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既有文献大多忽略了家庭因素对中国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家庭因素对收入性别效应的直接影响、对男性和女性收入影响的差异;使用Oaxaca-Blinder工资分解法分析了家庭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男性年收入约为女性的2倍,家庭特别是家庭分工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因素中,配偶工作状态解释了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家庭规模对女性收入有显著消极影响,对男性收入影响不显著。基于此,就家庭性别分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出务工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村"外出务工女性"与"未外出务工女性"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随着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女性的外出务工,其性别观念得到一定更新,以往单一的家庭角色认知模式被打破,且经济独立性有所提升,家庭决策平权化趋势逐渐增强,家庭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及家庭暴力方面成效不明显,且由此可能出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哈尼族的南迁作了论述,并指出哈尼族是梯田农耕稻作文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女性家庭地位"在本次调查研究中界定为已婚女性在家庭中所拥有的自主权、支配权、决策权,同时引入了家庭冲突处理方式以及家务分工状况、妇女自我角色认知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其研究表明,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女性家庭地位调查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值差距悬殊;男性是家庭权力的绝对拥有者;家务劳动分工中的性别倾向仍很严重,"男主外,女主内"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思想观念的滞后、教育资源的匮乏、经济独立的缺失。针对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背景下,社会融合对农民工社会性别意识具有深刻影响.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对传统分工、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生育决策方面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有利于农民工在生育决策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心理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分工方面的性别平等.但对女性农民工而言,经济融合有助于其在有酬劳动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文化融合中家乡文化的保持有利于促进传统分工方面的平等性别意识,心理融合则有利于其在无酬劳动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6.
基于连续三年对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妇女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观察和调查,对妇女在家户领域、劳动生产分工体系以及社会公共交往空间中的角色进行了展示和解析,认为箐口村哈尼族妇女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和秩序的维护者和传承者,同时是民族社会变迁中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其角色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英语语言出发,分析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视男性用语为主体,女性用语为变体或附属;两性词语在词义上不对称;词汇排序上遵循"男先女后"的原则。接着从劳动性别分工、宗教思想、性别角色社会化三个角度对之进行原因解读。这为当前的性别语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贫困地区黄龙寺性别劳动分工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了目前贫困地区“男性外出打工、女性操持家务兼经营农业生产”的性别劳动分工模式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最后从贫困地区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性别劳动分工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就业观是人们选择和从事职业时的心态、情感、态度、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对待职业问题上的重要表现。传统的哈尼族女性,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局限,一直以来都欠缺就业意识。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介在哈尼族地区的普及,看着电视长大的一些哈尼族女性,有了明显的就业要求,就业观有着较大的转变。本文以问卷形式,通过对云南省绿春县新寨村哈尼族女性就业观的变化的调查分析,以了解电视媒介给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大众传播事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日趋显著的城乡人口回流趋势下,探讨回流农村青年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性别权力关系。基于晋北冯村的田野调查,流动造成的“去地域化”有助于回流青年女性摆脱传统习俗的约束;同时,流动促进女性个体化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传统家庭的性别分工模式并挑战了父权家长制。然而,诸如从夫居等农村社会既有惯习及传统性别规范使回流青年女性多返回丈夫原籍所在村庄,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虽然外出务工经历大大提升了农村青年女性的能力和信心,但乡村文化中的父权制氛围仍将回流青年女性排斥在乡村治理和公共参与之外。  相似文献   

11.
青年的角色社会化体现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就是青年群体从"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利用角色社会化理论和政治心理相关理论,从角色期望领悟、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内化、角色冲突等角度,研究了青年政治心理培育导向、动力、基础、障碍等等。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教师,在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中,有着独特的角色优势。利用EPPCA模型,高校辅导员能够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找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定位,准确、合理发力,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13.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92名护理人员的调查,研究角色认知及其维度与护士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角色认知是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会影响角色认知和护士工作倦怠;角色冲突对玩世不恭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角色模糊对情绪衰竭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表现:其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其二,高校教师感觉压力过大;其三,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普遍,这些必然危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当下,虽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它诱发于合理的多元背景即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转型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重的负荷,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因此,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难以回避。从学理而言,研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与已有的高校教师问题研究相比,研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媒介角色主要有两种研究路径,一种是置换成媒介功能、效果与权力等问题之后再研究,一种是将它纳入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两种路径的梳理,笔者认为立足中国社会场景理解媒介角色是传播社会学更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宏观调控体系中地方政府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时 ,地方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出发 ,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角色集特征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角色冲突 ,并探讨了地方政府在对本地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应遵循的角色规范。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角色理论的角度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角色期待,让学生通过角色学习实现角色扮演,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成为一名"四有"新人的过程。要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要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变化,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角色期待、角色学习与角色扮演的特点,注意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人的精神活动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从事认识活动的主体的意志品质对认识活动及其成果起着重大作用 ,主要有定向作用、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与修辞信息表达者、接受者并列的修辞信息传播者 ,来源于传播学理论和修辞信息传播事实 ;但有别于传播学中的传播者。他介于修辞信息表达者、接受者之间并专门传递修辞信息。他的中介性、创造性、导向性的行为 ,优化了修辞信息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师角色冲突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角色冲突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的角色冲突对教师个人发展和教学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角色冲突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增强教师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