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意识流是最先走进中国新时期文坛的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它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心理结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觉印象等要素。内心独白的价值指向是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意识和潜意识,是传达人们积聚于内心又不能言表的无声语言。中国新时期作家在运用内心独白时,吸纳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独白技巧,同时根据中国传统的接受方式使之本土化。因此新时期小说中的内心独白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同时,新时期作家还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将对社会、集体、个体和生命的认识逐渐融入到作品中,体现了对西方文学艺术形式借鉴和接受的自觉。"有意味的形式"可以概括内心独白作为意识流小说技巧步入中国新时期文坛的行进轨迹。  相似文献   

2.
法国新小说作家和理论家娜塔丽·萨洛特的“对话与潜对话”,是在意识流小说理论、心理分析学说和复调小说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的新小说理论。其内涵主要包括:反对传统的对话方式,充满先锋色彩的内心独白,强调内心独白的前奏,发掘潜对话的多维功能。这一理论对丰富和发展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重新认识西方现代入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继<雅各的房间>和<达洛卫夫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意识流小说.在此部小说中,伍尔夫基本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常使用的全知全能型叙述者,改用间接内心独白,采用第三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从人物主观角度进行叙述,并不断变换视角,使得叙述呈多元化展开.  相似文献   

4.
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善用意识流手法,在其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她娴熟地运用了多视角叙述、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等多种意识流技巧,生动、逼真地揭示出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复杂的内心思想,多角度地塑造出了韦瑟罗尔奶奶立体的、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示了意识流技巧在其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影响极大,她的小说以新的内心话语和独特的结构形式宣告了崭新的小说美学原则的确立.在小说技法上,她纯熟地运用绘画的"构图艺术"、宏观的透视方法、主导的象征意象来丰富小说艺术的表现功能;她通过"内心独白"和"诗化小说"来展现人物心灵,刻画人物形象,构筑小说的独特意境,赋予小说美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采用内心独白的叙述手法,表现各个人物不同的思维方式。小说中主要人物达尔内心独白中的词语受到独白者个性的制约而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体现人物的心理风格;句式结构的选择与叙述者个性相应,采用了长短适中的语句,恰当地反映人物的心理认知风格,并巧妙地为小说的主题服务;修辞上比喻和矛盾修饰手法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达尔孤立的叙述意识和独特的心理认知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阐明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心理叙事、内心独白和心灵对话、多重聚焦、心理时间与现实时间交织等叙事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了一个基于及物性分析理论和文本世界理论的认知叙事学理论框架对小说的以上叙事特色进行分析,发现及物性分析确定叙述对象,叙述者角色是理解内心独白和心灵对话的线索,文本世界指示转移和心理时间引发的文本世界套层和转移是读者与文本互动的关键,为意识流作品读者阅读过程的认知做出了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广泛流行于欧美的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是主要派别之一。其现代性的形式表现与传统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蒙太奇技巧、人物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小说表现技法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现代特质。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英国小说家,在西方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小说家。其主要原因是乔伊斯在小说结构方面的独特构思与他采用的创作方法即意识流。另外一位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1882-1941)在意识流运用方面与乔伊斯齐名。在意识流研究过程中,人们常常将二人相提并论,其实二人并不雷同。本文试从内心独白的使用方法来分析二者各自的独特之处。一、内心独白的定义与分类内心独白这一现象十分复杂,但分析起来,这一概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即:“内心”、“独”和“白”。“内心”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 ,“现代派”小说正在形成 ,多角度透视、意识流等新手法冲击了传统模式 ,拓宽了创作天地。曼斯菲尔德是短篇小说中内心独白、表现视角转移等创作新手法的拓路人。本文拟初步探讨曼斯菲尔德小说的主题———自然、心理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在塑造典型人物时,极为重视性格的鲜明生动和多样性,把人物放在矛盾极其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从性格的流动性,典型动作和细节,内心独白描写来刻画人物。  相似文献   

12.
乔伊斯与伍尔夫作品中内心独白使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心独白是最基本、使用最多、作用最大的意识流技巧。通过对乔伊斯与伍尔夫三部代表性的意识流作品中的主要内心独白使用方法的分析比较,我们了解到乔伊斯更多地采用直接的人物内心独白,语言上不拘语法、传统的限制;伍尔夫则采用间接的方式记叙人物的感受,语言风格上较为清丽、典雅。  相似文献   

13.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的意识流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波特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通过时空跳跃、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将一个临终前老人混沌模糊、飘忽不定的意识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继承了契诃夫的创作手法 ,其作品充满了印象主义的明快、写意的特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手法又有所发展 ,她革新了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 ,如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时空关系的妙用等。这些革新使她从现实主义的继承人一跃而成为现代主义的先驱 ,由于对现代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所作的贡献 ,她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扬州评话等说书艺术在心理描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定场合下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互相关联冲突形成"心理场",人物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物的言行紧密关联,并与自己的语言动作紧密配合,富于即时性和特殊动态,形成对人物的生动立体刻画,展现出一种"不动之动"、"无声之声"的生活况味和艺术韵味。我们因而更了解各种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这种"心理场"艺术使人们对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产生崭新艺术感受。评话艺人这种生动活泼的"心理场"艺术,与相对静止且冗长的心理描写构成鲜明对比,在中西文艺对比的层面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内心独白是演绎意识流程的一种特殊语体。乔伊斯最先发现了现代意识流内心独白语体的最初样式,并在《尤利西斯》中进行深度开发。深度发掘潜意识流程的非理性成分,将传统独白的哲理化开发成生活口语化与谜语化,将传统独白的单向思维改建为双向或多向思维定势,将类比联想开发成通感联想独白等,均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深度开发意识流内心独白语体的主要艺术手段,这标志着意识流语体技法的全方位实验和高度成熟。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自觉吸收借鉴并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比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象征、暗示、隐喻、变形、梦幻,意识流的内心独白,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现代主义的荒诞手法来为其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服务。  相似文献   

18.
《帕克大妈的一生》通过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两种现代创作技巧描绘了帕克大妈的悲惨命运。通过自由联想 ,帕克大妈从一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 ;通过内心独白 ,帕克大妈讲述了自己的悲苦经历。这位老妇人的内心世界透视了在传统的父权社会里处于边缘地位的女人的悲惨命运 ,她没有任何权利 ,没有任何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她摈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娴熟地运用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手法、时间蒙太奇等意识流技巧来揭示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对生活与现实的独特理解。其代表作《黛洛维夫人》就充分运用了意识流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