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古代社会具有较强的宗族性特征,宗族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与其成员在科举、仕宦方面的成功呈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古代中国宗族与科举制度之间的影响,能有效了解中国教育形态的变迁与成效.明清时期徽州在科举及仕宦方面成就显著,其宗族在对子弟科举、仕宦方面的奖掖形式及旌表方式经过年代的传承具有了风俗的特质,这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宗族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隋代,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明确谕令停止科举,推行学校教育,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终被废除。科举制度在唐宋时期得到逐步完善,“重文轻武”并成为宋代的基本国策。在徽州,宋以后儒学的兴盛,使的府学、县学、书院及私学发达,徽州科举入仕蔚然成风,科举及第的人数众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徽州在明清两代进士近千人,历代状元有24人之多。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山东出现了众多的以科举起家、延续数代长盛不衰的仕宦家族,这些家族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地方社会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仕宦家族兴盛与其重视教育和文化传承是分不开的。明清山东仕宦家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今天仍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值得人们去总结研究并加以宣传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徽州教育发展历程中,清末民国时期的徽州教育是从封建科举教育迈向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徽州地域内,不仅涌现出一批在全省很有影响的乡土教育家和他们创办的名校,而且出现了像陶行知、胡适这样世界级的教育大师。这一时期,徽州初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中等教育从无到有,并有了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5.
对徽州文化的保护,必须基于对徽州学中三个最基本概念的保护,即从法律的层面对徽州概念的保护、从历史的角度对徽州文化概念的保护,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徽州人概念的保护。而徽州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理念传承、物态保留、符号继承、方言工具四种基本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因为生在休宁,就命中注定自己是徽州人。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徽州人,我对徽州文化的了解还是读大学以后的事情:从大学图书馆的资料中,或者,和那些并不一定是徽州籍的徽学专家的交流当中。我陆续地了解到有关徽州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徽州,不仅以商贾之乡享誉九州,也因科举之盛、文献之多而闻名全国。据《徽州文献综录》的调查结果显示,自宋以来的徽州典籍文献,目前存世者达4000余种,而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其中,清代“皖派”朴学家的众多著述、杰出成就及其影响,流风余韵,至今尚存。  相似文献   

8.
宗室开科是明代宗室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文章在梳理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明代宗室开科的原因、宗室举人的数量、科年分属、明代科举及第宗室的仕宦表现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徽州社会科学》2008,(6):19-19
由绩溪县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会编,我市著名书画家黄澍先生题签的《民国徽州名师》一书于今年三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民国时期封建科举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徽州名师们,筚路蓝缕、苦心经营,开创徽州现代教育的新局面作了充分肯定。收录了以胡晋接、方新、胡稼民等一批教育先贤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他们卓著的教学成绩,深受学生爱戴,而其敬业精神及人格魅力都在徽州一带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5日,由黄山市政府主办,黄山市社科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承办,老街一楼实业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州文化节“中国徽州古街文化论坛”,在屯溪老街隆重举办。来自省内外的徽州学专家学者,研究者约50多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2005年是中国学术界的“科举年”。今年,不仅许多刊物开辟了科举百年专栏、发表众多论文,而且还将出版第一部科举学专著《科举学导论》;不仅在大学中首次开设了“科举学导论”的课程,而且还将于9月2日这一科举百年祭的日子,在厦门大学召开“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届时将有海内外众多历史学、教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者,以及文博界、考试管理界研究科举的同仁参加这一盛会。废止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废科举后,深谙社会进化和世事变迁的严复曾说:“不佞尝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  相似文献   

12.
徽学与徽州     
徽学即徽州学。徽州,是徽学的命,徽学的魂。徽学的根。离开徽州,徽学越将丧其命,丢其魂,断其根。  相似文献   

13.
继(1993)“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和(1994)“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黄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微学学术讨论会”,又于1995年8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三次会议的连年举办,说明学术界对传统徽州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现象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也预示以此为课题对象的徽州学研究将会有不断的拓宽与深入。本次会议从“徽州社会专题”、“徽州经济专题”、“徽州文化专题”三个方面进行研讨,各论题要点,概述如下。一、徽州社会形态与变迁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论"科举学"的广博性--以福建科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峰 《东南学术》2001,(2):112-116
本文认为"科举学"的研究对象虽然十分专门独特,但研究空间却非常广阔,从福建的科举历史,便能看出"科举学"的广博性.福建文化是受科举考试的推动而崛起的,进士和举人构成了福建历史上政治、文化和教育人才的主体."科举学"的广博性,充分体现在科第人物成千上万、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影响地城无远不届几个方面."科举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其研究空间要超过大多数专学,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5.
屯溪的建筑各式各样的,新建的小区还有大落地窗的,很西洋,大路两边还有不少高楼大厦。看来,搞规划的人还是经常往上海、杭州、南京跑的,学的确实是很快,但缺少徽州文化特色,原因是你把古徽州的徽州文化传统给丢了。  相似文献   

16.
2010g元月29日,为隆重纪念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二周年,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课题组、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黄山市和谐文化交流中心等联合主办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前端论坛”,在安徽黄山市屯溪举行。出席论坛的徽州本土徽州学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有:戴震研究会会长、汪华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黄山学院党委书记、徽州学专家汪良发;  相似文献   

17.
10月20日,国内重要徽学研究机构杭州市徽州学研究会在浙江省老年大学隆重举行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徽学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会议,著名徽学专家、安徽省徽州学学会副会长、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张脉贤会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汪炜,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兆民,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徽州人曾经创造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由于徽州山多田少,使得徽州人不得不出外经商谋生,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商人在明清两代的市场上极为活跃,他们在获得丰厚商业利润的同时,也广泛接触和吸纳了各地的文化营养。有力的经济支撑和不同文化要素的融入,使得具有独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徽州获得了孕育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的契机与可能。内涵丰富的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朴学、徽州工艺和戏曲,以及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祠堂、牌坊等大量文化遗存,数十万件徽州契约文书和各类文献,既反映出徽州文化在历史上的繁荣昌盛,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产:徽学正是以此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9.
公元2003年11月28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练江江畔,西干披云,苍松肃穆。黄山学院和安徽省《徽州文化全书》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徽学会、黄山市徽州学学会、歙县徽州学学会。在这里恭迎汪世清先生魂归故乡。郁郁葱葱的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披云峰徽州名人园内.汪先生和新安画派国画大师渐江以及恩师国画名家汪采白,  相似文献   

20.
凌廷堪(1757-1809)字次仲,清朝乾嘉时代徽州(今安徽省歙具)人。出身孤贫,少年时即到海州学贾,后习词曲,青年时,曾到扬州为盐运使伊龄阿校订进呈皇帝的戏曲剧本。三十岁时始习科举,四十中进土,但自请为教职,拒不受官,长期在邻郡宁国府学任教,同时治学著述不辍,以后更回家乡徽州主讲紫阳书院,以实学教授乡里。凌氏的著作总集为《凌次仲先生遗书》,其中包括《燕乐考原》、《礼经释例》,以及文集、诗集、词集等名著。凌廷堪的学术,重在朴学之一面,颇有近代科学特色。如其《燕乐考原》,考查了燕乐二十八调在琵琶四弦上的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