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世界绘画艺苑中,中国画长期以来一直不同于西洋绘画,主要是缘于有中国本土的笔墨特色和人文底蕴,它注重作品物象、物理、物情的表现和神韵意境的营造。中国画的新品种焦墨山水画,作为以最自然、本质、纯粹的黑白焦墨方式来表现,无疑是极为困难的。它不仅需要画家有师古人的功力、师自然的能力,还要有师  相似文献   

2.
人如其画。徐晋平是一位为人敦厚、雍容大度、不断求变的创新型画家。画如其人。徐晋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继古而不泥古,不断地以知识养眼,以德性养心,以技巧养手,不断升华自己中国画的气韵风神。他的花鸟画给人以元气淋漓、扑面而来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乾坤清气"、体验到"不似之似"的意蕴和美感。  相似文献   

3.
试论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魏齐华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绘画史上形成了最为繁盛而特具风格的画种。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体系,以欧洲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体系,成为世界两大绘画体系。中国画──我国民族传统绘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从...  相似文献   

4.
谈写意绘画     
正诗由心生,画由心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画之道也。纵观中国写意绘画的历史,其中无不折射出古代文人艺术家的审美追求。表达,要求写神而不致空泛,不能离开具体的物象;写形而不能离开神的主导思想、神的精神世界。中国水墨写意画在明代得到迅速发展,以徐渭  相似文献   

5.
11世纪中国宋代的伟大学者、画家及鉴赏家苏东坡在提及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我们在21世纪艺术家任敏的作品里也感受到了画中的诗情.同于王维和苏东坡在作品中对感情的抒发,任敏的画完全跳脱出了文字和笔法的范畴,而描绘大自然中辽阔浑然的诗境.麦克·苏利文的书中曾经称苏东坡及其同侪们的革新理念是“绘画是画意,而不画形”.同样,任敏的绘画也充满想象新意,他利用色彩的游离与融合开拓了崭新的画面,这种在画面中由随机偶发创造出来的有机美感,几乎可以与大自然抗衡.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门类"。它不是以绘画对象来分门别类,而是以绘画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气质来识别。它就是以绘画者的身份和作品的气质来识别它就是文人画——文人所作的画,充满文人气息的画。  相似文献   

7.
, 《青岛画报》2013,(2):88
张爱文,字欢羲,号喜艺。1950年生于山东黄县。自幼在祖父、父亲、叔父的指导下,学习诗文、书法、绘画艺术,勤学不辍。书法初学颜、柳、史、曹、二王,楷、隶、行,后学欧、赵、董、米、苏。再后攻魏碑、狂草等诸体业已50余年。以历代大家法帖为师终于形成自家风格。绘画方面专以吴昌硕、徐悲鸿(山水)、黄宾虹、李可染等先贤大师为瞻和楷模形神交之,学以神韵  相似文献   

8.
正文人画者,多为古文人之画也;画文人者,当代画家向文人靠扰也,二者致学先后程序呈颠倒状矣。前者先成文人再作画,故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后者则先为画,再练书法,再补文学,充实文人之气耳。古文人画先成文人其因有三:一曰发奋,二曰科考,三曰有创造传统文化之时势天机。故江山多代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士,取诗对句七步  相似文献   

9.
正宋元以降,花鸟画、山水画发展迅速,渐渐取代了人物画的主流地位。尤其是文人山水画的兴起、水墨画法冲击工笔,使得这一时期的人物画逐渐走向边缘。但边缘不等于落寞,中国传统绘画脉络千古未曾中断,无论何时,都会有甘于寂寞的小众画家默默延续着笔墨的香火。有宋一代,经济发达,市民阶层扩大,市井生活渐渐成  相似文献   

10.
开一代新风     
正经历了有宋一代画院艺术的繁荣,突如其来、并不热衷艺事的元代,成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元代取消了五代、两宋的画院制度,除少数专业画家服务于宫廷外,还有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而更多的则是那些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才华横溢的文人们报国无门,只能隐居山林、闲散度日,以书画发泄心中愤懑和表达满怀理想。在赵孟頫标榜"古意"的画学理论的影响下,元代的  相似文献   

