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既是生产关系的改变,也重构了国家与乡村的关系,重塑了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为此后推进有计划的乡村建设打下了基础。从处于国家权力边缘的多民族地区的云南内地土地改革的实践看,土改初期由于基层政权多为旧体制的维护者控制着,造成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产生隔阂。在土地改革的实践中,通过具有桥梁作用的土改工作队深入一线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国家权力越过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实现直接互动,新的组织符号体系在乡村成功构建,确保了新政权的规则、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在乡村社会得以确立,最后重塑了乡村基层政权,完成了国家权力下行到乡村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三老制度上承秦制,远绍春秋战国.它具有官民的双重性,既体现着国家政权的权威,又代表了乡里民众的利益.它不是正式的乡官,但却"得与吏比",在国家政权和地方社会之间起着特殊的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里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殷商时期的邑、里、丘是居民的最小行政单位,受贵族政权管辖。西周的乡遂制度比殷商的乡里制度有所发展,基层行政组织大备。春秋战国时期,县、郡政区相继产生,乡、里基层政权从属于郡县之下,国野界限泯灭。乡级政权人员建制结构完整,乡官职责分明。里政权职能繁杂,里吏分工细密,各司其职,里内的什伍组织更加完善。乡、里两级行政职能发展到战国末期已相当完善,标志着我国乡里制度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乡镇政府是中央在农村地区设立的基层政权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对于保持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国家政权、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乡镇治理功能则是国家管理职能在农村社会的缩影,乡镇治理功能发挥的好坏都将直接反映国家职能在农村地区履行的状况。而现行乡镇政府权力结构与功能方面存在着权力结构失衡和功能柔弱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乡镇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上。这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乡镇政权如何通过执政方式的调整、执政战略的选择和组织机构的变革来合理定位乡镇政府功能以适应"建设和谐社会"政府治理目标。这是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家基础权力区别于国家专制权力,指国家实际渗透到市民社会,在其统治的疆域内执行决定的能力.在现有研究文献中,研究者不仅将影响国家基础权力发展的因素归结于政权的性质和类型,而且有力地揭示了财政汲取与财政供给对国家基础权力的影响.一方面,统治者财政汲取的追求推动了国家基础权力的发展,国家财政汲取的需求、规模、来源和方式等对民族国家是否能够存活、国家政权的性质以及国家行政体系的规模和发展程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财政供给的不同方式以及财政理性化的过程还影响了国家基础权力发展的不同路径,在国家能力建构过程中,财政体制理性化改革对于推动国家基础权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些基于财政视角的研究,有的研究者也提出了批评,认为它们是基于欧洲国家形成的狭隘经验.这些争论为深入探讨和反思财政问题与国家基础权力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亟待解答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基层民主政权的权力来源问题,认为基层政权的权力既来自于基层的人民,又来自于整个政权体系內部的权力流动,具有特殊的二重性。其次,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权源问题,探讨了实际权源与理论权源形成差异的原因。最后,就如何使实际权源趋近于理论权源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应从制度和意识两方面着手,解决权力来源的扭曲,实现基层民主政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主要表现在:另立“权力中心”,分割基层权力;以暴抗法,干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拉拢政府官员,腐蚀基层权力;暴力威胁或操纵选举,夺取基层政权。基层政权是整个国家权力的基础,黑恶势力的存在与发展严重危害基层政权的稳固和运行。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相似文献   

8.
乡镇政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最基层政权,它直接联系人民群众,其配置能否达到最佳状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联系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乡镇权力如何配置进行分析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在封闭环境下运行的社会系统,而这个封闭环境的形成是与经济基础和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当国家发展战略发生转变和转轨的时候,封闭的环境被打破,旧有的维持乡村社会得以运转的基层政权职能体系就会因为基础的瓦解而缺失。因此,如何在新型的开放的乡村环境下构建基层政权体系,恢复其职能,就成为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以乡村基层政权职能内部因素构成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为切入点,将乡村基层政权职能划分为经济职能、行政职能和文化职能予以具体分析,并以三种职能为基础重新构建新形势下的乡村基层政权职能。  相似文献   

