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 ,我国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沿用前苏联的结论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来划分世界近代史的进程。近年情况虽有改变 ,但以什么为标准来分期 ,仍没有解决好。本文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 ,将世界近代史分为三个阶段 ,即 (1 )工场手工业时期 ;(2 )蒸汽机时期 ;(3 )电气化时期  相似文献   

2.
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一向众说纷纭,其原因在于所取标准的不一致.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应从资本主义的整体因素出发,而不应各执一端.如是则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应为:第一时期1500年地理大发现──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前夕,第二时期1775年──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阶段;第三时期1900─—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三个时期清晰地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国世界近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必须进行改革。在世界近代史研究工作改革中,要明确“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宽研究内容;深入探讨重大课题;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多种多样的成果表现形式,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同时,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也要进一步加强,教材编写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世界近代史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改进。新课题的开拓、新观点的探索、新方法的引进,给世界近代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世界近代史的科研园地风采初呈。但是,就世界近代史的整体研究状况来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果说史学确实存  相似文献   

5.
李永昌教授     
李永昌教授,辽宁省朝阳市人,1942年7月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欧美史专门化。1982年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史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中学、沈阳农业大学社科部任教并在辽宁社会科学院从事史学研究工作多年。现在除给本科生讲授世界近代史等课程外,还给研究生讲授俄国近代史、前苏联历史问题、世界近代史专题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俄国近现代史、中苏关系史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1993年9月至1994年4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莫斯科大学访问研究半年。李永昌教授酷爱史学,潜。已著…  相似文献   

6.
再论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分段是历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国史学界就开展了讨论,后因十年动乱而中断。我在1963年写过;《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分段问题》一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提法也需要补充和修正。本文再重新谈谈,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如何确定印度近代史的开端,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在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未见力作问世。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对印度史感兴趣的同志们。我们认为,确定印度近代史的开端,有必要弄清下面三个问题:第一,世界史分期与国别史分期的关系;第二,印度近代史的对象;第三,印度社会由中世纪进入近代的标志。 (一) 与世界近代史相吻合,把印度近代史的开端定在1640年,这是印度史分期的一种划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国内开展了关于世界近代史体系问题的讨论,颇受启发,下面谈些粗浅意见。一、要贯彻史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是要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中外历史学家编写历史都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中国的史学传统是“以史明道”,“将施有政”。孔夫子作《春秋》是为了“上明先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使乱臣贼子惧”。我们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编写世界近代史同样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  相似文献   

9.
史学界自五十年代初胡绳同志从中国近代史(指1840——1919年八十年间的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引出关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问题并展开热烈论争,迄今己逾三十余载,其间虽沉寂了一个时期,但进入八十年代,却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足见这一论题具有全局性的意义。一九五四年,胡绳同志在他所撰《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提出,要科学地解决分期问题,就必须首先找出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他说:“要解决分期问题,必先确定划分时期的标准,这也就要确定,我们在叙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的任务,是在说明  相似文献   

10.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李平生中国近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是从事中国近现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首先面临而不可回避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它不仅与编写中国近代史的著作有关,同时也涉及如何理解与概括中国近代史的整个体系、基本内容、客观规律、各个阶...  相似文献   

12.
读了国内现行的几种世界近代史教材之后,颇有所得。它们各具风格,有的引证资料翔实、丰富,有的系统、清晰地勾绘出世界近代史的发展线索;有的更多地吸收了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材料,值得学习。但现行教材在体例和内容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人就此提出几点看法,作为对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于1989年8月22至26日,在沈阳辽宁大学召开了1989年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探讨世界近代史教学,深化改革。世界近代史学科的革新问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大家普遍认为现行世界近代史体系突出以政治史为骨架,失之狭隘,我们必须突破这种框架,从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宗教、军事、民族等方面生动地反映历史进程。在革新体系过程中要全面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发展原则。一种观点认为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如“兴衰论”、“斗争说”等提法值得商榷。另一种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是  相似文献   

14.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现代史学的历史脉络,分析了现代史学发展的特点和史书体裁的变化形式,证明了以史学思想和史书体裁——史学的灵魂与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标准划分的史学史分期在逻辑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今年的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日。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列宁说过:“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列宁全集》29卷·第334页)早在50年代,苏联科学历史研究所编的《近代史教程》,已经把法国大革命当作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近年来,许多欧美史学著作也把1750  相似文献   

17.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国抗、杨燕起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概要》(以下简称《概要》)一书,是一部线索清晰、评议深刻的新旧史学兴替史著作。 《概要》一书对中国近代的史学著作概括成三个方面:一是封建旧史学的分化和没落;二是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和壮大。这三种史学形成三条主线,互相交错,互相斗争,构成了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复杂内容,勾勒出了新旧史学的斗争、兴替和发展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8.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1981年上半年,苏联《近代史和现代史》、《历史问题》、《苏联历史》和《苏共党史》四种历史学杂志,对143部有关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要著作作了评介,其中,研究苏联和俄国史的著作58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著作9部。具体分析研究苏联史的著作占41%,研究国际工运、共运的著作占18%,研究西欧、北美的著作占15%,研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著作占12%,这是苏联史学界在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中投入力量最多的四个方面。现将评介这些著作的概况综  相似文献   

20.
胡绳先生晚年学术思想研究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绳(1918-2000)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其晚年的学术思想可以说与时俱进。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认为研究近代史要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但不要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地对待它。要以现代化为主题来叙述和说明近代史有关问题。在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认为中共早期组织进行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论争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缺点。"中间势力"在旧中国包括的范围很广,新文化运动后期的胡适事实上属于"中间势力"。新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十年建设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存在两个发展趋势。在党史学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关于党史研究的目的、党史的分期及党史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此外,他还用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