11.
鲍江华 《浙江学刊》2002,(2):220-223
姚最与谢赫同样以“六法”作为绘画批评的基本标准 ,之所以在品评上产生分歧 ,主要是因为谢赫囿于齐梁宫廷审美趣味 ,一味要求画家“六法”“兼善”、“该备形妙” ;而姚最在品评中则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美学原则 ,对“六法”的把握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姚最“心师造化”的命题以儒家的社会功能论为出发点 ,虽强调“心”与“造化”融为一体 ,但与庄子的“心斋”、“坐忘”却并无必然联系。姚最从“心师造化”出发 ,不满贵书贱画的现象 ,并对书法可能给绘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警示。“心师造化”填补了“六法”作为我国绘画创作和批评理论总的纲领和体系的缺陷 ,与“气韵生动”相辅相成 ,对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传统绘画提倡写意精神,画家的主观感受不同,学识修养有别,画面所呈现出的风格与特点各异。天佑,山东人士,儒雅风范,平静谦和,再加上他的多思与勤奋,绘画作品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现方式与笔墨形态。观其画作淡雅、宁静、平和,有宋画的隽永、含蓄之美,也有元人自然、雅静之怀;用笔既有朴拙之气,又有灵动之感,构图疏朗,笔墨清新,非常难得。绘画作品的品位把握很难,要求  相似文献   

13.
覃洪萍  王铁飞 《社科纵横》2008,23(5):114-116
线条色彩是绘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中国画在长期的演变中却发展成注重对线条本身表现力的挖掘.不太重色彩这一状态,"轻色重线"表现形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文人笔下的线条体现了他们的人生哲学,凸显了文人的精神风貌.本文拟对中国画中线条的发展轨迹进行回顾、梳理,探寻作为中国画气韵载体的线条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并试图提醒当代国画家继承中国优秀的线造型传统,以气运笔,以墨显韵,创作出更好的中国绘画.  相似文献   

14.
正宋华在当代花鸟画界是非常有名的一位中年画家。他在花鸟题材的选择和花鸟画艺术语言的探索上,都相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比如说他酷爱画荷花,当然,他的荷花,和我们所看到别人画的荷花,和古人画的荷花,并不完全相同。他尤其喜欢画秋天和冬天的荷叶,画出富有色彩感的荷花。当然,他的荷花不是写实  相似文献   

15.
元代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出现了一大批隐逸的文人画家,而王蒙、倪瓒正是这批优秀的隐逸画家的代表。作为繁简二体代表的大家,王画繁密、倪画疏简,面貌虽然各异,但却呈现出若干共性。  相似文献   

16.
据日本《新闻摘要》1981年1月号报道,日本艺术院于1980年11月18日开会,选出7名新会员.美术部有6人:佐藤太清,日本画画家,擅长花鸟画,他的《风骚》获1966年文部大臣奖,并获1967年日本艺术院奖;西山英雄,日本画画家,1958年以《里磐梯》获文部大臣奖,1961年以《天坛》获日本艺术院奖;田村一男,西洋画家,以高原为主题的作品表现技艺很有特色,1963年以《梅雨高原》获日本艺术院奖;北村  相似文献   

17.
<到灯塔去>的艺术创新主要有象征化、绘画化和音乐化.书名中的"灯塔"就是一种象征,象征光明、真理、目标和追求,也象征孤独和博爱;小说的三个小标题,也都各有象征意义.小说的三个部分,就很像三幅一联的巨幅图画,这些画就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画的全是画家的印象.小说至少有四条旋律线,使它自始至终萦绕着音乐的旋律,回响在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8.
论诗画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与画配合,以诗作画,为画题诗,古今中外是不乏其例的。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大诗人曾以画为题作诗。同样,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有不少大画家以诗词为题材而作画。诗、画相配合,因诗以明画,由画而知诗,于是画以诗不朽,诗因画流传。这种“异根同条起”的并蒂之花,在我国艺术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拟就诗画配合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古今诗画配合之异同和诗画配合的好处等问题,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19.
正潜心修研,浮出水面原本很平静的隐居生活,却被朋友韩殿君的一个重点推荐给打破了,画家李正伟走进了我的视野。看了的作品,眼前一亮!画中线条洒脱,墨韵生动,墨线互渗,淋漓交融,深得宋代泼墨画家梁楷之法的神韵,恰恰这一点,正是难能可贵之处。尤其在当下,以简约而生动的笔墨表意传神之作几近失传之时,一个潜心修研的丹青志士浮出水面,实在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20.
王晓骊 《学术交流》2013,(2):163-166
词意画是词、画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肇始于中唐,至明代而兴盛,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由于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的不同,画家对宋词的阐释赋予词作以新的意义,从而丰富了词史发展的内涵。早在元代,词意画就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宋词诠释方式:一是图解词面,依文绘形而忠实于原词词意;二是重构词境,意在象外而得宋词之风韵。此后,这两种诠释方式逐渐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接受群体,前者多照顾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而后者遵循的是文人文化的审美原则。不同群体的接受需求推动了词意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