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贡禹传》:“方今……三工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颜师古注:“三工官,谓少府之属考工室也,右工室也,东园匠也。”这是最早提出三工官这一名称和最早解释三工官的记载。其后诸史家多沿颜注,唯陈直先生疑三工官为考工令、尚方令、上林令,因其三官署内皆设有工官,颜注似有未妥。然而看来,考工为三工官之一,已无争议。  相似文献   

2.
水衡都尉是西汉武帝元鼎二年设置的主上林苑的重要职官。它掌管帝室财政但又独立于少府。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由于在国家财政制度上的逐渐变化,水衡都尉并职于少府,权利逐渐被转移,此职便逐渐消失了。本文从水衡都尉的设置原因、演变过程、执掌、选官方面对这一官职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汉代官营铜铁手工业十分发达,分工细密、产品精巧,成果辉煌,这与汉代官营铜铁手工业的官僚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大致说来,汉代官营铜铁手工业机构主要有工官、铜官、铁官。三官之下,吏职设置周密、管理有条不紊。其吏职中的护工卒史、护、太仆监工掾、盘长的设置情况,尚有疑点。试加考辨,以期有裨于对整个汉代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护工卒史的简称还有“护工史”(《汉金  相似文献   

4.
秦汉内官、造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考古资料,考证了秦汉时期内官、造工二职,认为秦设内官属少府,造工为《礼记》之“草工”,其职历经秦汉,主管器物之制造;廓清了内官在汉代的数次演变  相似文献   

5.
盐官是国家盐务的主要执行者。汉武帝之前的盐官设置难以详考,汉武帝后实行盐业专卖,国家在中央、郡县盐场均设有盐官。两汉盐务主管部门历经变迁,汉初为少府,汉武帝到东汉之前职归大司农,东汉属太尉。地方盐务机构以“事”为中心,与县廷并不重合,而是设在盐场或盐场附近;盐官的秩级、吏员配备与县级长吏类似。盐官选任的考量因素包括是否熟悉盐务、是否廉洁;候选者必须遵守“回避”原则,即本县盐官不能用本郡本县人。汉代盐官的职掌在不同时段略有区别,汉初主要负责征收盐税,汉武帝到新莽时组织官营、防范盐业私营、储存食盐等。东汉既要负责部分地区盐业的国营,又要监管私营者生产,对私营、商销者课税。盐官在汉代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看,秦汉社会以国家为主体的山林保护体系处于不断弱化的历史阶段,对山林护育的行政保障从先秦时代的"律""令"规制退化为汉代"月令"等时俗性的约束. 对照史籍与出土文献的相关记录,即使林业资源保护条文的执行也面对"得诏书,但挂壁"的现实窘境. 这一历史性变迁的根源,在于林业立法体系的弱化. 先秦时代较为完备的林官体系逐渐解体,由主要服务于帝室的少府、水衡都尉、将作大匠等零散设置所代替,且具有重采伐利用而轻于管理护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宋代官营船场的建立受自然条件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官营船场北少南多的分布格局.船场的运作从船场建立、物料和经费筹措、人员配置到生产任务的完成,形成由皇帝、中央机构、主管机构、州县、监官组成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并且分布在地方的其他机构对主管机构具有监督职能,形成一套比较健全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唐代转运使的设置与裴耀卿有密切关系,作为首任转运使的裴耀卿,对漕运曾经作过重要贡献.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联系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论述.(一)在我国历史上,自秦汉以后,开始有漕运和管理漕运的官吏.能够知道的,如汉代有护漕都尉,晋朝曾设督运御史.隋置募运米丁,漕转关东汾晋之粟供给京师,但是漕官阙如.总观隋代以前,漕官还不是一种常设的制度.到了唐代.漕运大为兴盛,才常设转运使  相似文献   

9.
秦汉铜器的一体化可划分为秦至汉初、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打破了先秦族群铜器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与秦汉帝国的统一和建立有关。第二阶段主要为铜礼器的一体化,与汉武帝的铜政即工官专控有关。第三阶段主要为实用器具的一体化,与铜器制作的放开、私家作坊的涌现所导致的产品商业化有关。不同阶段的铜器一体化程度不同:秦至汉初处于雏形阶段,西汉中期至晚期前段进程加速,西汉晚期后段至东汉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一、从大司农到度支尚书东汉时期,存在两个与财政管理有关的机构:一个是少府;一个是大司农。它们都属于九卿之一。东汉的少府,掌管“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即负责宫廷衣物、珍宝和杂  相似文献   