10.
古代民间乡里的社日,一般认为其只祭社神而不祭稷神,其实民间社日祭祀的也是社神和稷神,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祭祀稷神的成分更多于社神。民间的社日源于先秦的“置社”,春秋战国时代,民社已经遍布天下,而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至今流风尚存于个别地区;但民间乡里的社日与封建国家政权的社稷是多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出奔"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战国"出奔"虽在数量上少于春秋"出奔",但仍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战国时期的"出奔"是由政治斗争、战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出奔"者在"出奔"之前都会慎重考虑"出奔"目的国,但是由于自身和政治环境的差异"出奔"者的结局也各有不同。与春秋相比,战国"出奔"呈现出"出奔"次数较少、士阶层成为"出奔"的主力军、"出奔"多属个体性行为等特点。"出奔"对宗法制的进一步崩解和封建官僚制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才,促进了人才及以人才为载体的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楚国的县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秋列国中,楚国灭国置县,开创了中国古代设县的先河。研究春秋时期楚国县制,对于深入探讨我国县制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春秋时期楚国不分封,而采取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可以说,中国古代官僚制的萌芽也源于楚国的县制。虽然楚国的县制还不完善,但是它为战国、秦汉以后以郡县制为地方政权组织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统治秩序的解体,礼乐制度的崩溃,知识分子从奴隶制的枷锁下摆脱出来,身心获得了巨大解放。他们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了自主的欢欣和自由的快乐,也深深地意识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产生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的自觉,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出鲜明的独立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救世情怀;2、对理想价值的执着追求;3、人格价值的张扬;4、高度的道德自律;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形成,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刘志平  李珊 《南都学坛》2007,27(1):36-38
礼与法在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是:礼与法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处于混一状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分离。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以“周礼”为典型代表的三代之礼是一个严密完备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政治文化系统,整合了礼与法,处于整体化、系统化的礼法混一状态;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和法家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形势下,对传统的西周“礼治”体系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扬弃,形成了“法家之法”和“儒家之礼”的分离对立。于是,无所不包的西周“礼治”体系就分解为“法家之法”与“儒家之礼”,礼与法在制度实体和思想理论上都成为两条线索独立并行。  相似文献   

15.
略论先秦宰相制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宰相最早出现于战国典籍中,主要指中央政权机构中辅佐君主的首辅大臣,是相、相室、相国和丞相的泛称。自汉代始,学者就一直以相名官的标准来衡量宰相出现之始,春秋、战国、秦代起源说的提出就是由此而来。若究其实际,宰相起源应与春秋以前作为职司存在的相密切相关,又和周代家臣制度有直接渊源,它的出现实质上是以集权为特征的君主专制政治取代宗法贵族政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代,是中国水利工程开始大规模兴修的时代。这个时期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达到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而且其工程命名都充满着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水利工程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继春秋战国我国第一批水利工程之后两千多年来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意义和命名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朱海风教授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4年第一期发表的《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命名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中将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分别称为"和谐渠、梦成渠和天福渠"的一组命名,用"水到渠成,梦想成真"之意蕴,最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楚国官制中的选官用人制度,对楚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了楚国历史的兴衰。同时,楚国官制对中原诸国的官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对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建制、刘邦早期汉制也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楚国官制,对于深入探讨先秦官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才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人才是管理之宝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人才思想争奇斗艳,层出不穷。其中,墨子的人才思想尤为丰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它不仅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而且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对我国后世政治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秦朝短短15年就覆灭了,究其原因,治国管理上的弊端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研究秦朝灭亡行政管理思想,能给今天的组织管理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春秋战国"、"文艺复兴"这两个历史时期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具有经济比较发展,贯串着思想文化运动和成效特别巨大等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给了我们若干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