同。以魏都为丈量起点,叙述西域诸国的方位;以华夏文明为标准,评判西域的社会风俗;以德抚为原则,处理西域与北魏的关系,这都是《魏书·西域传》具有王朝中心意识的体现。《魏书·西域传》的生成受到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书写塑造了北魏位处中央的大国形象,配合了北魏建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明史·西域传》中的黑娄传的史料来源以及"黑娄"译法的产生、修改、沿袭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明史·黑娄传》主要来源于郑晓《皇明四夷考》中的黑娄传和《明实录》中有关黑娄(楼)的记载;黑娄即哈烈,黑娄和哈烈的译法可能分别来自于高昌馆和回回馆中的通事;由于黑娄贡使入明必经土鲁番之地,并与该地使团一道进贡,这是产生黑娄"地近土鲁番"的误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尼雅遗址的重要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举国欢腾庆祝建国十周年时——1959年10月1日,我和自治区博物馆的南疆考古队的克由木、阿合买提吐尔逊、阿吉等十一人,正第一次经历了长途跋涉深入到塔格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尼雅遗址进行着考古工作。就在那时,发现了东汉初期的一座贵族夫妇合葬墓,出土了大批的丝织品遗物。这些出土于丝绸之路上近二千年前的遗物中,如锦袍色泽之鲜艳,刺绣织品图案之秀丽,以及我国最早的棉花织品和佛教艺术品等,为过去新疆考古发现之仅见,因而一时轰动了全国考古界。尼雅遗址位于和田专区民丰县境北,昆仑山北麓的沙漠深处。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的首府。《汉书·西域传》说:“精绝国,王治精绝城……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地阸陿,西通扦弥四百六十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