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介绍太行山隧道进口断层破碎围岩段及影响地段保持和控制工程地质体稳定的措施和施工手段,以及通过监控量测,来调整和修正围岩开挖支护参数,优化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2.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隧道变形大。针对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特点,在F4~F7断层区段,开展了系统、全面监控量测。根据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支护压力、支护应力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修建中的某隧道位于高地应力区,局部地段地下水发育,易产生软岩大变形。在分析该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原因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讨论了隧道大变形的防治措施,优化了支护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客村联络线岔口段隧道施工和微振控制爆破技术,成功地保护了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洞内临时支护的稳定,顺利通过上软下硬的不良地质地层。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太行山隧道进口浅埋围岩段开挖与支护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四新”技术在该围岩段的应用,以及通过监控量测对围岩开挖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正,优化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6.
开展燕尾式隧道支护体系现场监测试验,研究分析了围岩与初支接触压力、锚杆轴力、钢拱架应力和初喷砼层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大跨断面围岩压力对施工的动态响应明显,连拱断面围岩压力伴随后行洞室开挖产生的空间效应变化显著;锚杆多承受拉力作用,大跨段锚杆支护效果较连拱段明显,锚杆支护参数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初喷砼层与钢拱架普遍承受压力作用,均发挥了相应的支护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隧道是石太客运专线的重点工程,是目前我国在建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该隧道在DK85+055~DK93+900之间穿越累计4 410 m长的膏溶角砾岩地层,这种软岩硬土地层胶结极差,强度低、水理性强,并且有弱膨胀性。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监控量测工作,分析了围岩压力、支护应力特征和洞室稳定性状态,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为隧道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管棚支护技术是一项近年来随着井巷施工技术发展产生的一项新技术,它为巷道施工超前支护穿越岩石破碎异常带起到了安全保障作用。刘一煤矿应用这一技术成功的顺利穿过了刘桥断层破碎带和其冒落带,为矿井安全生产和巷道开拓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9.
风积沙质黄土构造上具有松散、钻孔成孔困难等特点,这种土质中隧道施工易于发生崩塌。针对朔州隧道进口段拱顶出现塌陷、下沉,喷射混凝土剥落、开裂、下塌变形且侵限等现象,选择采用迈式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对初支进行拆换。采用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D对风积沙质黄土隧道坍塌体工作面迈式管棚超前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迈式管棚超前支护结合迈式径向锚杆可以有效控制支护及围岩变形,实现了侵限段初支安全拆换。该技术措施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钢管灌注桩施工是珠江堤岸环境改造工程沿江路人行道悬飘段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地质复杂、工期紧、工作面狭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介绍如何克服复杂地质条件下微型嵌岩钢管灌注桩施工的困难,深入阐述嵌岩钢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煤矿采掘深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对于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要在分析当前各种不良现象的基础上,结合软岩巷道非线性大变形相对严重的现象,采取有效的支护模式,从而更好地解决支护过程中遭遇的新情况,打破传统的常规支护设计模式,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我矿工程条件为一4()()m的水平胶带机石门,在整个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整的开挖与支护设计的整体顺序,在施工工艺、参数设计以及安全技术方面,采用合理的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矿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研究和工程实践少,支护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根据软岩硐室的支护原则,提出了软岩硐室联合支护的原理,从提高围岩刚度,扩大支护机构范围和增加稳定性方面对大断面软岩硐室进行联合支护。加固后,其变形量明显减小,实践证明,预应力锚杆、锚索和适时的二次注浆加固能较好的解决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问题,可以给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煤矿巷道支护的难点。本文介绍了几种适于软岩巷道的锚杆支护方式,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紧邻深圳地铁线11号线某超深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上软下硬地层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和开挖过程中采取的变形控制技术,包括双重护槽和三机联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坑底破碎带交替双液注浆技术、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伺服技术等,并通过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与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上述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坑内支撑预加轴力影响下最大侧向变形/开挖深度关系曲线,分析其对既有地铁隧道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省隧道隧址区主要穿越武当山群地层,岩层结构主要是以含云母为主矿物成份的片岩。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岩性与结构多变,强烈的初期支护变形破坏,隧道净空侵限,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度。针对通省隧道地质特点,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对云母片岩大变形的施工防控措施,实现了类似围岩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成庄矿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锚杆支护机理分析,导出松软破碎煤顶条件下岩石铰拱结构平衡方程式和锚杆支护结构体变形破坏警戒值计算公式,并利用数值模拟监控法进行了设计,应用于回采巷道支护工程,最终探索到一条适合成庄矿松软破碎煤顶条件下推广使用锚杆支护技术的行之有效的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7.
龙溪隧道地震后受损严重,地震后洞口埋深较浅段发生串珠式塌方;原二衬段落发生拱顶素砼大面积塌落;原二衬砼局部有掉块或剥落现象,有环向或纵向裂缝相连或贯穿整板二衬;原二衬受损较大,但整体受力结构尚未破坏;原施工仰拱段,在洞口浅埋段受到较大破坏,相对隆起高度达1 m左右;瓦斯积聚现象复杂。通过对以上现象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方案,施工结果表明,方案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依托平阳高速某黄土公路隧道,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洞口段不同施工工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各工法下施工阶段最不利状态:台阶法为上台阶施工,CRD法为先行洞上导坑施工,双侧壁导坑法为中上导坑施工,当进行到上述工序时应加强监控量测,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2)黄土隧道洞口段优先采用双侧壁导坑工法以防止围岩产生过大变形。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燕尾式隧道的修建起步较晚,相应的技术难度较大,缺少施工经验和技术标准。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新建向莆铁路戴云山隧道燕尾段工程开挖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对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和支护体系受力特点的分析研究,指出大跨段拱顶下沉和拱底回弹较大,连拱段中墙上方岩体最为脆弱、中墙偏移、墙身偏压、墙底受拉,小净距段中夹岩柱承受压力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与对策,对燕尾段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岭脊地段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属挤压性围岩大变形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支护变形、支护开裂、钢架扭曲,甚至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针对该隧道特点,开展以变形为主的施工监控量测,进行了变形分布规律、累计变形与最大变形速率的关系、变形与围岩条件的关系以及变形与施工方法的关系等综合分析。提出挤压性围岩隧道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高、变形持续时间长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