11.
王子今 《南都学坛》2012,32(4):10-13
在汉王朝对西域实施有效控制之前,匈奴势力对这一地区有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所谓"西域诸国"皆役属匈奴"的时代。《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僮仆都尉"是汉文义译匈奴官职特例之一。分析"僮仆"取义以及"僮仆都尉"居地和"僮仆都尉"设置的时段特征,对于理解和说明这一阶段的西域史和匈奴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东汉初年,刘秀精兵简政,先后罢郡国兵和边地戍卒,压缩中央禁军,《后汉书·光武帝纪》云:建武七年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三十二年,“诏罢边郡亭侯吏卒”。《百官志》载并西汉京师八校尉为五校尉云;“中兴省中垒,但置中侯以监五营。胡骑并长水,虎贲主轻车。”与此稍前,又省内郡都尉,《百官志》云:“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刘秀的上述措施对东汉兵役制度有何影响?目前的有关论著大多认为刘秀废止了西汉的更戍役制度即废止了秦汉以来的役龄男子轮番做卫士、戍卒、郡兵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三省六部,其三省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令、侍中,就是由秦汉时的尚书、中书、侍中演变而来,但已与秦汉时尚书、中书和侍中大不相同。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洪迈的话说:“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洪迈只说到中书、尚书,而侍中也是秦汉时的官称。  相似文献   

14.
尚书,汉承秦置;中书,武帝时初置。两官并见于汉史。这两者在西汉职官系统中是怎样的关系,古来治史者作过一番考证。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汉书》、《后汉书》记载互异所致。《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少府“属官有尚书”,“又有中书谒者”诸令丞。《后汉书·百官志》却不列中书谒者,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汉书·赵充国传》中四望峡、落都和西部都尉府的位置问题,近几年有不少文章发表,其论点大多倾向于“四望峡”即今老鸦峡,“落都”就是现在的乐都,“西部都尉府”在临羌(今西川的镇海堡),也有人认为西部都尉府在金城(今兰州西固,下同),四望峡在今八盘峡等。 众所周知,赵充国是西汉进入河湟地区的著名历史人物,弄清上述地名的所在,对研究当时汉、羌关系和了解汉代河湟地区的交通状况,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从当时汉、羌的形势,郡县设置的时间,以及《汉书》的有关注释,结合实际调查,对上述地名的位置,提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影印王念孙《广雅疏证补正》四三二页下云:“治、甄,砖也。《晏子春秋谏篇》‘景公令兵搏治,当腊冰月之间而寒,民多冻馁,而功不成。’(案:影印本以“而寒”属下句,误。当依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之断句,“而寒”属上句,方与下“而”字不重。)《隋书·百官志》:‘太府寺有掌治甄官’。”检百衲本、明崇桢八年琴川毛氏刻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五省官书局本、光绪铜活字本《隋书·百官志》卷二十八并云:“太府寺统左藏、左尚方、内尚方、右尚方、司染、右藏、黄藏、掌治、甄官等署。”此当为王念孙《补正》所本。王氏以“掌治甄官”连属,“掌治甄官”为何官署?义甚不明。  相似文献   

17.
检选古文物秦汉二器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原电解铜厂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工作上配合的非常密切而及时。十几年来从回收的大量废铜中检选出不少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最近从陕西运来的大批废铜中又检选出一批古代文物,其中包括汉唐的各式铜镜、南北朝时代的小型造像等等。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两件,一为秦始皇五年吕不韦制造的兵器“少府”戈;一为西汉早期的量器“尚方”椭量。现分别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出土于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汉墓中的简牍,具有重大史料价值,其中尤以“吏员定簿”简的史料价值最为突出。它不仅可以印证、补充和订正《汉书·地理志》和《续汉书·百官志》的有关记载,而且有助于认识汉代“亭”级机构的性质、“有秩”的“官”“乡”之分、县尉的左右之别以及汉代有无“官啬夫”等重要的官制问题,值得史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楚国官营手工业作坊概说刘玉堂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例如开垦新的土地)。”①这是因为分工不是一种与生产形式并列的自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里耶简“作徒簿”出现的“受仓隶妾”是都乡、库曾等机构“接受来自仓曹分派的隶妾”之意.在秦代“仓”这一机构可以设置到县、乡级别,而且仓曹内部还有佐、史、禀人等属官,作用很大.仓曹不仅负责田官、畜官的考课,而且还有一定的管理刑徒职能.就公布的里耶简所见,隶臣妾是归仓曹管理而非司空曹,所以在简中会出现“受仓隶臣、妾”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