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舞蹈和杂技都是人体美学的表演展示技法,二者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表现形式、表演技巧上各有特色。在杂技创作的过程中,融合了舞蹈中的表演方法和技巧,使杂技的表现形式有了较大的突破,其艺术造诣也有所加深,使传统的杂技表演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本文从艺术融合的角度出发,简述舞蹈在杂技创作中的作用,希望能与相关人士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2.
西藏传统杂技的产生与藏民族居住的文化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是西藏传统杂技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演进和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二是特定的地理文化环境创造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藏民族文化,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杂技艺术;三是节日环境为传统杂技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民族节日是孕育传统杂技并使之得以发展的重要土壤.  相似文献   

3.
瑶乡百灵鸟     
六七十年代的成年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盘继宏这个名字的。她的一首《壮族人民热爱毛主席》的歌唱遍全国。如今已经47岁的盘继宏告别了舞台,开始管理有200多名学生的广西艺术学校。广西艺术学校是自治区唯一培养戏曲和杂技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虽然设备尚很简陋,但毕业出来的学生却大都成为广西地方剧团的骨干,在校学生也捧回过巴黎明日杂技大奖和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相似文献   

4.
说他怪并不怪,他有家庭有事业,见过他的人都会感到,他是一位质朴热情的人,说他不怪,他却创造了一个新奇的艺术世界。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来自“夜郎国”人的艺术世界吧。众说贵州出怪才,这并不奇怪。人们总把贵州说成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过去封闭落后的贵州,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对百姓来说,落后贫穷自然是不幸的,然而保留下来的民间传统艺术,对艺术家们来说却是个万幸。今年44岁的刘雍就出生在这块贫脊而又万幸的土地上。刘雍的父亲是布依族上层人士,著名的诗人。母亲是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因此,家庭的文化薰陶从小便诱导了刘雍的人生第一步。5岁时,父亲并非  相似文献   

5.
东风 《民族论坛》2004,(12):24-26
杂技王子挺身救美人1978年春天,宋海良出生在山东荷泽农村。儿时的宋海良是个出了名的调皮鬼儿,整天与小伙伴们四处嬉玩打闹。1986年初夏的一天中午,村里来了一个耍“把戏”的杂技班,热闹的锣鼓声引来了一村的人。顶缸、钻圈、站椅子……小海良光着上身坐在最前面,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结束后,8岁的海良缠上了杂技班的领班老任,并把老任一伙领回家吃饭。饭后,老任带人到邻村演出,小海良也悄悄跟在了后面。当晚,小海良没回家,与老任睡在一起,说要跟他学耍把戏。见小海良长得机灵活泼,嘴又甜,老任打心眼里喜欢。从此,小海良坐上了老任杂…  相似文献   

6.
解放初期,湖南省妙高峰中学的师生和全国人民一样,因为翻身解放了,都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幸福。但这个学校的数学教师张干却感到忧心忡忡。这时的张干老师已66岁,他想起自己家本来是贫农,后来靠自己“拿粉笔”40余年,才有了点积蓄,购置了一份田产,没想到却成了“地主”,多倒霉啊!他还想起自己当年的学生毛泽东如今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当初自己曾经提出开除他的学籍,又给他记大过处分,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7.
在2004年演艺界,“巴森”无疑是一个闪光的名字,他在2004年8月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播出的28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中所扮演的“成吉思汗”角色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可有谁能想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竟是他的先祖!巴森1954年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一个牧民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说唱艺人,兴许是父亲对艺术的追求鼓舞了他,巴森13岁被自治州歌舞团选送到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舞蹈,毕业后入伍到中央军委工程兵文工团当上专业舞蹈演员。文工团解散后,巴森转业到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负责剧务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选中了他扮演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藏族学生。虽然他只有二十三岁,但是从呆滞的眼睛里和粗黑的臉龐上看,却覺得和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特別是他左手背上的斑斑伤疤,更使人感到他的青春过早地被剝夺。他就是正在西藏公学学習的普巴,是从西藏最野蛮的农奴制度枷鎖下逃出来的一个。他噙着泪水,用沉痛和悲憤的声音,叙述了他的一家悲惨的遭遇,控訴了黑暗的农奴制度。普巴的父亲原是功德林寺庙的农奴,十八岁的时候在墨竹工被另一个反动的农奴主掠夺去了。原来的主人由于得到了这家貴族的报偿,就沒追究了。从此,他就成了这个貴族庄园  相似文献   

9.
爱的信念     
舍己救人,失去右腿这是1996年3月7日的晚上,初春夜晚的空气略带着几分寒意,卫斯·安德森钻进他银色的小轿车往家赶。三十四岁的卫斯是加州卡迈克尔教堂的牧师,那晚他刚刚参加了与几位教友的聚会。路过圣地戈街时,卫斯看到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妇人被夹在三辆撞到一起的车中间,无法走出。善良的卫斯停下车,把她救了出来。正在他扶着老妇走出马路时,突然一辆汽车闪着刺眼的灯光向他们疾驰过来。"当心!"卫斯大喊一声,不加思索地将老妇挡到了自己身后。只听"砰"的一声,那辆汽车撞在卫斯的右侧,他应声倒地。躺在了柏油路上的卫斯痛苦地蠕动着,他的右腿几乎被压断了,撕心裂肺的疼痛使卫斯霎时大汗淋漓,失去了知觉……救护车将卫斯送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医疗中心。手术后醒来时,卫斯隐隐感到右侧小腿肚一阵绞  相似文献   

