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由于结束了长期战乱,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娱乐的需要,新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形象而深受人民喜爱,并逐渐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元代统治阶级重武轻文,实施残酷的阶段压迫和民族压迫,汉族士子和儒生的地位发生激剧变化.“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  相似文献   

2.
元代宗教政策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宗教,归根结蒂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任何时代的任何宗教,总是历史地和具体的民族及其政治、经济制度紧密联系的。当蒙古族的社会发展还处于比较原始的游牧部落阶段时,她信奉比较原始的萨满教。但是在蒙古族统一诸部,在中国建立元王朝以后,情况便有了变化。她汲取了与萨满教比较接近的佛教,形成以喇嘛教为代表的新的宗教,并  相似文献   

3.
在元代的文学史上,诗歌创作常受到评论家的冷遇,其实它虽然没有象元曲那样放出夺目的光辉,却也并非寥落;它们如太空中的行星,闪烁着各自的光辉。五言诗体起始于汉、魏而盛于唐。七言诗体盛于唐而发达于宋。北宋封建社会动乱较少,被称“升平”时代。随着统治阶级日益加深剥削,以满足自己奢侈享乐的欲望,于是朝廷上纸醉金迷,酣歌恒舞,侈靡之风,上行下效,诗歌的发展已成为一条末路,象唐天宝末年狂飙怒潮的唐诗时代已经过去了。除了艳冶的淫词,月露风云一类的  相似文献   

4.
5.
元代是我国各民族间翻译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又是蒙汉翻译活动的开创时期。元代蒙汉翻译在我国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元代翻译的使用是为了治理国家、调节民族关系以及确保国家政令的畅通。因此,元朝的翻译机构、翻译吏员的设置和培养、翻译内容、翻译方法等都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元代的蒙汉翻译活动,为后世的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6.
自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 ,在 30多年的“磨合”中 ,中日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 ,商品结构日趋合理 ,中日的产业比较优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贸易已从产业间贸易 ,正向产业内贸易的方向发展 ,两者共生共存。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 ,继续发挥和扩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 ,正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使中日贸易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自秦汉以来,中日就相互之间就有了各种往来。从历史发展上看,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政治制度方面,宋元时期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宗教文化方面,明代的中日交流则主要是在经济贸易方面,且主要体现在官方的朝贡贸易,且主要以日本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勘合贸易形式进行。这种朝贡贸易虽然促进了中日双方文化交流,但日本获益更大,明廷虽然通过这种贸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东南沿海的侵乱威胁,满足了“天朝上国”的虚荣心理,但不计经济效益的赏赐却加重了国力负担,激发了国内矛盾。  相似文献   

8.
元代官营航海贸易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朝推行大规模的官营航海贸易活动,其航海贸易制度主要有三种:使臣贸易、斡脱贸易和官本船贸易。它们各有渊源,其形成、发展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私人贸易的发展,阻碍了海外贸易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邻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总是在彼此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吸取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前进的。这是一条不依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各方面都十分强大、繁荣和发达,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隋唐统治者十分重视加强同外国的文化教育的交流,并实行开放政策。因此,隋  相似文献   

10.
元代海外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的今天,对其发展原因进行探析,应该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元代经济的大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元政府的海外贸易鼓励政策、蒙古族的商业意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五个力面进行探析。 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幅员广阔、政治统一的大帝国,国家相对稳定,人民相对安宁,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元朝廷为了尽快地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治国思想指导下,十分重视生产。在中央设置司农司,地方成立劝农司,用以组织农业生产,整顿农桑事务;水利建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2~2016年中英服务贸易数据,在测算出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指标GL指数、动态指标MIIT指数以及分类指标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中英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然后,选取影响中英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影响中英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中英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日贸易特点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贸易的发展历史久远.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世界瞩目,其中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中日贸易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关系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其发展趋势,显然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3.
14.
古代中日的友好往来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宋代是古代中日友好往来繁盛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唐代一样,宋代中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而两国的贸易则超过唐代。北宋时期,中日之间的民间贸易已经相当频繁。两宋之交,由于金兵侵扰和宋廷溃败,中日贸易一度中断。宋廷南迁后二、三十年,平清盛控制日本中央政权后,两国贸易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达到了宋代中日贸易的鼎盛时期。宋朝的明州、台州、泉州和秀州的华亭县  相似文献   

15.
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与其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对日经济复兴政策和对东南亚的政策互为因果,彼此影响,共同推动了亚洲冷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日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较大,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1895年至1931年,中国对日贸易连年逆差,尤其是1905年以后,巨额的贸易逆差大大加剧了中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与中美、中英贸易相比,中日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消极影响时间最长;而就贸易平衡角度而言,中英贸易造成的贸易逆差最大,影响最恶劣.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互为邻国,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日贸易的良性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在回顾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历程后,以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为基础,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中日贸易模式与相关要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铜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之所以见重于世,并非只是因为铜于早期的历史中,曾作为人类的生产工具而出现,它和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有极紧密的关联,诸如用器、佛像的铸造等,而成为一种消费量颇大的商品。同时它作为一种交换工具而流通于社会。我们知道铜钱在中国封建经济里曾长期占有通货的领导地位,所以中国的铜工业一直颇发达。汉代铜工业的中心在河南,后移至浙江;唐初以山西南部为主,嗣为湖北  相似文献   

19.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中日农产品贸易是一种互利、互补性的贸易,其贸易格局受多种因素决定。随着乌拉圭回合后国际农产品体制改革和中国加入WTO,中日农产品贸易前景乐观,但也存在许多新问题,诸如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日本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对此,中国应以前瞻性的眼光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清代康雍时期两位帝王出于各种目的.都曾派遣特使东渡日本。康熙帝两次直接派遣官吏赴日.雍正帝起初授意沿海地方官吏雇佣商人担任朝廷特使,商总制度建立后,商总成为朝廷兼职使臣。这些正式和兼职使臣的历次出使活动影响了两住帝王对日本的看法,进而对当时的中日贸易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