10.
在一间15平米的小屋里,我和丈夫、孩子度过了8个春秋。孩子在这里诞生,又长到8岁。我也从二十几岁的妙龄迈入了令人有些焦灼的中年。睡觉,吃饭,写作,待客。儿子渐渐长大,3个人挤在一起,清晨起来,仍感到一种疲乏。没办法,每天晚上临时支起折叠床。睡久了,背上总罩着一股凉气。黄昏的灯光伴着孩子的鼾睡。我望着那张床上的他,他望着这张床上的我,那臂弯里的温馨已在我们中间消逝得那么遥远,似乎人性本身那种欲望,也在我们相隔之中渐渐隐去。家,就是自己绝对的空间。一张写字台,孩子做功课,我们就只能坐在沙发上;不能看电视,不能讲话,  相似文献   

11.
正王尧先生不幸于去年年底离开了我们,我们感到惋惜,感到悲痛。这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侃侃而谈的良师益友,中国藏学失去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先生走了,我认为唯一能够使先生安息的,也是能让我们自己心里感到安慰的就是继承他的遗志,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把他的学风发扬光大,把他追  相似文献   

12.
岁末冬日的下午,我们采访了年轻的画家陈亚莲。面前的陈亚莲,开朗单纯,乌黑的长发下,一张陶瓷般精致的笑脸上是一双早已被藏民同化了的真诚的双眼,让人感到温暖。这个有着与自己年龄极不相符的阅历的女孩,已把她的魂融入了绘画,把她的心留在了西藏。“中华奇女子”绘画是陈亚莲艺术的生命。她从5 岁起就开始学习绘画技巧。初中毕业后进入山东省煤炭师范学校美术班, 随后考入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  相似文献   

13.
古典舞作为中国舞的重要分支,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曲艺、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体现出东方舞的刚柔并济之美。在古典舞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要有效体现心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特点,以更好地推进古典舞的艺术审美发展。现从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入手,浅述古典舞身韵审美的艺术特点和练习技巧,以更好地凸显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熊猫英英是首届中国杂技艺术节身价最高的动物明星,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只会表演杂技的大熊猫。十多年的舞台表演,使英英成为中国驯化表演艺术界里绝无仅有的一朵奇葩,几乎摘取了国际国内相关表演上的所有大奖,被泰国国王奉为“吉祥之宝”,被加拿大卡尔加里市长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英英风光全球的背后,一位名叫白玉陵的伟大女性,她放弃了自己前程大好的表演事业,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献给了祖国杂技驯兽事业,20年如一日地像母亲一样照顾英英,坚强地守候着它。如今英英早已成为了白玉陵生活的一部分,并融入了她的灵魂。美丽女演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人生,从两次逃离说起从旺堆老师扮演的角色中认识他的时候,我只是十几岁的孩子。恍然间,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把旺堆老师变成了一个老者。然而,在他的古稀之年再见到他,不由让我感叹:岁月在老人的额头上刻下皱纹之时,也将睿智交付与他。说起旺堆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都感到陌生,可是提起电影《农奴》中的强巴,大概很多人都能想起来。作为西藏第一部故事性的电影,《农奴》让世人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了那个时代西藏的社会制度,看到了那时的西藏人所度过的煎熬般的生活。当时年仅30来岁的旺堆老师扮演的强巴这个角色,和他的经历也有一些相似。…  相似文献   

16.
貴州省黔西县桃井乡摩底寨,有一位115岁的造林模范——苗族社員楊么公。提起他,摩底寨的人们便感到是一种光荣。 楊么公12岁开始种树,不过那时是給地主种。長期的劳动使他对植树發生了深厚的感情,慢漫地他开始找一些荒山造林。正如任何热爱工作热爱劳动的人一样,楊么公对树苗灌注了全部精力,冬天,他掘松树苗的脚土,放上燒过的草木灰;春天,注意培养树苗,或加夾板,或用杆扶,或用繩拉,总想法讓它長得笔直;少  相似文献   

17.
临海黄沙狮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民间精湛武术和传统舞蹈、音乐、杂技、工艺、民俗的完美结合,是台州为数不多的多种艺术形态相互融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在艺术道路上的执著追求与不断创新赋予了他的作品无尽的生命力,张晓刚被誉为四川画派中的常青树。他从1980年代初的默默无闻到当代最有价值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经历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30多年的成长岁月,他成功的背后存在很多因素,本文试图从其艺术追求的三境界角度来挖掘其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在艺术道路上的执著追求与不断创新赋予了他的作品无尽的生命力,张晓刚被誉为四川画派中的常青树。他从1980年代初的默默无闻到当代最有价值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经历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30多年的成长岁月,他成功的背后存在很多因素,本文试图从其艺术追求的三境界角度来挖掘其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土呷 《中国藏学》2013,(2):148-155
十世帕巴拉喇嘛充满传奇色彩,先经金瓶掣签被认定为九世帕巴拉喇嘛的转世,12岁时被迎请到昌都寺举行坐床典礼,20岁时因"康珠玛"明妃事犯戒被取消转世喇嘛的名号。此后他一边继续管理昌都寺,邀请高僧来寺讲经传戒,组织寺僧学习辩经,一边不改对藏戏、卓舞、《格萨尔》等文化艺术的爱好,并使这些文化艺术在昌都寺和昌都得到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